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玉嶺
摘 要:英語實踐活動是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及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方法和途徑。英語學習必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但在教學中,雖然部分老師會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運用英語,但對于如何進行課外實踐活動缺少必要的思考。依據(jù)趣味化、整合化、合作性、創(chuàng)造性、目標性等原則進行多形式的課外實踐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及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
關鍵詞:小學英語; 做中學; 綜合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31? ? ? ? ? ?文獻標識碼:?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9-056-001
英語實踐活動是將語言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通過真實的、任務型的情境,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及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方法和途徑。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時時處處含有教育的意義;學習與生活實踐應該密切聯(lián)系起來,鼓勵學生從做中學,從學中做,讓知識為我所用,才會讓學生覺得學習是有意義的。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我們應該把兒童的時間排滿各種吸引人的活動,這樣既能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又不損害他們的興趣。
以上這些觀點體現(xiàn)出了教育的一大原則,即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原則。我們所學習的知識都來自于客觀世界,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應該是學生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認識世界的過程,這個過程不能一直局限在書本上。具體到英語這個以語言為學習目的的學科中來,我們的學科知識學習的過程更應是與生活緊密相聯(lián)系的,所以,在小學英語課堂內外進行語言綜合實踐活動勢在必行。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小學英語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要求各種語言知識的呈現(xiàn)與學習都要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fā),為提升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服務?!坝糜⒄Z做事情”聽起來好像比較難實現(xiàn),其實并非遙不可及的事情。比如上完第一次英語課的孩子能用英語打招呼,這就是“用英語做事”了。用英語“做事情”從整體上雖無固定模式,但規(guī)律卻是一致的。興趣和真實是其精髓,語言目標是其歸宿和目的,情境化、生活化是其外在形式。簡而言之,我們的英語課內課外要做到讓學生Learn by doing, Learn for doing。
北京的一位優(yōu)教師這樣講解present這個單詞。他先出示禮物盒子的圖片,讓學生明白present的基本意思,接下來,他詢問學生:What is a present?孩子們答道:A pencil is a present. A book is a present.學生在這樣的交流中清晰地理解了present的含義,而且還明白了禮物的不同形式。許多老師已經開始了使用這種與生活相關聯(lián)的、真實的交流語境來進行單詞或句型的操練??墒俏覀兊恼Z言學習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內,還有課堂之外的學習。
課程標準在列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各級學習目標之后,提出了八條教學實施建議,其中第七條為: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為什么我們在課堂教學之外還要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呢?因為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其英語語感,開闊其視野,發(fā)展其智力,幫助他們增長知識,塑造性格。
進行英語語言綜合實踐活動,除了源于課程標準的指引之外,還因為它符合多元智能理論提出的原則。多元智能理論由美國心理發(fā)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他認為,人的智能主要包括八大方面:人際、語言、音樂、空間、邏輯、運動、自然、內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智能。我們的學生也一樣。我們的學校教育一向是以一致性為原則的,我們有一致的教學內容、一致的考試題目、一致的考察標準。所以,如果我們這些內容、題目不符合某些孩子的智能發(fā)展,這些孩子就勢必呈現(xiàn)出學習困難的趨勢。進行課外的綜合語言實踐活動,可以幫助這些學生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智能,提升自己綜合的學習效果。
進行課外的語言實踐活動,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趣味化
興趣是人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會對人的認識和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我們所面對的6—12歲學生,其認知水平決定他們有意注意時間很短,情緒控制能力差,興趣可以有效地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
2.整合化
我們需要通過實踐活動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將英語變成一個提升綜合素養(yǎng)與能力的工具,而不是目的。讓學生在融會貫通中培養(yǎng)與提升核心素養(yǎng)。
3.合作性
我們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特別欠缺與人合作的能力。而合作能力又是每個人必備的能力。所以我們的英語語言綜合實踐活動要盡可能地體現(xiàn)合作性,為學生提供合作的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在活動中合作,在合作中提升。
4.創(chuàng)造性
實踐活動要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
5.目標性
我們的實踐活動要有明確的活動目標。
語言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以服務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目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用的活動形式有如下幾項:
1.文字類,如優(yōu)秀作業(yè)展、手抄報、單詞大賽等。
2.才藝性,如歌曲、配音、情景劇等。
3.手工類,如制作英語表演小手偶、制作襪子雪人等。
4.體驗類,如體驗翻譯工作,做小小解說員等。
5.綜合類,如舉辦綜合性的比賽或大型的展示活動等。
無論哪種形式,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他們Learning by playing,在玩中學;Learning by doing,在做中學;Learning for doing,為了做事情而學,從而使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開闊視野,最終提升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