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路
摘 要 教師在教學中不是將“問題”強加給學生,而是利用多媒體、演示實驗、課堂活動等方法,營造一種沉浸式、啟發(fā)性的問題情境,再現知識的產生過程,展示現象之間的聯系與矛盾,或制造一定的認知沖突,引起學生的疑惑,從而喚醒學生的思想和創(chuàng)造力。
關鍵詞 物理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實驗
中圖分類號:C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9-0180-01
好的情境具有一種帶入感,能輕松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激發(fā)他們的探索熱情,喚醒他們的問題意識。結合高中物理教學的特點,有以下常用方法。
一、結合生活體驗創(chuàng)設情境
新版教材的最大特點就是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出發(fā),讓抽象的物理模型具體化,將乏味的知識、脫離生活的物理原理重新與生活聯系起來。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物理情境就是將“問題情境”與學生的日常經歷相結合,讓學生能深切感受情境中的問題,增加認同感。課堂中教師結合學生的經歷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不僅便于學生理解,更能讓學生明白物理來源于生活,并將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比如在《生活中的圓周運動》這節(jié)課,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汽車在通過凹形路面時避震器有何變化,為什么人感覺變沉了?經過思考學生就會提出圓周運動最低點受力有何特點,從而探究最低點的動力學方程。在《摩擦力》這節(jié)課中,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冬天路面結冰時走路的感覺,學生結合自身的體驗就會提出為什么會打滑?為什么滑倒時都是向后倒下?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啟發(fā)他們思考現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增強理論和實際的結合,提升學生自主構建物理知識體系的能力,養(yǎng)成勤于觀察、善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習慣。
二、利用實驗創(chuàng)設對比情境
演示實驗的最大特點是直觀,現象明顯,便于學生近距離的觀察。一個有趣的實驗,學生在觀察后會表現濃厚的興趣,想要探究現象背后的原因,產生問題意識。教師在設計實驗時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對比實驗,比如改變一些實驗變量,使實驗結果呈現多種結果,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更能給學生一種啟發(fā),讓學生的關注點集中在關鍵問題上,易于探究。
案例:在《超重和失重》這節(jié)課中,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幾組實驗:
實驗一:用窄紙帶掛住重物,紙帶能夠承受重物,不會斷;
實驗二:相同紙帶掛住重物,向上加速運動,紙帶斷;
實驗三:相同紙帶掛住重物,向下加速運動,紙帶不斷;
實驗四:相同紙帶掛住重物,向下減速運動,紙帶斷;
實驗五:相同紙帶掛住重物,向上減速運動,紙帶不斷;
通過五組實驗的對比,學生自然會思考紙帶明明是能夠承受重物的,為什么運動情況不同斷裂情況不同?斷與不斷到底是速度方向決定還是加減速決定?為什么物體視重會發(fā)生變化?從而得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以及條件。
三、營造認知沖突情境
利用學生生活常識以及生活經驗的漏洞,制造認知沖突,讓他們進入一種困惑的狀態(tài),產生一種知識的“缺陷感”和“失衡感”,最終形成問題意識。
案例:《液體表面張力》
實驗:硬幣漂浮在水面上。
學生初中學習了密度的相關知識,知道金屬的密度比水大,放在水中肯定會下沉。當看到硬幣漂浮在水面時,直覺上會懷疑硬幣本身的問題:是否空心、是否為非金屬材質。一旦發(fā)現硬幣為普通硬幣后,自己的認知被顛覆,渴望找到一種新的解釋來同化這種異常現象,激發(fā)問題意識的形成。
四、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物理課堂中,有一些情境難以演示時,借助多媒體工具播放視頻是一個不錯的辦法。視頻資源由于其形象、生動的特點,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便于細節(jié)的呈現,能實現和演示實驗同樣的功效,教師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多積累一些與物理有關的素材備用。
比如在牛頓第二定律授課中,加速度和力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上非常困難,傳統(tǒng)講解很難吸引學生注意力,我們可以播放王亞平太空授課的視頻,引導學生觀察現象,這樣一方面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完全失重的環(huán)境在地面上難以實現,通過視頻可以清晰的再現失重的環(huán)境,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學生在觀看了宇航員的演示后,不禁產生問題:為什么太空會出現失重環(huán)境?失重環(huán)境與地面的物理規(guī)律有何不同?失重環(huán)境下宇航員是怎么測量質量的?里面蘊含什么原理?
總之,現代教育理念提示我們:學生的頭腦不再是被灌滿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只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而問題情境就是能點燃這只火把的導火線,思想的火花一旦點燃,創(chuàng)新的火焰就會熊熊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