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離不開信任,尤其是作為幼兒家長與教師之間,信任就更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教師與家長之間建立起信任的橋梁,家長才會放心地把幼兒交托給教師,并積極配合幼兒園開展各項活動。同樣,教師把愛心、耐心和關心給予幼兒,解疑家長的困惑,獲得家長們的信任,教師才能更好地工作,從而建立起家園共育的效應。
[關鍵詞]幼兒教育;家園共建;家長與教師
什么是信任?信任就是指相信而敢于托付。由于信任其抽象性和結構復雜性的特點,它會在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上有不同的定義,達成共識的觀點是:相信他人的言詞、行為、承諾是誠實的、善良的、可信的。與家長交流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教師從家長的角度出發(fā),把握好家長的心理,因人而異,對癥下藥。除了具備相應的溝通技巧,教師還需要付出真心、耐心、恒心與愛心,真正幫家長解決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持續(xù)追蹤,不斷調(diào)整自身的教育行為,這樣才能獲得家長的信任。
一、家長對教師產(chǎn)生不信任的原因
1.來源于家長對教師和幼兒園的不了解
由于一些家長對幼兒的溺愛與過分遷就,任幼兒提出什么要求就滿足,這就導致家長與教師之間教育目標不同步,給教師的施教帶來了難度。同時,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教學制度和教育目標等的不了解,使教師與家長之間在教育認同上產(chǎn)生差異,進而產(chǎn)生不信任。
2.來源于家長的過分擔心
孩子在吃飯、睡覺、如廁、喝水、進餐等方面家長過分擔心,教師是否關注自己的孩子,是否做到體貼入微。其實,教師對孩子的照顧都是很用心的,尤其對情緒不好的幼兒,教師都會在幼兒情緒穩(wěn)定以后,引導他們進餐,提醒孩子喝水,保證孩子喝夠水,盡量避免孩子尿褲子等情況的發(fā)生。對于不適應環(huán)境午休哭鬧的孩子,每位教師都會像媽媽一樣去安慰她們,抱抱他們,安撫他們的情緒。
二、家長對教師不信任產(chǎn)生的影響
1.導致教師產(chǎn)生焦慮情緒
如今,大多數(shù)幼兒園安裝了監(jiān)控系統(tǒng),家長隨時可以查看孩子的在園情況。然而,這種做法對于緩解家長焦慮有效果外,會給教師工作帶來無形的壓力,讓教師覺得總有許多只眼睛在監(jiān)視著自己,感覺自己完全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使教師不能放開手腳,內(nèi)心備受煎熬,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2.在幼兒教育中對孩子產(chǎn)生傷害
教師的教育針對的是幼兒,而家長的信任則會通過家長的表情、語言和行為傳遞給幼兒,家長又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因此,當家長對教師產(chǎn)生不信任時,就會傳遞給幼兒,幼兒也會對教師產(chǎn)生不信任的情緒,這樣就會影響到幼兒的教育。因此,不信任無疑會對孩子產(chǎn)生傷害。
3.不利于家園合作的構建
幼兒教育離不開家園合作,幼兒教育不是僅僅依賴某一方就能完成的教育,只有家庭和幼兒園相互合作才能發(fā)揮出教育意義的最大化。因此,只有雙方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只有家長把孩子的愛同樣以信任的方式賦予教師,才會有利于幼兒健康茁壯地成長,建立完善的人格品質(zhì),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相反,則會停滯幼兒的發(fā)展,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
三、建立家長對教師的信任應采取的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然而,往往會有家長對幼兒園教師產(chǎn)生猜疑、不信任,而對于幼兒來說,家長與教師建立信任,才是讓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與教師的相互信任,密切配合。教師盡快與家長建立相互信任,是教育成敗的關鍵因素,與家長溝通和建立相互信任是教師重要的職業(yè)技能之一。
1.從教師角度看,建立與家長的信任,應做到以下幾點:
(1)提高自身素質(zhì)。教師除要掌握一些專業(yè)知識外,還要掌握一些家庭育兒知識,當家長遇到難題和疑惑時,給予幫助指點,提出建議,還要關注解決問題的技巧,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多觀察、多看書、多請教有經(jīng)驗的教師,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做一個智慧型的教師。教師是否在語言、行為、表情和態(tài)度等方面讓家長產(chǎn)生誤會,不信任,如果由于自身原因給家長造成了不信任,應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及工作態(tài)度,及時與家長溝通和交流,消除誤解。
