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潤明
摘 要:“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交給學生,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也就是說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而作文,是學習語文綜合訓練的主要手段。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分析指導
作文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體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筆者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學生們談到寫作文,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愿意寫作、樂于寫作呢?這正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難題。作文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語文教學質(zhì)量高低的重要標志,那么,如何從有效的途徑在學習方法上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呢?
一、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內(nèi)部動力。作文是語文學習中最復雜的腦力勞動,如果小學生沒有寫作愿望,那么習作的教學目的就很難達到。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強迫工作是違反心理學原則的,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备鶕?jù)這一特點,在作文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調(diào)動寫作積極性。有時,筆者充滿激情地朗讀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有時請學生上來放聲朗讀,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充分背定的評價中,在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學生逐步樹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覺得自己行。
二、擴大學生課外閱讀量,積累作文素材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和寫的關系是緊密結合的,讀是基礎,寫是目的,讀能使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積累寫作素材;讀能使學生積累詞匯,提高表達能力。讀包括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這里主要是想說說怎樣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一)開展讀書活動——書目的推薦
每學期初,筆者都會結合區(qū)里、學校的推薦,精心挑選一些書目推薦給孩子們,并且要求大家一定穿插購買。為在接下來開展的“圖書漂移”活動中,孩子們會把看過的書拿來與別的同學相互交換閱讀,既節(jié)省了買書的開銷,又能夠資源共享。筆者還經(jīng)常結合教學內(nèi)容來推薦一些書,比如,學習了冰心的《憶讀書》時推薦《說岳全傳》,推薦《說岳全傳》的目的,一是結合課文推薦一些好書給孩子們看;二是因為到了高年級文言文接觸的越來越多,希望孩子們通過這本書能夠熟悉類似文言文的語言,為將來初中大量學習文言文做一個鋪墊。
(二)閱讀時間的安排
不僅僅是推薦,筆者還會給孩子們尋找讀書和交流的時間??梢悦刻焓昼?,十五分鐘,一點點堅持,孩子的讀書興趣養(yǎng)成了就會自己找書看,筆者不定期的與孩子們進行閱讀交流,而且天天都有。在全班交流時,交流的內(nèi)容可以把自己認為非常喜歡的一段朗讀給大家聽,還可以找和自已讀同樣內(nèi)容的同學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通過交流,提高了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了閱讀興趣,知識的外延得到了不斷的拓展。
(三)匯報交流的形式
在讀書交流上,筆者還采用許多孩子們喜歡的形式:如喜歡說的參與故事會,喜歡寫寫畫畫的參與手抄報制作等。交流的主題也是和孩子們共同商量決定的,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學習生活,而且提高了孩子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有了大量的閱讀做鋪墊,孩子們的作文就有了語言的保障。并且在閱讀的時候,筆者向?qū)W生指導讀書的方法,讓學生把優(yōu)美的詞句、精彩的段落和心得、體會抄到讀書筆記上,養(yǎng)成讀書必動筆的習慣,并要求學生擠時間背下來。
三、在日常中加強學生譴詞造句的能力
譴詞造句是習作的奠基石。譴詞造句的基本要求:一是用詞準確,二是句子完整。它的步驟是:(1)理解詞義:理解詞語表達意義,明確詞語的運用范圍,分清詞語的感情色彩選擇材料:選取一些新鮮的、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來寫,用詞要靈活,內(nèi)容要豐富。(2)培養(yǎng)造句能力:一個完整的句子至少是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說的是“誰”或“什么”,這就是句子的主語部分。后一部分說的是“做什么”“怎么做”或“是什么”,這就是句子的謂語部分。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生譴詞造句能力的培養(yǎng),為習作打下牢固的奠基石。
四、指導學生自己修改
這是筆者借鑒教育改革家魏書生關于作文批改改革的論述,讓學生自己評改作文。具體做法:(1)教師示范引路,教給學生批改符號。首先教學生學會批改符號,筆者在黑板上按作文本的格式,打好方格,把學生的習作抄在黑板上,課堂上用紅粉筆作示范批改。(2)批改的具體方法有批、改、增刪、調(diào)、換等六種。對文中多余的、欠缺的、錯誤的內(nèi)容適當加以刪改、增補或調(diào)換,以使自已的文章通順、條理、符合要求。(3)明確修改的步驟。第一步是內(nèi)容上的修改,包括中心思想是否正確、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實、健康;表現(xiàn)中心的材料是否切實、可靠、充分等。第二步是結構上的修改,包括開頭、結尾安排得怎么樣;過渡、照應如何;段落劃分合不合理;結構是否完整;層次是否清楚等等。第三步是語言文字上的修改,包括語言文字、標點符號、行款格式等方面的修改,如指出錯別字、不規(guī)范的簡體字、繁體字以及標點符號使用不當?shù)牡胤?找出使用不當和文理不通的地方、刪掉多余的字、詞、句;增補遺漏的詞語;調(diào)換字、詞、句的順序;改換不恰當?shù)脑~句等等。
總之,學習方法指導,是提高學生作文教學質(zhì)量的“活水源頭”。
參考文獻:
[1]王品珍.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新課程(綜合版),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