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君
摘 要: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活動當中,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它與小學生的課內外閱讀能力、提煉要點能力相關聯(lián),因此可以說,概括能力也是一項綜合性訓練。具體來講,需要培養(yǎng)小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能夠準確總結、提煉,抓住重點,使得語言表達流暢,準確把握作者寫作意圖和內容。在本文的研究過程當中,將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和相關案例,提出了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概括能力
在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需要教師能夠注重學生語言潛能的開發(f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也在這一宏觀背景之下得到了一定的重視,要求學生能夠使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將所讀所聽的內容表達出來,這其中也涉及到相應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一、利用插圖概括訓練提高學生興趣
在小學低年級教材當中充斥著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的設計并不是隨意存在的,其中凸顯出來了文章的重點,吸引學生眼球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條理和順序,有的時候,幾幅插圖聯(lián)合在一起,就能夠凸顯出來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初步練習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來概括圖片當中的內容。譬如說在《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課當中,插圖上有幾種小動物,它們在雪地中行走,留下了不同形狀的腳印,這一插圖很大程度上提示了學生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可以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自己所看到的內容,有的學生會說:“我看到了小動物們在雪地里行走。”有的學生說“我看到小動物們的腳印是不同形狀的?!?.....將學生們的語言組織在一起,就能夠準確預測到文章的主旨大意,這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提高看圖作文能力。
二、串聯(lián)文章中的關鍵詞
(一)強化教師的引導作用在一篇完整的文章當中,往往存在著大量的與主題相關的詞句,如果能夠將這些關鍵性詞語連接在一起,那么也能夠成為一種表達含義的方式。當然,由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尋找關鍵詞的能力比較有限,所以往往需要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支架,并且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比較長的文本。譬如在《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故事當中,主人公是青蛙和小鳥,而這兩個主人公的想法又是不同的,所以,在概括故事大意的時候,學生們給出來的答案可能大相徑庭,甚至有的學生會越講越啰嗦。如果教師能夠加強引導,幫助學生找到文章當中的關鍵詞,讓學生分別提取出來關于青蛙和小鳥的關鍵詞,在準確羅列之后,通過板書的形式,讓生將其連接在一起,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不僅能夠從兩條脈絡著手,理清順序,還能夠增強表達的條理性與連貫性。
(二)正確提取關鍵詞句在很多文章當中,采用的是總分或者總分總的結構,首段和尾段能夠給讀者帶來很大的提示作用,如《鳥島》、《臺灣的蝴蝶谷》等,只需要讓學生著重看首尾段和每段的首尾句,就能夠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啟發(fā)。
三、補充課題法
所謂補充課題法主要強調的是教師能夠借助于課題當中的內容,對于文章的主題進行深入把握,以此為基礎,針對課題事件和人物的相關內容進行補充,從而進一步達到完整概括的目的。這種方式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低年級學生而言,有一定的切實指導意義,學生能夠得到關鍵提示,在概括的時候就不會脫離重點。比如在《稱象》這一課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是誰稱出來大象的重量,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在講授《雪孩子》這一課的時候,也可以拋出來若干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這個故事當中的主人公是誰?雪孩子做出了什么事情,結果是怎樣的呢?在問題的引導之下,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逐一被羅列出來,學生的概括能力能夠得到顯著地提升。
四、強化概括性語言的訓練
首先,應當采用填空的方式,幫助學生根據課文主題進行概括,比如常見的方式是:本文通過描寫___________,表達了__________?;蛘呤牵赫n文記述了_________,說明了______。這樣一來,能夠逐漸降低學生語言的凝練性。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種方法看起來似乎會約束學生的思維模式,略微有一些僵化,但是,對于摸不清思路的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能夠起到一定的扶持作用。其次,可以采用擴句和縮句的訓練,幫助學生準確、有效地表情達意。這種方法和與前文當中的插圖法結合在一起,通過問題的方式進行引入:誰?在哪里?干什么?學生可以順著教師給出的思路進行表達,在初步表達之后,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逐漸將句子表達完整:怎樣做?做得怎樣?學生可以在既定的文本當中找出一段話或者是關鍵詞,將其連接成為句子,通過長期練習,對學生概括能力有所幫助。在《狐假虎威》一課第8自然段出現(xiàn)了一句長句:“森林里的野豬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見狐貍大搖大擺的走過來,跟往常很不一樣,都很納悶?!痹趯τ谶@一段進行分析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幾點問題:句子講了誰?他們的表現(xiàn)是怎樣的?學生在朗讀句子后回答:“野獸們看見大狐貍大搖大擺的走過來,都很納悶?!彪m然上述方式本身似乎并沒有錯誤,但是由于概括起來的句子并不夠精確、簡潔,所以學生的表現(xiàn)差強人意,有的學生找不到主題句子和相關詞匯,所以不知道如何表現(xiàn)野獸們的狀態(tài)。
總的來說,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概括能力培養(yǎng),需要從多角度著手,為中高年級的學習奠定基礎,從而滿足低年級學生學習規(guī)律和心理規(guī)律特點。在具體實施過程當中,需要從插圖、標題、課后練習題等多角度著手,豐富學生概括訓練的形式。
參考文獻:
[1]高艷茹.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12).
[2]李文廣.在閱讀檢測中多角度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J].小學教學(語文版).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