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迪
摘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國青少年教育的重點,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覺悟,能夠促進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三觀”,培育健全的人格,最終為我國建設現代化強國作貢獻。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家庭和學校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實現家校聯(lián)合,要做到落實“以人為本”的家校聯(lián)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優(yōu)化,搭建家校聯(lián)合教育多方位溝通交流平臺;整體規(guī)劃,構建校園家校合作機制;注重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實效性和科學性。
關鍵詞: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家校聯(lián)合
古人云:“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未來的建設者。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成才的關鍵。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僅靠學校,更需要家庭與學校的高度配合。因此,家校聯(lián)合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融合。一方面,它可以彌補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對思想政治教育認識的不足;另一方面,它又可以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反饋,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強有力的保障。
一、落實“以人為本”的家校聯(lián)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作的報告中對“中國夢”給出了更詳細的實現路徑,提出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終極目標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實質上就是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覺悟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
首先,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現實的人為出發(fā)點,青少年是家庭和學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家庭和學校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希望把青少年培養(yǎng)成為合格、優(yōu)秀的現代化建設新人才。
其次,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滿足人的合理需要為原則。加強家校聯(lián)合,既能滿足家庭的合理需要,同時也能使學校的教學任務圓滿完成。
最后,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解放人、發(fā)展人為最終目的。家校聯(lián)合進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最終的目的也是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覺悟、提升青少年思想境界,使他們更全面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使青少年得到人格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家校聯(lián)合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本質要求。在此過程中,家庭和學校的聯(lián)系在不斷融合,角色也在相互轉化。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家庭和學校的目標理念通過雙方的溝通,更容易達成一致。因此,要落實“以人為本”的家校聯(lián)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二、載體優(yōu)化,搭建家校聯(lián)合教育多方位溝通交流平臺
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整體不出問題的情況下,首先從渠道上解決問題,打通溝通渠道。
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學校和家庭可以優(yōu)化溝通載體,搭建家校聯(lián)合多方位溝通交流平臺。比如,學??梢岳霉俜狡脚_優(yōu)勢,打造“兩微一端”,即微信公眾號、微博官方賬號和客戶端,全方位的更新學校教學信息、教學課程設置、校園活動、師生互動、獲獎情況、校園新聞等多種校園信息,使學生在學校的活動更為迅速的得到擴散。家長可以使用手機隨時隨地查看學校的動態(tài),知道學生的日常生活。其次,家長和老師可以建立專門溝通的微信群、QQ群,打造“家校通”。通過微信及時向家長反饋青少年表現,家長也可以通過微信群,接收孩子的情況。在使用網絡時,家長和老師要特別注意凈化網絡環(huán)境,仔細辨別輿論和真理,用高尚的精神鼓舞人、引導人。
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電話、家訪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專門的電話回訪或者家訪,這種方式,可以照顧到使用網絡不便利的家庭,給學生全面的關愛。全方位地與家長及時進行溝通,豐富交流方式,與家長達成良好的合作關系。
三、整體規(guī)劃,構建家校合作機制
要想家校聯(lián)合下的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達到良好的效果,同時也要構建有力的校園家校合作機制。
第一,學校和家庭在達成良好的溝通的前提下,要與家長約定好合作的方式、反饋的時間以及溝通的頻率,解決為什么合作、如何合作的問題。雙方要在思想觀念上達到一致,雙方達成共識是實現合作的基石。
第二,學校方面,通過創(chuàng)新家長會的開展模式,在家長會上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面對面的方式向家長進行反饋。
第三,家長方面,可以自發(fā)地成立家長委員會、家校委員會,派出家長代表與學校進行溝通,同時能凝聚家長的力量,節(jié)約時間,提高家校聯(lián)合溝通的效率。
四、注重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實效性和科學性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樣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與學校進行更好的溝通,家長必須從家庭教育上狠下功夫,實現家庭教育的實效性和科學性。
第一,家長本身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這樣,家長在接收學校關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時,才能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含義。不僅要教育孩子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家長也要從思想方面做合格的新時代建設者。
第二,家庭教育方法的科學性。過去,家長還沉浸在“打過的孩子才聽話”的教育方法里。事實上,家長更容易盲目地相信老師,卻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全靠打罵和壓制。在青少年教育過程中,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感化孩子心靈。
結論
家校聯(lián)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我國的青少年教育中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同時,它也存在著雙方地位不平等、溝通不暢通的問題。在今后的發(fā)展中,家庭和學校要不斷創(chuàng)新溝通平臺,構建合理的家校聯(lián)合機制,提高科學性和時效性。只有這樣,家庭和學校教育才能更有效率地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覺悟,把我國當代青少年培養(yǎng)成為新時代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