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玲
◆摘 ?要:分層教學是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的一種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在中學教學中廣泛應用,有助于學生在現有的學習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習成績,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中學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旨在探討中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分層教學。
◆關鍵詞:中學數學;分層教學;實施應用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和應用性強的學科,學生進入中學后數學課程難度加深,學生因為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數學水平參差不齊,差距隨著年級的上升不斷拉大,在這種情形下,分層教學應運而生。分層教學的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應有的提高,突破了傳統教學方式中由于學生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師無法兼顧每位學生所帶來的局限,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一、對班級學生進行分層
對班級學生進行分層首先要求中學數學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智力水平等實際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為分層教學的實施做好準備。教師根據學生的日常學習成績、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習能力將學生按優(yōu)、良、差劃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數學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和求知欲都很強;B層次的學生有一定的上進心但對數學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夠強,需要教師適當給予輔導;C層次的學生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都較差,甚至對數學不感興趣,需要教師的督促和更多關懷。
二、對課堂教學進行分層
課堂教學是中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需要數學教師關注A、B、C三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保證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有所收獲有所進步,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具體的做法是,在授課時以B層次學生為基準來進行授課,同時兼顧A層學生和C層學生,務必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對于基礎知識保證C層學生能聽明白;對于難度一般的知識保證B層學生能學會能掌握;對于難度大的數學知識,可于課下對A層學生進行單獨講解,以免打擊其他兩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能滿足A層學生的求知欲??傊?,教學過程中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難度逐步提高,重難點的掌握因人而異,教師要求定得過高對C層學生來說也不現實。但也要注意層次落差不可太大,造成A層學生課堂上“停留等待”的現象。
例如,在講解“反比例函數”時,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就是掌握反比例函數的概念,以及如何與一次函數及一次函數中的正比例函數區(qū)別。講授新課前,安排C層學生回答函數、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的概念,為了更好的引入“反比例函數”的概念,突出重點,教師可采用教材內容上的問題情境,調整教材上提供“思考”問題的位置,將其放到函數概念引出之后,讓學生體會生活中有很多反比例關系。
汽車從南京開往上海,全程約300km,全程所用時間t(h)隨v(km/h)的變化而變化。
此時安排B層學生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你能用含v的代數式來表示t嗎?
(2)時間t是速度v的函數嗎?
與前面復習內容相呼應,讓B層學生在“做一做”中感受兩個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同時也能注意到與所學“一次函數”,尤其是“正比例函數”的不同,從而自然引入“反比例函數”概念。為幫助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和掌握反比例函數概念,引導A層學生將反比例函數的一般式進行變形,同時安排相應的例題。一般變形式:(其中k均不為0),讓A層學生回答為何值時為反比例函數。
如此,既鞏固了舊知識,又讓A、B、C三個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了課堂教學中。
三、對布置的作業(yè)進行分層
數學作業(yè)是測試學生數學知識掌握程度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可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加深記憶和理解。對作業(yè)的布置進行分層也是保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應有提高和發(fā)展的一種手段。因而教師可突破以往傳統的布置作業(yè)一刀切的方式,允許各層次學生的作業(yè)內容和作業(yè)數量存在差異。如針對C層學生盡量多布置基礎性的習題,以樹立其學習的信心;針對B層學生布置難度適度的作業(yè),同時兼顧新舊知識的交替和融入;針對A層學生布置難度提高的作業(yè),并培養(yǎng)其一題多解的能力。但并不是說A層和B層的學生就不用完成基礎性的習題,這兩個層次的學生布置的作業(yè)均要包含部分基礎性習題。同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跨層次完成作業(yè),跨層次完成作業(yè)能使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體驗到征服知識重難點的快樂,從而樹立其好勝心。
四、對檢測試卷進行分層
分層教學的效果如何,可以通過檢測試卷來進行檢驗,從而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到了然于胸。為了發(fā)揮學生真正的學習水平,教師可設計三套難度不同的檢測試卷,由學生自行選擇其中一套來完成,以保證檢測的順利開展和進行。根據每次的檢測結果,教師可對學生的層次進行適當調整,如進步顯著的學生上調一個層次,退步明顯的學生下調一個層次。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每一項大膽創(chuàng)新都是有利有弊的,分層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50年代,英國幾乎所有的中小學都實施了分層教學,并且始終待在一個班級里學習所有的課程。但開始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批評,認為它對不同層次學生采取不平等的區(qū)別對待的方法,造成了對“低能兒童”的歧視,使他們的身心受害,而對“高能兒童”則助長了他們自高自大的驕傲習氣,同時加深了學生間的隔閡。因而在改革大潮中,只有正確理解分層教學的概念,才能避免分層教學走入誤區(qū),發(fā)揮其真正優(yōu)勢,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1]葛友明.淺談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C].2018年“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研究”研討會論文集,2018.
[2]沈新華.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隱性分層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7,3(4):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