(2)讓家長了解幼兒園。在與幼兒家長初次接觸時應主動介紹一些有關幼兒園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以及幼兒園管理和一些班級一日活動情況等,教師要及時把幼兒在園表現(xiàn)以及幼兒園、班級有哪些活動的開展告訴給家長。同時,還需開辟多種形式的家園互動,邀請家長走進幼兒園,親身體驗教師工作,建立家長信任。
(3)因地制宜消除顧慮。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大多數(shù)是通過考察、對比多家幼兒園后決定的,但在某些方面家長還會存在一些“顧慮”,因此,針對個別有思想顧慮的家長,教師要積極去溝通,了解家長的想法,選擇適當?shù)姆绞交饧议L的顧慮,讓家長放心,以取得信任,調(diào)動家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地制宜形成家園合力。
(4)冷靜處理問題。當個別家長對教師或幼兒園不理解、有偏見,甚至提一些職責之外的要求時,教師首先應冷靜、多思考,了解情況后做家長工作,坦誠交流與溝通,獲取家長的理解與信任,但該要堅持的一定要堅持,大部分家長是通情達理的,只有堅持原則,冷靜處理問題,讓家長感受到教師的誠意,就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尊重、信任和支持。
(5)尊重家長坦誠相待。在家長與教師的交往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家長的情感,如在反映幼兒在園情況時,應避免在人多的時候交流,可采取單獨私下進行,以免給家長造成尷尬。耐心聽取家長的意見,讓家長產(chǎn)生親切感,教師聽取意見后,分析并與家長協(xié)商改進的方法,讓家長感受到尊重,體會到教師的真誠,從而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
(6)注重教師的言談舉止。教師要時刻不忘自己的教師角色,自尊自愛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對家長要展現(xiàn)教師應有的風范,面對幼兒要時刻注意自己是一名教師,決不能放松教師形象,遇事要學會寬容,學會換位思考,即使與家長產(chǎn)生一些問題,也要保持寬廣的胸懷,盡量從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試著理解家長的質(zhì)疑,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做過多的解釋,清者自清,時間長了家長心目中自有公論。
(7)教師要具有人格魅力。人格魅力來源于教師高尚的品德,來源于教師的善良和慈愛,來源于教師的學識儲備、自身能力、性情養(yǎng)成和品德修養(yǎng)等綜合素質(zhì),這是一名教師吸引孩子力量的源泉。教師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孩子的真誠,以自己的正直去構筑孩子的正直,以身作則,更新觀念,吸取新知識,努力掌握本專業(yè)知識,并且將最新的理論成果運用到教學中去,進而獲得家長和孩子的信任。
2.從家長的角度建立對教師的信任,應做好以下幾點:
(1)支持教師工作。家長作為非專業(yè)人士,應該積極、主動地支持教師。幼兒教師是經(jīng)過系統(tǒng)學習和培訓的,她們有教育幼兒的技能和經(jīng)驗,了解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作為家長要配合教師的工作。
(2)家園教育要統(tǒng)一。當幼兒園的教育對幼兒產(chǎn)生影響后,家庭教育要與幼兒園教育在要求上和觀念上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使幼兒發(fā)展得更好,才能使有效的教育得到持續(xù)的發(fā)展。
(3)對教師的付出給予肯定。幼兒教育是體力與腦力相結合的教育,每當教師和幼兒完成一項活動時,都希望得到家長的肯定,從而獲得滿足感。家長應實事求是地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給予正確的評價,這樣會促使教師建立自信,從而更好地開展教育活動。
(4)家長與教師建立共識。家長對教師的信任,一定要建立在共識的基礎上,有了共識,才會在今后的合作中產(chǎn)生共鳴。家長與教師有共同的理念,認同教師的做法,認同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有了這種共識,信任就有了基礎。
家長與教師的信任,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參與,以誠相待,建立在彼此了解、尊重和真心上,相信任何一個富有愛心、耐心的教師,任何一個工作負責,努力工作的教師都會贏得家長的認可與信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李季媚,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