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連
摘 要:作為外語課程的主要語種之一,英語被列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英語教育教學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如今英語教育尚不能完全適應我國國情,與時代發(fā)展要求和社會發(fā)展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學生被單一、匱乏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所限制,英語水平得不到提升。因此,出于提升教學效果、改善教學環(huán)境的考慮,在英語課程中實施分層教學是非常合理且有必要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分層教學;學困生
細觀我國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大體可以總結為學生詞匯量積累貧乏、對英語課程缺乏興趣,口語水平難以提高,乃至課堂中還出現(xiàn)了一批“學困生”。究其原因,乃是英語課程的開設缺乏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課程教學體系零碎、松散,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如何合理地實施分層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改善學困生的問題?我校根據(jù)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近年采用了“導學案+小組分層”的教學模式,下面從三方面進行詳細論述。
一、精心設計導學案,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分層,提高課堂效率
我們設計的導學案,一般包含有課前小測、自主學習、課堂導學、課堂檢測和課后反思幾方面的內(nèi)容,它們的作用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制訂學習計劃,帶領學生課前預習
充分預習有助于學生提前了解課程內(nèi)容,把握重點難點,從而掌握課程主動權,降低學習難度。作為教師,我們在導學案中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布置預習任務,如通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詞和陌生句式,將疑難部分標注并記下,預習單詞等。如此一來,學生花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的時間,就可以對將要學習的英語課程有一個較為通透的認識。簡單的預習任務不僅不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反而有助于他們培養(yǎng)自主學習動機,掌握學習主動權。這樣可以使學生提前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提問并尋求幫助,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即使是學困生,做過充分的課前預習后,想要了解所學課文內(nèi)容也不是難事。
舉個例子,在第二單元課文My family的導學案中,我為學生布置了預習任務是:預習課文,觀察Tonys? family包括了哪幾位家庭成員,標記文中出現(xiàn)的陌生語法,同時思考父母的稱呼應該是parent還是parents。前兩樣學生完成得很不錯。對于不認識的語法,比如“in front of”“on the right/left”,我在課堂上也及時地進行了解答,并講述了parent的用法,這一單元的學習進行得十分順利。
2.提問為主,指導為輔,由淺入深介紹新知識
在英語分層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以提問為主、指導為輔的方式,將學生作為主體,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講述新知識時應采用由淺入深的介紹方式,老師可以在導學案中的課堂導學和課堂小測安排難度不等的數(shù)個問題,依次提出,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參與的機會。對學困生,老師可以安排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引導他們回答,對其表現(xiàn)予以肯定和鼓勵。這樣一來,有助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培養(yǎng)學習自信,以積極認真的心態(tài)投入課堂中。
例如,在學習第四單元“Healthy food”時,我先向大家介紹了第一節(jié)“Weve got lots of apples”的主要內(nèi)容,講述了lots of的含義并延伸了a lot of的用法。學習完新單詞后,我分別設置了幾個問題進行提問。對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我列出了幾種食物,如apple,peach,beef,fish等,讓他們歸類到fruit(水果)或者meat(肉類)的陣營,出于優(yōu)等生對單詞的掌握,提問的學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務。而針對學困生,我提出的問題是列出幾種食物,讓他們判斷是不是healthy food,并向他們提示了healthy food是健康食物的意思。問題可參考“你覺得milk是healthy food嗎?”“tea呢?”所涉及的詞匯都是milk和tea這種易于理解的類型,學困生很快完成了回答。
3.溫故知新,不斷進行知識鞏固
人的記憶具有不穩(wěn)定性。學過的知識如果不及時鞏固,很容易就會遺忘。老師要經(jīng)常帶領學生溫故知新,回顧之前的課程內(nèi)容。我們在導學案中安排一個課前小測,檢查學生剛學過的課程難點或前幾個單元的單詞以及詞組等,促使學生加強復習。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記憶得到強化,還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動力和進取心。學困生在知識的復習環(huán)節(jié)可能比較薄弱,必要時老師可以加以指導,鼓勵他們多溫習舊課程,學習新課程。
例如,當課程進行到第五單元My school day時,這一章的重點應該是普及給學生時間、學科、以及周一到周日的英語概念,我結合前幾個單元的單詞,隨機編了幾個句子供學生翻譯,比如“My cousin Tom has Chinese at eight oclock,and l meet him in the afternoon.”“We eat potatos on Monday,theyre healthy food.”因為前不久才學過healthy food的概念,學生很快反應出健康食物的意思,但cousin因為隔的時間太遠,大家一時想不起來,經(jīng)我提醒才去翻了第二單元的課文,這才想起cousin是表兄、表姐妹的意思,my cousin Tom即是我的表弟Tom。這下大家學乖了,上課之前都復習一遍課本前文,唯恐我再“翻舊賬”,學過的知識也在不知不覺中鞏固了下來。
4.多進行課堂總結,便于學生進行效果反饋
