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 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和對外交流的不斷深入,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課堂教學依然是中學生學習英語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為此,緊密圍繞初中英語教學內(nèi)容,結(jié)合構(gòu)建以“真學”“深學”和“樂學”課堂為主旨的教學改革,對開展“浸潤式”初中英語教學的內(nèi)涵、意義及具體的方法策略進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相應(yīng)的探索和總結(jié),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關(guān)鍵詞:浸潤式;初中英語;實踐研究
初中英語教學是銜接小學英語和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中間階段。與這兩者相比,初中英語教學是對小學英語教學的進一步遞進,也為后續(xù)英語學習奠定基礎(chǔ)。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不僅能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和日常生活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能用創(chuàng)新來提升課堂質(zhì)量和學習效果,培養(yǎng)出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
一、關(guān)于“浸潤式”初中英語三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提出及意義
(一)浸潤的內(nèi)涵
“浸潤”一詞源自《論語·顏淵》,意為逐漸滲透,引申為積久而發(fā)生作用。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通過“浸潤式”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真實學習、深度學習和快樂學習,讓沉悶、乏味和枯燥的課堂教學活動充分活躍起來,變“被動學”為“主動學”,“消極學”為“積極學”,構(gòu)建“以學習為中心”的“真學”“深學”和“樂學”課堂,普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養(yǎng)。
著名的教育學家葉瀾教授曾說過:課堂蘊含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fā)揮,才能真正有助于師生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
(二)三學課堂的闡釋
近年來,圍繞“真學”“深學”和“樂學”的建構(gòu)式生態(tài)課堂在很多學校中教師模仿形式的多,理解內(nèi)涵的少;生搬硬套的多,靈活應(yīng)用的少?!敖櫴健庇⒄Z教學課堂的基礎(chǔ)是課堂的有效性。首先要對課堂有效性有正確的認識。筆者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所謂課堂的有效性,學生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它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方面,而不是純粹的知識。
二、“浸潤式”初中英語三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策略
一位教育家說過,英語課堂不僅能點亮智慧的明燈,也是克服困難的一把鑰匙。學生對所學的東西一旦有了興趣,就會不知疲倦,越學越愛學。但是興趣的產(chǎn)生和強化都離不開教師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思維,使學生會學習,會探索,從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一)激發(fā)興趣——引學生樂學
1.激趣引領(lǐ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通過講英語故事、英語小幽默,講授一些動詞和形容詞,用夸張的動作和表情賦予了這些單詞的靈魂,它更形象、生動地映在學生的腦海中,也有效地改善了教學中的氣氛,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筆者在教學牛津版7A Unit 8 Fashion 牛津英語上冊時,提前穿好文中所需要的服飾 a red silk blouse, a black wool skirt and a pair of red boots ,a black scarf, a grey hat and a purple coat 當進入教室后學生就很興奮,知道今天的教學內(nèi)容,然后我用夸張的方法一件件介紹我自己的衣服,通過板書讓學生記到腦海里,及時抓住了課堂的興趣點。
2.民主和諧
課堂教學要面向每一個學生,但實際上,真正落實的就很少了,把優(yōu)生當作一節(jié)課的主角,以他們的領(lǐng)會速度決定教學的進程,這是萬萬不可取的。在提問時,設(shè)置難、中、易三種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練習時,分優(yōu)秀組和最棒組兩類,讓他們也能在做題過程中體會滿滿的自信。
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要把自己當作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學習行為,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人格。特別是教師要保護學生敢想敢說的積極性。有時學生說錯了,教師不直接說No,可以從其他方面肯定他的積極性,或者說:“我也要向你學習哦,你太棒了!”“如果是我,我可不敢說哦?!背浞挚隙ㄋ膭钏?,表揚他。學生不是一個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顆等待燃燒的火種,我們要點燃他的學習能量和無盡的學習潛力。
3.角色扮演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庇⒄Z教學更是如此,學生參與到語言的運用中才能更好地鍛煉口語。學生參與口語練習的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就是角色表演,而英語課本中的對話就是很好的表演素材。
(二)創(chuàng)新設(shè)計——領(lǐng)學生真學
1.以學生為主使其主動學習
以前的課堂教學都是老師一節(jié)課45分鐘一直在講,且講的太多,學生參與課堂的時間少,練習的時間都被老師講過多地占用了。有時甚至取代了學生的思維過程,自然教學效果也就不明顯了。
而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改變接受學習的現(xiàn)狀,將其變?yōu)橹鲃訉W習。這就要求我們要主動放手,突破以往的教學模式。在Reading教學模塊時,我的班級會涌現(xiàn)出許多“名師”,他們將每一個重難點講解得那么詳細,一位講完后面還有踴躍舉手要補充的,要是課后沒有經(jīng)過精心研究每一個單詞,每一個句型結(jié)構(gòu),會有那么多積極上臺的“名師”嗎?
2.情境設(shè)置中爭搶當演員
設(shè)置情境讓學生表演,則能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受到刺激,大腦的各個部位積極協(xié)調(diào)發(fā)揮作用,從而激發(fā)起他們學習的興趣,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及調(diào)動他們的思維積極性。如在學習動詞短語時,可以讓他們多用動作來表達。
例如,擦黑板。邊做動作邊寫“clean the blackboard ”。拿起掃帚掃地就說:“I am cleaning the classroom。”或“I am sweeping the floor?!蓖ㄟ^表演,學生就能明白上述句子的意思了,然后再由老師說英文句子學生進行表演,或一部分學生說,另一部分學生表演,這樣一來,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既當了觀眾,又充當了演員,氣氛十分活躍,所學內(nèi)容也容易被記住了。這樣把學生一步一步地帶向?qū)W習的高潮,學生就由不知到知之甚多。我們知道人的大腦各部位既有明確的分工,又能進行協(xié)調(diào)合作,如果我們僅從視或聽等單一方面刺激大腦皮層,就不能充分調(diào)動大腦的各個部位,獲得有限時間內(nèi)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