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濤
摘 ?要:在我國教育教學體系中,數學是最為基礎的學科和課程,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前提,所以讓學生學好高中數學十分重要。要想讓學生真正學好高中數學,就必須要探索科學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保證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那么,究竟如何實現這一根本性的任務呢?本文將從運用教學情境、學生交流討論、融入生活實例三方面出發(fā),分析實現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具體方法和科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有效教學;教學方法;探究
有效教學即教學效率高、教學質量好的教學活動,是一種理想化的教學狀態(tài),同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奮斗目標和教學追求。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學過程中所選擇、運用的手段與策略,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因此,高中數學教師需要樹立科學的觀念和思想,從教學現實情況出發(fā),不斷探索各種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促進數學教學的改革和升級,最終實現有效教學,展現出數學的獨特魅力。
一、運用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情境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能夠讓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帶給學生新的情感體驗,成為提高學生學習動力的有效途徑。所以,高中數學教師需要徹底地轉變以往那種“照本宣科”的說教方式,積極依據數學學科特性和學生學習結構來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包括利用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設直觀教學情境、融入趣味故事以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組織角色扮演以還原教學情境等,從不同的層面來優(yōu)化學生情感體驗,促使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例如,在復習《等差數列》這部分知識時,等差數列作為一種特殊的函數,與函數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學生們已經學習了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也做了大量的相關練習,但是對于等差數列的認識還不夠系統。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動力,筆者在復習階段中,融入了信息技術,通過信息技術營造直觀的學習氛圍,同時對等差數列的概念進行復習,鞏固學生們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運用教學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學生交流討論,積極開拓學生思維
交流討論是師生、生生互動的直接體現,同時也是學生活躍、發(fā)展思維的有效方式,可以讓課堂教學的氛圍變得更加自由、寬松。因此,高中數學教師需要改變課堂教學的結構,重建課堂教學范式,依據科學的標準來將學生分成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確定組內成員的職責與分工;其次,教師需要向學生進行提問,以提問為契機來鼓勵學生展開小組內的溝通、討論與交流,實現思維互補、觀點碰撞。在這個過程中實現思維有效拓展,最終實現問題的順利解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復習《橢圓》這部分知識時,本節(jié)課程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們掌握橢圓的定義及其標準方程。為了開拓學生們的思維,筆者為學生們開展了交流討論活動。首先,筆者將學生們分成了多個小組,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然后,筆者為各小組布置討論任務,通過討論交流的方式對任務進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可以大膽發(fā)言,將自己的想法展示出來。同時,筆者也會在各小組之間進行巡回,觀察學生們的討論情況,并及時給予學生們一定指導,幫助學生們更好的掌握知識。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有效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融入生活實例,提高學習理解能力
要想實現有效的高中數學教學,首先需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知識的內容,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然而,高中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與復雜性,學生學習理解起來比較吃力,這就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大難題。對此,高中數學教師需要考慮到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嘗試從現實生活出發(fā),挖掘并搜集各種與數學相關的生活實例和模型。以此來為學生講解數學知識,促使學生可以以生活視角去看待和理解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的價值和意義,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并形成數學的思維和眼光。
例如,在復習《導數》部分知識時,為了加深學生們對前面所學知識的聯系,加深學生們對函數性質的理解,筆者在復習過程中引入了生活元素,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展開教學。首先,在課程開始后,筆者先帶領學生們復習函數單調性和導數的關系,鞏固學生們對函數性質的理解。然后,筆者再通過生活中的現象引出導數例題,讓學生們根據生活經驗對例題進行解析。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融入生活實例,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教學方法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礎和關鍵,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需要每一位高中數學教師以新課程改革理念和課程標準的要求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思維水平為基礎,以運用教學情境、學生交流討論、融入生活實例等途徑為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契機,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充實整個數學教學的過程。最終讓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在有效教學方法的推進下,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鴻星.高中數學有效教學方法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09):75.
[2]胡正云. 關于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