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 要]生命化教育是在生命的視野中,對教育本質的一種重新理解和界定。生命化教育注重體現(xiàn)生命的本質特征和需要,及對兒童的理解、關愛、信任與成全,著眼于學生生命的長遠發(fā)展,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發(fā)展,提升生命的意義。在生物教學中實施生命化教育應突顯生物學科的生命屬性,著眼于學生生命的長遠發(fā)展,關注和提升學生的生命力。
[關鍵詞]生命化教育;生物教學;長遠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 ? ?G633.9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26-0087-02
一、指向生命的生物教學理念的形成
2016年,隨著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教育改革走向了深入。對于教育目的、教育意義、教育本質的討論,使教育重新開始關注人的發(fā)展。董仲蠡在《教育的意義》演講中指出:“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給人以知識,更能提高個人的修為,增強我們對于生命的感受力,從而更好地認知自己,并且不斷地提升自己?!?/p>
在我看來,教育是關愛,是賞識,是鼓勵,是鼓舞。這種關愛,不只是師生的愛,更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友善與尊重。教育是興趣的啟發(fā),是對周圍事物的觀察、體悟。教育是規(guī)則的制定與遵守,是契約精神的滲入。教育是生活。教育應依孩子的天性而為之,因為“孩子是腳,教育是鞋”。
生命力是一種生命狀態(tài)的力量,它源于人們的內心。教育是不能用成功與否來定義的,教育應該是幫助孩子不斷感受生命的美好,幫助他們逐漸釋放生命的力量,并且獲得幸福的能力。教育不應該是一個點、一個結果,而應該是一個過程,一個隨著生命不斷變化和成長的過程。
生物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物活動規(guī)律的學科。生物教學本身就是認識生命、了解生命的過程,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欣賞生命、敬畏生命,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作為生物教師,應從有利于學生長遠發(fā)展的角度進行生物教學設計,實施指向生命的生物教學。如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及深度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同時注重提升學生的生命力,讓學生能感受到快樂,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建立自信并學會自律。
二、指向生命的生物教學理論依據(jù):生命化教育
中國人民大學的黃克劍教授于1993年首度提出“生命化教育”,而張文質老師則是生命化教育課題的倡導者和研究者。
生命化教育是在生命的視野中,對教育本質的一種重新理解和界定。它將對兒童的理解、關愛、信任與成全,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著眼于學生生命的長遠發(fā)展”;它以生命為基點,把生命的本質特征和需要體現(xiàn)在教育過程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發(fā)展,提升生命的意義。
1.核心理念
(1)生命在場
“生命在場”是指教學中師生共同遵循生命發(fā)展規(guī)律,彼此的生命在課堂中相遇、成長,并和諧共生、互相潤澤的過程。“生命在場”的教育體現(xiàn)為教師的全身心投入和學生的全身心專注。
(2)生命
這里的“生命”主要指的是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教育是生命的教育,關注生命、尊重生命是教育的第一要義。敬畏生命是教育的倫理起點,也是教育的價值皈依。
(3)范本教育
所謂范本教育是他內心的生命狀態(tài)通過他的行為來對象化(用我們的生命狀態(tài)去模仿去體悟他們的生命狀態(tài),被我們生命體悟到,再把我們體悟到的生命感受對象化出來)。舉例來說,學書法、學繪畫從領悟開始;學電腦操作要親自熟悉程序;學習寫作要有生活的體悟,要閱讀經典的作品,這些都是范本教育??茖W的發(fā)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是靈感的閃現(xiàn),這也是范本教育。此外,教師、父母的身教也是范本。可以說,范本教育是生命的翻譯與精神的讓渡,是一種感覺主義。
(4)生命化
生命化重點在于“化”,生命化教育即把對生命的關注和成全融入具體的教育之中,使生命度化于教育之中。
2.基本內涵
①生命化教育就是對可能健全的生命的成全。
②生命化教育是尊崇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
③生命化教育是個性化的教育。
④生命化教育是人的心靈覺悟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人生意義的覺悟。
⑤生命化教育是一種范本教育,通過范本直觀地達到心智的開悟。
生命化教育是一種觀念、一種思想,重要的是將上述核心理念落實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
三、指向生命的生物教學實施策略
1.突顯生物學科的生命屬性
生物教學要教給學生“活”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富有生命力的知識。
(1)帶實物進課堂,強化學生的直觀感受
“生物課不能空著手進教室”,每到上課時教師都盡可能地準備相應的實物。比如,帶各種代表性植物進教室,讓學生觀察各類植物的特點;帶種子進教室,讓學生浸泡并觀察種子的結構;培育種子直至萌發(fā)長出幼根,帶進教室讓學生觀察植物根的結構;帶柳枝進教室,讓學生觀察植物莖的結構;帶不同種類的花進教室,讓學生觀察花的結構并找出其共同點;帶豬的腿骨進教室,讓學生觀察關節(jié)的結構;等等。
(2)注重實驗,增加學生的實驗體驗
