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不斷推進,小學音樂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與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對學生未來發(fā)展有深遠影響。小學音樂教師有效應用舞蹈律動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培養(yǎng)提升,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感悟,促進教學目標實現。本文探討了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價值與應用,希望能夠為我國小學音樂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一點參考意見。
【關鍵詞】舞蹈律動;小學音樂;教學中;價值;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學科,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舞蹈律動作為廣受學生歡迎的一種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也發(fā)揮了顯著的價值。舞蹈律動是指人在音樂伴奏下完成的肌體運動式的舞蹈表演,這種音樂表達方式可以提升人們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因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合舞蹈律動,可以讓學生從小就具備良好的音樂綜合能力,為其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打好堅實的基礎。
一、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教中的重要價值
(一)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
在新課標要求下,小學音樂教學不僅僅只是傳授音樂知識、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更是對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培養(yǎng)提升的過程。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顯然傳統單一的音樂教學模式很難達到。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將教學與舞蹈律動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舞蹈律動的優(yōu)勢特征,引導學生在肢體動作中進一步感受音樂,拓展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潛能,從而推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這也是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價值的一個重要體現。
(二)提升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興趣對于學生音樂學習起著重要作用。小學生天性純真活潑,對待新鮮現象和事物有強烈好奇心,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只有遵循小學生性格特征,設計、開展教學活動,才能夠切實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小學音樂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適當設計穿插舞蹈律動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凸顯學生主體作用。在教師科學引導下,給學生插上想象力這對翅膀,讓學生在音樂情境中運用肢體動作和節(jié)奏律動展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應用,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發(fā)展。
二、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利用舞蹈律動,激發(fā)學生想象思維
在傳統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通過播放音樂作品音頻或者示范演唱的方式傳授音樂技巧,單一的教學方式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在被動學習狀態(tài)下思維發(fā)展受到了局限,對音樂作品理解不夠深刻,教學缺乏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與創(chuàng)新力的培養(yǎng),影響了教學質量?;谶@種情況,小學音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準確定位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位置與作用,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圍繞學生學習需求添加舞蹈律動環(huán)節(jié),更好地符合小學生天性與學習特征,讓學生能夠盡情發(fā)散思維,在音樂世界中翱翔,從而對音樂作品有更高層次的理解與鑒賞。
例如,在教學《風車依呀呀》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不再讓學生安靜被動地坐在板凳上“聽”音樂,而是讓學生站起來,在教室過道上“做”音樂,鼓勵學生隨著音樂節(jié)奏和歌詞內容舞蹈律動。這一創(chuàng)新舉措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有的學生隨著歌曲節(jié)奏快慢變化,調整自己跺腳的節(jié)奏;有的學生結合歌詞“爸爸和媽媽田里把秧插”創(chuàng)造了插秧的舞蹈動作……學生創(chuàng)造的舞蹈動作五花八門,全身心投入到“做”音樂過程中,在舞蹈律動下感受音樂作品內涵,掌握音樂節(jié)奏,切實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借助舞蹈表情,深化學生理解感悟
小學生年齡尚小,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不足,很難理解一些描寫深刻的音樂作品內容,對音樂作品內涵認識不全面,這些都不利于學生音樂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谶@種情況,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借助舞蹈表情,利用豐富的表情與肢體語言形象生動地傳遞音樂作品內涵,讓學生感悟到音樂中包含的情感與思想,發(fā)揮舞蹈律動的應用價值,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從而提升效率,讓音樂律動成為促進教學發(fā)展的內在驅動力。
例如,在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在教室大屏幕上給學生播放這一音樂作品的舞臺劇,讓學生觀看視頻中的舞蹈動作、演員表情以及肢體律動,舞臺劇給學生帶來了強烈的感官刺激,學生對學習這個音樂作品有了強烈動力,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學。在學生可以完整地演唱歌曲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悟,結合課前觀看的舞臺劇,用肢體語言和表情表現自己心中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學生在舞蹈律動中不僅實現了與音樂作品的深層次交流互動,也激發(fā)了愛國情感,促進了學生健全人格和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讓小學音樂教學活動有了更深的意義。
(三)應用舞蹈律動,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
在教育改革要求下,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有效應用舞蹈律動作為培養(yǎng)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載體,讓音樂和學生可以充分融合在一起,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加深學生對音樂這門學科的感情,使學生可以從內心深入愛上音樂,體會到舞蹈律動過程中帶來了喜悅與滿足,為學生未來的音樂學習與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例如,在《健康歌》的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合作學習小組,小組成員數量為4-6人,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創(chuàng)舞蹈,有的學生提出在“對人客氣,笑容可掬”時可以一邊微笑,一邊做出“請”這個動作,并隨著音樂緩緩側身、微微彎腰;有的學生提出“健康的人快樂多”這部分的舞蹈可以高舉雙手哈哈大笑來表達情感,學生在小組積極發(fā)表自己的建議,在互相取長補短后創(chuàng)編了自己小組的《健康歌》舞蹈。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過程,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意識和協作精神。
(四)在舞蹈律動活動中,構建良好學習氛圍
一堂成功的音樂課堂教學離不開良好學習氛圍的支持。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給學生營造一個人民主、平等、開放、自由、寬松的快樂學習氛圍,給予學生積極健康的情緒感染,讓學生能夠在良好學習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掌握音樂知識與技能,在這一問題上,教師可以合理設計舞蹈律動活動,活躍課堂氣氛,給教學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與生機,避免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動作等現象,構建高效、快樂的音樂課堂。
例如,在教學《田野在召喚》過程中,當教師發(fā)現課堂教學時間過半時,有些學生開始降低學習熱情,將注意力分散到其他地方。為了保持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設計了一個“歌唱排龍”的活動,讓學生按照學號,每人演唱一句歌詞,通過相應的舞蹈動作和表情傳遞歌詞含義,每一名學生都要點評上一名學生的表演,這一舞蹈律動再次將學生拉回了音樂世界中,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總之,舞蹈律動對小學音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提升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和效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小學音樂教師要正確認識到舞蹈律動在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和積極作用,堅持以人為本教學原則,科學合理地應用舞蹈律動提升音樂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推進小學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改革。
參考文獻
[1]殷磊.淺談舞蹈律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音樂時空,2014(11).
[2]鄧嬡姿.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課程改革中的應用分析[J].科教文匯,2013(7).
[3]毛榮秋.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價值與應用[J].教育觀察,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