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宵
摘 要:教學評價貫穿于教學過程,反映著一定的教育理念與目標任務的完成度。因此,要想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組織核心素養(yǎng)教學改革,小學音樂教師就要積極優(yōu)化教學評價,借助評價來反思與完善音樂素養(yǎng)教學改革的具體進程。本文將從根據三維目標確定教學評價標準、根據核心素養(yǎng)全面優(yōu)化評價主體、根據教學活動切實拓展評價手段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如何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優(yōu)化教學評價結構。
關鍵詞:小學音樂;核心素養(yǎng);教學評價;優(yōu)化策略
核心素養(yǎng)理念是我國教育部為了切實解釋與解決“立德樹人”問題所形成的一種先進理念,它從學生的終身成長與全面發(fā)展角度出發(fā),希望一線教師全面分析本學科對于優(yōu)化學生學識、關鍵能力與思維品質的積極作用,全面關注了學生的現實成長與未來發(fā)展?jié)撃?。其中,音樂素養(yǎng)則從“文化理解”、“藝術表現”與“審美感知”三個角度全面分析了小學音樂學科對于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積極作用,需要小學音樂教師全面解放教學空間,切實優(yōu)化小學生的素養(yǎng)體會。其中,教學評價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教學改革的基本保障,因為教學評價本身就對教學活動有著診斷與導向作用。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根據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要求去改善教學評價結構與落實方式,從而切實優(yōu)化音樂教學環(huán)境。
一、根據三維目標確定教學評價標準
核心素養(yǎng)作為一個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應該影響著小學音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與組織程序,同時也是作為一個終極教學目標出現的。為了完成這一目標任務,小學音樂教師同樣也需制定短期的課時教學任務,保證小學生可以穩(wěn)步形成音樂素養(yǎng)。由此,新課改則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角度確定了核心素養(yǎng)教學的具體操作方向。由此,小學音樂教師則可根據三維目標來確定教學評價的標準與具體內容,全面關注小學生的知識、技能、審美、文化等多方面的表現,從而切實反映出音樂學科的教學現實,為下一輪核心素養(yǎng)教學活動做準備。
就如在《苗家兒童慶豐收》一課教學中,筆者就按照三維目標設計了教學評價目標,以便全面分析本班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表現?!爸R與技能”評價標準為:觀察小學生是否能夠準確區(qū)分“XX X|”和“X·X XX|XX X”這兩種節(jié)奏;觀察小學生是否可以準確演唱歌曲,同時要分析學生在演唱時是否會代入自己的感情與體會,對歌曲進行個性化解讀;觀察小學生是否可以明確意識到三、四句的具體變化;觀察小學生是否學會了簡單的苗族舞蹈動作?!斑^程與方法”評價標準為: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行為是否存在自主性、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是否與其他同學、教師實現了積極合作與有效配合?!扒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評價標準為:小學生是否能夠通過音樂學習理解苗族兒童對于豐收的喜悅與幸福之感,在鑒賞音樂作品時是否產生了自己的情感體會;小學生是否真正感悟到音樂這門藝術的魅力與表達特點,是否產生了音樂學習興趣。這三個維度的教學評價標準可從不同角度反映出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表現,而這就便于筆者準確判斷小學生是否在音樂課上發(fā)展了自己的核心素養(yǎng)。
二、根據核心素養(yǎng)全面優(yōu)化評價主體
評價主體是實施教學評價活動的負責人,每一個評價主體都會在感性思維與理性認知的雙重作用下進行價值判斷。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教學評價主體以教師為主,評價信息的來源十分單一,信息也比較匱乏,且?guī)в忻黠@的主觀色彩,并不能客觀反映出小學音樂核心素養(yǎng)改革活動的具體進程。因此,在核心素養(yǎng)改革進程中,小學音樂教師要樹立發(fā)展性教育理念,有意識地豐富評價主體,比如引導小學生自主評價個人所學,積極鼓勵學生實現小組互評,亦或者結合一定的家長評價、社會評價去分析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水平,由此整理多元的評價信息,從而切實得出優(yōu)質的評價結論。
