趙敏
【關鍵詞】 作文;評改;寫作素養(yǎng);原則;步驟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160—01
一、作文評改的原則
學生的作文應是充滿個性的,是個人豐富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個人創(chuàng)新能力的自由發(fā)揮,所以,評價主體對學生習作的評價也應是個性化的。筆者認為,在進行作文個性化評價中,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這是個性化作文評價的首要原則?;A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發(fā)展,所以在作文評價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勞動,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特別是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在評價中,我們要尊重學生作文中獨特的感受,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熱情,以評價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動機,使學生寫出更好的習作。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人而異、因文而異,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性,尊重學生的人格,凸顯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地位。
二是衡量一篇作文的好與壞,關鍵是看是否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不同于傳統(tǒng)的中心思想),是否準確(包括相關的知識鏈接和拓展)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學生由于年齡、視野、經(jīng)歷等的限制,有時候看問題不免片面、偏激。作為老師,我們的任務是樹人,不是壓、不是堵,而是扶和導,要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人格,讓學生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我手寫我口,我口出自我心,把學生從功利的寫作中解放出來。因此,對學生作文評價的著眼點要瞄準學生自身作文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的縱深發(fā)展,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生能力形成的過程。評價學生的語文基礎素養(yǎng)要用發(fā)展的觀點,以激勵學生健康、主動、全面發(fā)展為目標,表揚學生的進步,分析和理解學生的不足,為學生發(fā)揚優(yōu)點、彌補不足、健康快樂成長提供懇切的建議和幫助。
三是在過去的學生作文評價中,由于過于強調(diào)一元價值(主流意識)在作文評價中的作用,較少吸納其他價值觀點而顯得封閉。但是,作文評價是對學生作文的價值判斷,由于評價對象及對象所屬主體的復雜性,必然導致其價值主體的非中立性,價值主體的非中立性必然會導致作文評價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從而形成評價主體多元的格局。個性化作文評價即是多元的開放性的作文評價,也就是說在個性化作文評價中,要強調(diào)主體多元、價值多元、方法多元,在多元中尋求平衡,從參與作文訓練的所有人的需要出發(fā),通過不斷的信息反饋,使評價結果盡可能滿足大多數(shù)人的需要,盡可能吸納各方面的觀點。
二、作文評改的步驟
第一步,教師初改。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一次要改約60本作文,由于學生年齡相當,社會活動面相近,認識問題的能力沒有大的差別,因而作文水平也相差不大,作文中出現(xiàn)的共同問題比較多,語文教師每次辛辛苦苦地一本本圈點、批改、寫評語,到最后卻發(fā)現(xiàn)評語幾乎雷同,絞盡腦汁也難寫出60個各具特色的評語。有鑒于此,筆者將學生作文分成三組,每次只需詳批一組,就可以對學生此次作文中存在的優(yōu)劣問題有個基本了解,這樣,下一步集體評改就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
第二步,集體評改。集體評改是作文評改的關鍵一步,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前準備:從初閱的作文中共抽出好中差各2本。同時,確定此次作文要求及評改等級標準,將范文及評改標準一并打印,將范文按差——中——好的順序,依次由同學們來討論,讓學生評出每篇文章的等級并寫明原因。然后,老師要把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與作文教學理論聯(lián)系起來講解,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周密,認識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并適時引導學生認清此類文章之所以不能得高分的原因。然后在前兩類文章品評的基礎上,推出好文章,有了前面的比較、鑒別、爭論,大家會深刻感到好文章確實令人賞心悅目。至此,文章的好與差的尺度,同學們基本心中有數(shù)了,對自己文章的優(yōu)劣得失也基本有了判定。在課堂結尾,對同學們的評級要充分肯定,老師的鼓勵會增強他們的信心和勇氣。
第三步,課后互批。集體評改后,大家情緒高漲,教師應趁熱打鐵,將學生4人分為一小組,利用課下20分鐘左右時間,依據(jù)課上品評的經(jīng)驗及標準進行互批,寫出評語,評出具體等級,并簽上評者姓名。同學們都想讓自己寫的評語中肯,等級最合乎實際,因而,態(tài)度十分認真,批閱格外仔細。由此,他們品評文章的能力又一次得到訓練和提高。
第四步:教師點評。學生互改后,教師再從每班作文中抽出四分之一檢查一下,看同學們的評定是否合乎客觀實際,評定的等級能否讓被評者心服口服。對于評定優(yōu)秀者,給予表揚;對于評定有出入者,找其面談,指出問題所在。這種點評,教師初期抽查本數(shù)可以多些,待訓練成型后,可減到每班八分之一。以上四步,基本完成了作文評改的一個循環(huán)。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