教師應注重實驗教學,堅持讓學生完成教材中的各個實驗,讓實驗教學真正在“做實驗”中完成,而不是在“看實驗”中完成。例如,在《酸雨對生物的影響》一節(jié)中,各小組提出了不同的探究問題及假設,并通過實驗解答問題,驗證假設。在課余時間,我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生活素材,獨立設計并完成相關實驗。這樣,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實驗體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鼓勵學生制作模型
在生物課程的學習中,常常會涉及生物的結構及其功能。這時,我會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生物模型。通常要求學生預習之后制作模型,課堂中進行展示,課后修改。例如,動植物的細胞、鼻、氣管、肺、神經元等都可以制作模型。模型的制作是學生的理解和認識的表達。制作模型起初的目的,是通過模型制作過程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后來發(fā)現(xiàn),制作模型所帶來的好處,遠大于我的想象。在制作模型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做的模型的功能,也有更多的思考和感受。
(4)積極開發(fā)拓展性課程
生物學科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較為緊密,因此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的生活。為了充分發(fā)揮這一功能,我在講授課本知識之余,還會開發(fā)一些拓展性課程。例如,在學習和了解蚯蚓之后,我增加了“蚯蚓與廚余堆肥”的拓展性內容,使學生了解并學會廚余堆肥的方法,加深對蚯蚓的認識和了解,初步形成垃圾分類的意識。
(5)利用電影資源拓寬學生的視野
農村的學生,家庭教育薄弱,家長陪伴不足,環(huán)境資源不足。因此,在教學之余,我常利用電影資源拓寬學生的視野。每到假期,我會推薦不同的紀錄片給各個年級的學生。例如,給初一學生推薦《地球脈動》,初二上學期時給學生推薦《人體漫游》,下學期推薦《塑料王國》和《家園》,給初三學生推薦《生命》。每部紀錄片都是優(yōu)良之作,拉近了學生與自然的距離,不僅能鞏固所學,激發(fā)興趣,還能引發(fā)學生對生命的更多思考。
2.著眼于學生生命的長遠發(fā)展
(1)重視開學第一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每學期的開學第一課我都格外重視。一方面,我會引領學生閱讀課本,先讀目錄,再通過目錄思考各章節(jié)間的聯(lián)系,由此梳理一學期的知識框架;另一方面,我會利用開學第一課的特殊性進行勸學。例如,引用《最強大腦》中周瑋的實例,使學生認識到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優(yōu)勢,也有難以克服的不足,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雖有不足,更有優(yōu)勢,增強自信,努力奮進。
(2)指導學生預習并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在指導學生預習方面,我重點進行方法的指導。起初是采用預習提綱,其中有預習的具體做法及思考題目。后來,我要求學生采用預習筆記的方式,將重難點內容進行個性化的整理。我堅持進行反饋和鼓勵,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3)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預習筆記的最后一項內容是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初期,通過提出問題的數(shù)量進行小組競賽,并進行有針對性的鼓勵。慢慢地,學生的問題越來越多,再由量的鼓勵轉到質的鼓勵。將學生的問題進行篩選,簡單的讓學生自己解決,疑難的則集體討論解決,并分析問題好在哪,鼓勵學生關注生活、獨立思考。一段時間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越來越深入,也越來越關注生活。
(4)要求學生堅持記筆記
記筆記既可以使聽課變得更專注,又可以及時鞏固知識。在記筆記、整理筆記的過程中還可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受益終身。因此,我要求學生堅持做生物筆記,記錄每一節(jié)課所學的重點內容,以便于后續(xù)復習。
(5)精心設計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在課堂教學中,我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巧妙設計問題,以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例如,在“鳥卵的結構”一課中,在學習了胚盤的結構與功能后,我提問:“所有的雞卵都能孵出小雞嗎?”“什么樣的雞卵能孵出小雞?”“如何區(qū)分已受精和未受精的雞卵?”三個問題層層深入,有效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思考,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
3.關注提升學生的生命力
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也就是說,教育學生其實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過程,教師通過自身不斷完善的生命狀態(tài)去影響學生。
在與學生相處的時光中,我很關注提升學生的生命力,并從以下三個方面給學生以影響。
(1)認真的態(tài)度
我要求自己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課,認真?zhèn)湔n,認真板書。
(2)幽默的語言
我期望能給學生多帶來一些學習樂趣,所以要求自己在課上盡量幽默一點。
(3)不斷的鼓勵
給予正面具體的肯定,使學生多一份自信和從容。優(yōu)點如陽光般燦爛,可遮蓋無數(shù)星星般的缺點。正如我給學生所講的周瑋的故事。
與學生相遇是一種緣分,愿我能給他們以溫暖、支持和鼓勵,也希望他們可以溫暖更多的人。當然,我的作用是有限的,唯有不斷地學習和成長,讓自己成為自己期望的樣子。
(責任編輯 ?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