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瑤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下發(fā),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的教學方式與模式也將發(fā)生巨大的改變,正是因為這樣的改變,國家在教育方面也根據(jù)國情提出了相應的教育要求。社會對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家不能只培養(yǎng)一群鉆研于書本的書呆子,而是要致力于培養(yǎng)一批在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多方面發(fā)展的綜合素質人才,就這一點來說,教師就應該加強對課堂上關于師生互動的知識,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體會到在互助教學中帶來的樂趣。特別是國家相關文件發(fā)布之后,教師們更應該關注國家教育動態(tài),明白靈活運用教材內(nèi)容,找到課堂互動的著眼點和突破點,不斷用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
關鍵詞:英語課堂;互動活動;有效利用;小學英語;案例分析
引言:
由于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圍繞點,在新課標中也明確地表示應當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在幫助他們獲取學習樂趣的基礎上進而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能動性理解,再進一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在此基礎上形成對教學知識體系的新認識和新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尤其是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英語課程的課堂如何開展就成為教學工作者正在極力研究的對象,由于學生在這一階段仍然終于丑相理解概念較為生疏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孩童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細心的指導和交流,并將英語語言文字這一類較為抽象的概念具體進行闡述理解,因此,教學課程中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就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本品文章就將根據(jù)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的各種互動問題展開進一步討論和研究。
一、課前熱身對課堂互動的重要性
以一節(jié)英語課為例子,如何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關注度,是讓教師感到棘手的問題之一。許多教師在教學伊始就沒有轉好教學重點,也沒能通過足夠有趣的教學形式抓住學生的學習性質,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不高的現(xiàn)象。針對這一點,筆者認為如果針對學生的興趣下手,將能有效幫助課堂互動成果的顯著提高。以一次課堂實踐為例,教師如果在課堂開始前五分鐘播放一首英文歌,前提是這首歌的主體和內(nèi)容適合學生進行欣賞,那么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提高對課堂內(nèi)容的關注度,教師也就能在教學之初專注學生的精力投入點。例如,英文歌曲《Ears,eyes,toes》就是一首較為經(jīng)典的兒歌,由于節(jié)奏簡單,且單詞豐富,實用性強,教師如果運用這類兒歌配合教材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將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課堂上的學習氛圍也就不會死氣沉沉,而是進一步活躍起來,幫助教師更好地完善自身的教學活動,并進而高效率地完成自身教學任務。
從深入角度分析,課堂前的熱身并不僅僅只局限于播放英文歌曲這一種形式,實際上,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活動還有很多,更多地還在于教師能否將思維跳躍與教學實際知識融合起來,進一步幫助學生形成具象的認知。例如,課堂前的英語知識小問答,或者讓學生準備一個有關英語知識活生活方面的小問答,都將幫助學生更好地對英語產(chǎn)生興趣,進而產(chǎn)生學好這門課的邏輯思維。
二、鼓勵機制對課堂互動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多是建立在對自身認知的基礎之上的。根據(jù)皮亞杰兒童教育學理論可以知道,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也就是7~12歲階段的孩童,正處于抽象認知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對于抽象概念已經(jīng)擁有初步的就、理解,但大部分還是依靠于具象化理解,并在此基礎上轉危為自己理解的內(nèi)容,除此之外,這一階段的學生擁有很強的自尊意識,教師如果不熟悉掌握這些通識理論,很有可能因為不知道學生的具體心理活動而成為誤導。就這一方面來看,教師應更多地在課堂之外多學生進行了解和溝通,熟悉每位學生的性格和理解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在教學過程中掌握運用,以此幫助學生進行進行自主學習。學生是教學的基礎,如果學生在教學課堂上獲得了鼓勵,對其的影響將是巨大的。正因為如此,教師應該適當在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建立一些獎勵機制,例如在班級內(nèi)部張貼一些鼓小貼畫,或者給積極回答問題的同學一些糖果進行獎勵等。最重要的是,應該讓班級養(yǎng)成為主動舉手的同學鼓掌以作鼓勵的好習慣,群體帶來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不可想象的,正是在群體氛圍共同提高的情況下,學生能夠更快速的成長起來,班級氛圍做為激勵機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作用不可忽視。英語教學中更是如此,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很多學生都是初次學習一門全新的語言,很有可能會對英文字符等抽象概念產(chǎn)生困惑,如果教師不能在教學指出就進行良好的教學互動,很有可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某些知識點疑惑產(chǎn)生不敢問、不想問的情緒,進而耽誤學習進度,鼓勵機制下就能盡量減少以上情況產(chǎn)生。
三、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實施快樂學習法
課程活動最重要的就是氣氛和聯(lián)系。教師應該將調節(jié)課堂氛圍看作是一種習慣,只有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讓學生在一段時間內(nèi)成為極具活躍思維的人,才能讓學生在學會在競爭和學習的良好氛圍中學會互幫互助。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不可小覷,由于學生對自身認識還處于發(fā)展階段,就需要教師積極應到和鼓勵,在此基礎上,就需要保持一種恒定的活躍氣氛。教室理應明白,沒有突如其來的成果,在大多數(shù)孩子在沒有科學營到的情況下很難馬上集中注意力,需要教師的耐心教導和仔細呵護,才能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活躍的氛圍。
四、結束語
學習,應該是一個快樂和諧的過程,學生如果不能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就不能形成一個長期的,持之以恒的學習過程,一旦出現(xiàn)松懈造成學學不懂的情況,很有可能就會產(chǎn)生厭煩情緒,甚而逃避某學科,造成嚴重的偏科現(xiàn)象,以英語舉例,很多學生就是因為小學階段沒有養(yǎng)成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造成后來對文科知識缺少具象化思維的認識。因此,小學階段的教室應該重視教學互動的重要性,從課堂進行時的鼓勵機制、時間上仔細衡量實踐效果。
參考文獻:
[1]夏雷.新教材背景下小學英語有效教學探究——基于部分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案例的分析[J].校園英語,2015(11):154-155.
[2]王麗莉.小學英語案例分析——英語課堂互動活動的有效利用[J].考試周刊,201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