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麗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說,想要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的激發(fā),就必須基于對特定事物感興趣的基礎上,這也是收獲良好教學效果的基本保障。隨著素質教育推行和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興趣培養(yǎng)的重要性逐漸突出,并已成為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工作和任務,是推動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完成的關鍵途徑。因此,在進行小學美術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學習氛圍的創(chuàng)設,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且有效的激發(fā),進而帶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美術;學習興趣;美術教學
興趣小組是以學生興趣愛好為立足點,也特定學科為領域建立起的活動小組,從而使活動能夠有目的性、有計劃性的展開。它是課外活動的重要形式,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其與傳統(tǒng)課堂予以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興趣小組具有諸多優(yōu)點,例如其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靈活程度較高,同時也是對學生觀察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審美觀予以培養(yǎng)和提升的重要手段。那么在活動中,該如何有效開展美術興趣小組活動,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術欣賞,誘發(fā)興趣
從本質而言,開展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學生獲得美的感悟,這也是學生能夠將其領悟的美向創(chuàng)造美活動中予以延伸的重要路徑。眾所周知,美術作品視覺效果較為強烈,無論是繪畫作品還是手工藝品等,其不僅向觀賞者展示了其中的美感,而且也正是由于美的存在,也能給欣賞著帶來賞心悅目的感受。所以在進行教學時,我們可以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學生欣賞優(yōu)美的藝術作品,并以多樣化、趣味性的教學手段為載體,如范畫、錄像、參觀、游戲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使學生感受到美,進而激起學生對美術學習與創(chuàng)作的激情,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二、引入新式交流模式,合理利用各種玩具
通過對小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可以得知,無論是語文還是數(shù)學等基礎課程學習過程中,要求其背誦的內容相對較多,小學生一般都會感覺吃力。而小學美術課其課堂氛圍相對活躍,在這一環(huán)境中,學生的壓力可以得到釋放,在發(fā)言和思考時也有著較高的積極性。我們教師就應該從這一點著手,打破過去那種傳統(tǒng)的師教生學的教學模式,引入新型的小組互助互學的交流模式,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還要放低姿態(tài)融入到小學生當中,并作為學習者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使教師不僅僅作為教育者的身份,更像是學生的好朋友,好伙伴,一起探究、一起學習,可以使美術教學工作事半功倍。
小學生具有年齡小特征,所以其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也成為必然,活潑好動、愛玩成為了小學生的代名詞。所以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對小學生上述特征予以充分運用,從而將其轉變?yōu)橛欣谡n堂教學的有益因素。例如可以將豐富多彩的玩具應用到美術教學當中,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到相應的美術知識,收獲良好的美術教學效果。具體來講,教師要根據(jù)美術課堂所講內容挑選出與之相應的玩具,并在上課時提出譬如這些問題:“本課要畫的是什么?它與你們平時看到的哪個動畫人物最相像???如果是手工制作課時,你想用什么材料?。磕阕钕矚g什么樣的玩具?想做一做嗎?”等等之類的問題,并拿出相應的玩具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這樣一方面可以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激發(fā),另一方面也能使他們的手、腦得到充分的調動,確保其以集中的注意力投入到課堂學習過程中,為其全面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巧用競爭機制培養(yǎng)學生興趣
小學生比較單純,榮譽意識較強,所以在開展美術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小學生這一特點的充分且有效的應用,從而使小學生在參與競爭的同時帶動其美術學習興趣的持續(xù)提升。同時,在有序競爭開展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較為充分的調動,在后續(xù)美術教學過程中也能以飽滿的興趣和熱情投入到學習當中。
例如:在講一年級美術上冊第一課《認識美術工具》時,創(chuàng)設了“比比誰知道的多”,讓學生比一下誰知道的美術工具及其作用多,按答出的多少分別在學生名字后面給出不同數(shù)目的五角星。學生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五角星”積極發(fā)言,不僅將常見的美術工具都說了出來,而且對課下預習和課上認真聽講都保持了較高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開辟第二課堂,提高興趣
1.組織學生辦班報,辦墻報,這也是推動學生特長和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fā)揮的重要途徑,同時,學生的潛能也能得到深入的挖掘。此外,在辦班報和墻報的過程中會應用到課上所學的美術知識,從這個角度來講,既可以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了有效的鞏固,又能在參與創(chuàng)作過程中深化其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進而帶動其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的快速提高。
2.組織美術作品鑒賞與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互相鑒賞,互相評比,讓學生在賞與評中進行創(chuàng)作心得的交流、思想的融匯與思維的碰撞,使學生切實提高制作與欣賞水平。
3.進行手工制作與美術作品的評比。讓學生以評分的方式來選出優(yōu)秀作品,粘貼在美術專欄中,擺放在手工制作區(qū),使某些學生的藝術天賦得以嶄露頭角,同時也使得其他同學學有目標。
以美術興趣小組為主體開展的課外活動和美術課堂教學目標有著較為明顯的統(tǒng)一性,不僅能夠推動校園文化向豐富化發(fā)展,又提高了美育工作的教學質量,對推動素質教育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會玲.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6(33):252-253.
[2]趙力偉.試論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和保持[J].學周刊,2016(30):246-247.
[3]侯玉峰.培養(yǎng)動手能力,激活美術課堂[J].美術教育研究,2018(1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