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向
摘 要:在新課改的推廣下,舞蹈教學開始進入大家的視線中,學生對此十分感興趣。教師在教授舞蹈課程時,是毫無經驗的,并且沒有可借鑒的教學案例,舞蹈教師需要自己在備案和教學時摸索合適的教學方式,找到適合高中舞蹈特長生的教學方法,讓他們對舞蹈產生興趣。
關鍵詞:高中舞蹈;特長生;專業(yè)教學
引言:
由于素質教育的要求,舞蹈教學也作為一門課程供學生學習。舞蹈課程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藝術涵養(yǎng)還可以發(fā)散他們的思維,多方面發(fā)展,讓他們充分活用自己的興趣愛好,豐富課余時間。但是舞蹈教學出現的時間短暫,教學時間不能統(tǒng)一,需要更合理有效的規(guī)劃教學訓練。
一、培養(yǎng)學生對舞蹈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的老師,當學生開始對某件事情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學習鉆研。舞蹈雖然在舞臺上看起來優(yōu)美帥氣,但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舞臺光鮮亮麗的背后,都是經過了無數次的練習,舞蹈練習是非常痛苦而且循環(huán)往復的。學生在剛剛開始訓練時,都不能忍受舞蹈基本功痛苦,比如壓腿、壓肩、推腳背等,在進行基礎練習時就會放棄。如果想在舞蹈課程中成為佼佼者,一定要有堅韌的毅力和強大的內心,將舞蹈訓練的痛苦轉換為動力,才能戰(zhàn)勝在之后的舞蹈訓練中遇到的困難。但是強大的內心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的,當學生能對舞蹈產生興趣并真心熱愛舞蹈,才會對舞蹈有足夠的包容心和忍耐力,所以舞蹈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時,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對舞蹈的興趣。
二、對學生進行不同的針對性的訓練
在高中的舞蹈特長生不僅有舞蹈訓練的痛苦還有著文化課的成績帶來的壓力。學生學習舞蹈的時間短暫,如果不慎負傷,就會更加焦慮,舞蹈教師在這個時候要做好備課,對不同情況的不同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
首先扎實學生的基本功,無論學習哪門課程,打好基礎是最重要的,基礎不牢,后面的學習也都不會有進步。舞蹈的基本功是后續(xù)所有舞蹈類型的基礎,比如壓腿、踢后腿、劈腿跳、壓肩等等,這些基本功是為了幫助學生增強身體的柔韌度。在進行杠輔助的練習時,學生可以更快記住和熟悉舞蹈動作?;竟梢宰寣W生放松全身的關節(jié)、增強全身的柔韌性,在基本功扎實后,他們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可以更快的理解和熟悉。
其次教師在舞蹈教學時要傳授學生一些舞蹈的技巧和竅門,舞蹈中的技巧主要分為天與地兩個方面的技巧,在對學生進行訓練時要考慮到他們的舞蹈基礎以及承受能力,很多學生在進行技巧訓練時會容易造成身體上的傷害,舞蹈的技巧中融入了一些體操和雜技方面的動作,在進行技巧訓練時,教師可以根據身體部分,分類教學,增強學生各個身體部位的爆發(fā)力和柔韌度。學生在接受足夠的技巧訓練后,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增加一點難度,讓他們開始學習地面滾動技巧和空翻技巧。當學生學習更多的舞蹈技巧后,肢體語言更加豐富,舞臺上舞蹈表現能力也會更強。
然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和舞感的教學。在舞蹈的種類中,古典舞是最能鍛煉學生的身段的舞感類型,在學生學習古典舞時,對身體的控制力和柔韌度都會增強,在練習舞蹈時,對于古典樂也需要有一些了解,在進行舞蹈練習時代入自己感受到的情感,熏陶舞蹈意識并陶冶情操。在學生學習后續(xù)其他舞蹈類型時,對舞蹈的情感感受會更加生動和深刻。教師要謹記對學生的教學以“提、沖、沉、含、腆、靠、移”為基礎,引導他們自然而然的投入到舞蹈中,將情緒、氣息、動作保持三位一體的一致。舞蹈中情感的表達通常是從舞者的表情與眼神中,在舞臺上舞者不僅動作要流暢,表情和眼神也要與音樂保持一致。舞蹈與音樂不同,音樂可以從歌聲的變幻中感染觀眾,而舞蹈是需要舞者的肢體語言、表情、眼神全部表現好,才會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到舞者想要表達的情境。所以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肢體語言的教學,還要讓他們對著鏡子練習表情與眼神,比如讓學生進行韓舞練習時,可以讓他們對著鏡子根據歌詞對清爽可愛的表情與清純的眼神進行練習,給他們看一些舞蹈視頻案例,讓學生有據可循。給學生多種情緒的音樂練習眼神和情緒,將他們的情緒更好的與舞蹈融合在一起。
最后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表現機會,讓他們多多表現自己,親身實踐,看到自己的不足,反思改進,循環(huán)往復會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教師還可以建議學生對喜歡的音樂進行自己的創(chuàng)作,增強他們對舞蹈的自信心,對他們創(chuàng)作的舞蹈進行充分的肯定與贊賞。多鼓勵他們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例如校慶、周年慶、學校各大比賽、競賽的開幕式,讓學生在正式考試之前有舞臺經驗,加強他們的心理素質,增強對于舞蹈的自信心。
三、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美感
教師進行舞蹈教學時,有一部分學生雖然基本功練習的很好,后續(xù)的舞蹈技巧完成的也很優(yōu)秀,但是在跳完整的舞蹈時,肢體卻有些僵硬和不協(xié)調,舞蹈動作也不流暢自然,在觀眾的角度看來沒有任何吸引力。教師對這類學生要進行及時開導和輔導,他們對于音樂的樂感可能還不足,導致在進行整體的舞蹈練習時,身體不受控制。所以舞蹈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基本功和技巧的練習,忽略了部分學生樂感的缺失,在每節(jié)課的結尾部分,要讓學生結合本節(jié)課的課程內容與音樂進行配合,讓他們在學習舞蹈的同時也增加樂感。有些舞蹈動作與音樂的類型不符也是造成學生肢體不協(xié)調的原因之一,學生在進行舞蹈學習時,音樂風格完全不符合,就像學習芭蕾舞卻放了民族舞的音樂,學生不僅難以開始舞蹈練習,而且也難以表達情緒,所以舞蹈就變得毫無吸引力。
結語:
舞蹈課程雖然是受到學生喜愛的一門課程,未來的發(fā)展前景也很好,但是舞蹈教學中的教學方式還需要不斷的去摸索,對學生的訓練方式也需要改進和更新,讓他們可以在科學合理的訓練下學習舞蹈,對舞蹈產生更多的興趣和熱情,提高舞蹈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湘冰.對高中舞蹈特長生進行專業(yè)訓練的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4.
[2]郭同喜.河北省易縣高中舞蹈特長生教學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
[3]王歡.高中舞蹈特長生教學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