在英語分層教學中,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師需要經(jīng)常進行課堂總結,將教學進度和教學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記錄,便于學生進行課后反思,及時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同時學生的反饋也有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外輔導并布置課外作業(yè)。
例如,在A trip to the zoo中,這一單元涉及的動物種類較多,單詞組成也比較復雜,如elephant,giraffe這類,學生不能一次性記住,在后面的課文理解中總是慢半拍。我針對這個情況,在課后給大家留了動物主題的課后作業(yè),主題是“你覺得你和你的同桌分別像哪種animal?”課后反饋時,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門,有說自己像panda的,同桌像monkey的,有說同桌像tiger的。一輪下來,大家都有了動物命名的代號,動物的種類也記了個差不多。就連班里的學困生也能說出幾個“bear”“l(fā)ion”之類的簡單詞匯了。
二、課外因材施教,對學困生進行多方面輔導
1.進行知識輔導,幫助學困生掌握學習方法
知識輔導是課外輔導的中心任務。對學困生,教師應該著重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熱情,給予他們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很多學生之所以成為學困生,歸根結底是由于學習動力缺失,學習進度趕不上,爾后知識程度越差越多,最后干脆失去學習興趣,踏入學困生行列。因此教師需要針對這個問題,逐步重建他們的學習興趣,根據(jù)學生水平提出難易適度的問題,讓他們正確解答的同時獲得自信心。這類問題不宜太復雜,可以是“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Whats your favorite food?”之類容易理解的問題,當他能正確回答后,教師及時給予表揚。
除此之外,教師要幫助學生制訂科學的學習計劃,讓他們掌握學習方法。主要途徑有認真聽講,勤做筆記,課后經(jīng)?;仡櫯f知識等等。在學困生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再幫助他們提高英語綜合學習能力,拉短和優(yōu)等生之間的距離。對成績較好的學生,則要指導他們開闊英語眼界,擴大詞匯量,可以利用閱讀課外書籍,觀看英語原聲電影等方式,培養(yǎng)他們扎實的英語水平。
2.進行心理輔導,加強師生互動,在溝通中鼓勵學困生
情感教育是目前教育模式中興起的一種新理念。對教師而言,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與學生展開真誠不做作的交流,有助于教師獲得學生信任,加強師生間的聯(lián)系,乃至成為好朋友。通過與學困生對話、談心,了解他們在學習中的難處,發(fā)現(xiàn)他們的長處優(yōu)點、興趣愛好,給予鼓勵和表揚,可以增強學困生的上進心。在課堂之外,教師應理解并尊重學生,無論是學困生還是優(yōu)等生,都給予一致包容和鼓勵。
三、課下組織學生,分層合作學習
1.設置分組互助機制
學生是教學模式的主體,除了發(fā)揮教師領路者的作用外,也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比如教師在考查學生的學習成績、對課程的理解程度的同時,將學生依據(jù)個性和成績分成不同的互助學習小組,推選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學生組長,組長和組員互相幫助,既能分享學習經(jīng)驗,也能幫助學困生進步。
我們仿效了一些學校的先進經(jīng)驗,在班內(nèi)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組內(nèi)包括有各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設置各種激勵機制,開展各方面學習競賽,其中一項就是幫助學困生。把班內(nèi)學困生平均分配到每個小組中,讓小組其他成員帶動學困生的學習勁頭,從而讓本小組成績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發(fā)動優(yōu)等生當小組長和培養(yǎng)小組長是老師開展小組教學比較困難的工作,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愿意擔任學生組長的位置。學習成績不錯的學生往往不想讓小組里有太多學困生,原因是怕拉慢自己的學習進度,也怕學困生分散他們注意力。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當然不能強制學生接受分組制度,而是要和他們多溝通、多交流。針對這個情況,我和幾個學優(yōu)生進行了談話。先將班里的情況敘述了一遍,并且告訴他們:一方面,助人為樂是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大家先富幫后富,先優(yōu)幫后優(yōu)。把學困生的成績提上來,班里的學習氛圍會更和諧,更適合學習。另一方面,我還讓優(yōu)等生們認識到:在幫扶學困生的過程里完成了一遍對知識的復習,將內(nèi)容融會貫通了。學習不是閉門造車的活動,而是重在分享和融合。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和實施,小組學習也就在班內(nèi)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2.設置合理獎勵制度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多設置一些獎勵制度,既是對學生付出和努力的肯定,也能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取得更好的成績。如將單詞聽寫設定為積分制,每錯一個單詞扣五分,對一個單詞加五分。每周積分累計在九十分以上的學生可以兌換一次免聽寫機會。九十五分以上可以升任自己學習互助小組的組長,負責一周的互助工作。英語考試進步五分到十分的學生可以兌換一次免提問機會,十分到二十分可以兌換兩次,等等。再比如不定期讓表現(xiàn)優(yōu)越的同學上臺演講,將如何提升學習成績的經(jīng)驗分享給大家。合理的獎勵制度可以激起學生的競爭心理,大家你來我往,今天你多背兩個單詞,明天我多背三個,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彼此的學習成績。而且適當?shù)莫剟钜彩菍W生的認可。對于學困生而言,在學習情況有所改善后,獎勵制度也會促使他們再接再厲,不斷地在學習中提高自己。如此一來,學困生的面積自然大大減少。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分層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準確地把握學生心理,精心設置各階段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靈活運用,強化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基礎,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對于課堂上的學困生,教師應該充滿耐心,循循善誘,將他們從學習的困境中解救出來,從而使各層面的學生成績得到全面提高,使其達到對英語運用自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葉密香.小談英語分層教學[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2).
[2]劉波.有效轉化學困生,整體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