就如在《我們的祖國是花園》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與學生一同分析了歌曲的節(jié)奏特點,為學生解釋了歌曲的文化創(chuàng)作背景與歌曲情感,鼓勵學生自主演唱,學習《我們的祖國是花園》的集體舞舞蹈動作。在本節(jié)課上,筆者鼓勵小學生將自評與互評結合起來,全面展現自己的反思與評價能力。比如,有一個小學生自信地表示自己的音準較好,在學唱《我們的祖國是花園》的時候比較高效,也能較為準確地理解歌曲情感。但是,這個學生卻在學習《我們的祖國是花園》集體舞舞蹈動作時產生了肢體不協(xié)調、忘動作等現實問題,表示自己并不擅長跳舞,還認真闡述了自己對舞蹈小組組員的感激與贊美之情,謝謝了對方的指導與幫助。再如,另外一個小學生的自我評價比較消極,表示自己缺乏藝術細胞,不敢唱、不敢跳,同時也認真賞識了其他同學勇敢展現自我的勇氣,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向對方一樣勇敢。面對小學生的自我評價與互評結論,筆者會認真提取有效信息,及時補充教師評價,以賞識、肯定為主,幫助小學生形成了學習自信。另外,在課后,筆者鼓勵小學生自主練習《我們的祖國是花園》這首歌曲與集體舞的相關動作。由于無法全面追蹤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所以筆者及時與家長溝通,希望家長可以全面監(jiān)督與客觀評價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行為,及時與筆者共享相關資料,由筆者及時豐富過程性評價結論。
三、根據教學活動切實拓展評價手段
評價手段是評價主體組織評價活動所選擇的工具、設施與方式,每一種評價手段都反映著具體的評價目的,也會得出不同的信息數據,便于評價主體做出相應的價值判斷。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教學以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為中心,所以單一的音樂考試就成為小學音樂教師首選的評價手段,反映出具體的教學結果。但是,核心素養(yǎng)教學卻并不僅僅只關注學生的理論知識變化,還十分看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以及學生的習慣、意識與價值觀的形成與變化。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靈活選擇多元的教學評價手段,從多個維度收集評價信息,由此做出全面、客觀、精確的價值判斷,保證音樂教學活動可以切實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就如在《幸?;▋洪_心上》一課教學中,筆者就以課堂觀察記錄表與紙筆測驗這兩種評價手段判斷了本班小學生的學習表現與成果。首先,課堂觀察記錄表是根據三維評價標準來列出相應的評價項目的,包括小學生的音樂知識變化情況、對民族音樂特點與技能的掌握情況、鑒賞歌曲情感與內涵的思維提升情況、歌曲合唱的具體行為表現等等。這一評價手段可以較為直觀地反映出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行為與情感變化。在課后,筆者就認真檢查了本班學生在演唱歌曲方面的技術水平,重點觀察了學生是否可以以熱烈、歡快的情緒去演唱歌曲,以及學生對歌曲節(jié)奏、旋律的具體掌握情況,客觀指出了學生的演唱問題,幫助學生技術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確定了課后自學計劃。由此,則可系統(tǒng)整理教學成果。除此之外,筆者也會以“學生成長記錄袋”全面整理小學生的音樂學習過程,重點整理音樂創(chuàng)新成果與突出成就,全面豐富評價信息。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十分重要,對學生的未來一生發(fā)展都有積極影響。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客觀分析音樂素養(yǎng)的內涵與課程目標要求,及時完善教學評價的結構與效益,全面分析小學生的音樂表現與發(fā)展?jié)撃?,全方位地診斷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生成情況,并據此設計與完善小學音樂教學計劃與實施方案。
參考文獻
[1]萬亞.小學音樂課堂中即時評價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34):199-200.
[2]劉向麗.多元化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評價初探[J].華夏教師,2019(01):50-51.
[3]趙建紅.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評價思考[A]. 江蘇省教育學會.2016年江蘇省教育學會學術年會報告文集[C].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教育學會,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