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入,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德育認識的培養(yǎng)工作也引起了相關教職人員的重視。為了進一步強化教師的教學質量,提升語文教學的內涵,本文對高中語文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策略進行了探究,希望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德育教育;開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7-0037-02
引? ? 言
對于學生而言,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教師重視德育內容的滲透,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其未來的發(fā)展大有裨益。但是在實際的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受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德育內容的滲透缺乏正確的方法。所以,對于這方面的內容,教師要進行切實、有效的改進。
一、高中語文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方法選擇比較單一
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受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對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還存在一些不正確的教學認識,這就導致其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比較單一,往往是以灌輸教學的方式為主,一些教師對文章中所涉及的德育知識只進行單向口語講述,而高中生經(jīng)過多年的學習和訓練,大都具備了比較獨立的認識,容易對教師的知識灌輸產(chǎn)生厭煩感,這勢必會與教師的灌輸思想產(chǎn)生沖突,進而影響整體的教學效果。
2.學生態(tài)度相對散漫
對于學生而言,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較大,而語文這門學科雖然占有較大的分值,但是在近些年“重理輕文”的環(huán)境影響下,不少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態(tài)度有些松懈,一味根據(jù)“考點”來進行學習,久而久之,忽視了其中的德育內容。根據(jù)部分師生反應,由于德育內容在高中起到的作用較小,所以學生普遍存在“空話”“套話”式的學習認知,學習相對表面化。
3.教學氛圍缺乏營造
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教師不僅需要具備相應的技巧,同時還應該營造合理的教學氛圍,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學習感受,引導他們獲得更深層次的學習體驗,但是由于教師對語文德育教學工作缺乏重視,所以在教學氛圍的營造上過于馬虎,有些教師甚至直接忽略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將“感受德育”直接變換為“講解德育”,讓學生像記知識一樣對“德育感受”進行死記硬背,這樣勢必難以取得有效的教學成果。
二、高中語文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策略分析
1.引入多元的教育方法
為了改進語文課堂上的德育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做的是,轉變傳統(tǒng)的灌輸型教學方法,采取一些更為新穎的教學手段,拓展相應的教學內容,爭取以某個教學點為出發(fā)點進行發(fā)散性的教學引導。這種多元性的教學方法對傳統(tǒng)單一化的教學思路是一種徹底性的改變,可以幫助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犹骄?,豐富課堂互動,對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大有裨益[1]。
例如,針對經(jīng)典名篇《赤壁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其中所涉及的德育知識,不妨展開多元化的分析,以此來強化學生的認識。在完成基礎知識的講解與分析后,首先,教師可以針對作者蘇軾開展德育滲透,可以試著讓學生對蘇軾這位古代文豪坎坷而又波瀾壯闊的一生進行回顧,了解蘇軾那種樂觀豁達的精神,感受其人生觀、價值觀,使其在辯論的過程中,產(chǎn)生積極的德育體驗。其次,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德育認識,教師可以試著提出“細讀法”的教學思路,從語言內容入手,讓學生進入文本中,形成獨特的學習認知,對蘇軾那種隱藏在曠達風貌下的悲憤與苦悶以及對文章的主體思想進行探究。最后,教師可以利用“演講會”的方式,鼓勵學生對文章中潛藏的德育知識展開單獨的論述,通過互動,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認識。
2.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要想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需要在制訂德育內容的教學方針時,將高中生的心理因素考慮進來,既要認真對待教案,又不能完全按照教案來執(zhí)行教學,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反饋,制訂出有效的教學思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德育內容的探討中來,盡可能強化學生的學習認識。對于學生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出現(xiàn)的不良學習情況,教師可以試著進行柔和性的引導,不能過于嚴厲,要從心性的角度展開合理化的引導[2]。
對于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首先,對于學生間存在的學習差異性問題,教師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避免只將教學目光集中在學優(yōu)生的身上,要給予學困生相應的關注,讓他們感受到課堂的溫暖與和睦,這樣整個授課過程將會更加規(guī)范;其次,對于德育教育這種開放性較強的語文學習命題,教師不妨試著讓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組成相應的互動討論小組,讓雙方就一些知識點進行探討,分析各自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怎樣的體驗和認識,通過互相監(jiān)督和促進,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的德育感受都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最后,教師針對語文德育教學的整體質量,可以試著在課尾做出點評,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點評要盡可能正面,分析學生的優(yōu)點,即使有負面的情況,也應盡可能從群體的角度入手展開指正,讓學生都能夠擁有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
3.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氛圍
創(chuàng)設有效的德育教學氛圍可以強化整體的授課環(huán)境,改變以往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灌輸型教學情況,幫助學生對這門功課樹立更為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在具體執(zhí)行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的技術內容,為德育知識的滲透提供更為多元化的教學參考;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積極聽取學生的學習意見,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形成了良好的教學風氣[3]。
在教學氛圍的創(chuàng)設上,教師不妨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針對像《阿房宮賦》這類人文性較強的文學名篇,教師在帶領大家分析其內在德育精神時,不妨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內容,播放一些相應的影像資料,或音頻內容,讓學生對文章的主題思想有比較貼切的理解。這種將文字演變?yōu)橛跋?、音頻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變得更為主動。第二,針對一些德育理念不太明確的文章,如《瓦爾登湖》這類名篇的節(jié)選分析,可能有些學生認為作者的體驗至高無上,而有些學生則認為,現(xiàn)代社會不需要作者的那種生活方式。面對糾紛,教師不要武斷,可以讓學生以“辯論會”的方式,在多元的教學氛圍下,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更為新穎的德育認識,這對語文教學工作的進步至關重要。
結? ? 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對于德育教育工作,教師不可大意,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分析相關的教學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思路,從根本上鞏固學生的學習認識,強化其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段登玉.高中語文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分析[J].才智,2019(16):108.
羅小鳳.高中語文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445+458.
祝高波.德育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現(xiàn)代交際,2016(16):170-171.
作者簡介:羅家敬(1982.9—),男,廣東廉江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