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語文課程是基礎性教育內容,由于中職教育特殊的教育形式和特點,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調動和培養(yǎng)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意識,以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寫作教學是語文學科的重要教學內容,思維導圖是現代教育領域的新型教學方法,文章針對思維導圖在中職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問題進行探討,旨在促進中職語文寫作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思維導圖;中職語文;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4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8-0031-01
一、思維導圖在中職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1.應用思維導圖確定立意
文本寫作需要具備創(chuàng)作的中心思想點,應用中心思想確定立意,并圍繞立意點發(fā)散思維、組織寫作素材,進而開展完整的寫作[1]。由于中職學校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相對較差,很多學生對寫作材料都無法形成主觀立意點,或者存在立意缺乏新意等問題,教師便可以應用思維導圖進行立意點的創(chuàng)新,選擇合適的內容開展寫作。進行說明文寫作先要確定自己想要說明、寫作的對象,并將其作為思維導圖的核心點與關鍵詞,說明文多短小精悍,對寫作更加具有挑戰(zhàn)性,有效應用思維導圖比確定立意顯得尤為重要。
2.利用思維導圖拓展學生寫作思路
中職學生普遍存在文學基礎薄弱的現實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思維導圖捋順自身的寫作思路,將自身的創(chuàng)作思想完整表達出來,應用思維導圖可以直觀考查自身寫作思路的延展性和合理性,也可以在完成圖式的過程中不斷激發(fā)自身的潛在思維,將自身積累的寫作素材充分利用起來。如進行荔枝的說明文寫作,學生可以將生態(tài)知識(主要內容)與生產知識(次要內容)作為二級結構,進而在生態(tài)知識中涵蓋外部形態(tài)(表)、內部構造(里)兩部分內容,外部形態(tài)包含外殼、顏色、形狀、大小等內容,內部構造包括殼膜、果肉、果核等內容,在生產知識中涵蓋原產地、栽培、種植史、習性以及種植發(fā)展前景等內容,其中原產地、栽培與種植史作為寫實內容,習性以及種植發(fā)展前景作為虛寫內容,利用虛實結合的方式,更能夠體現文字的表現力,如下表所示。
二、應用思維導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避免思維導圖的關鍵詞過于隨意
思維導圖需要有將一個關鍵詞作為中心點,教師指導學生應用思維導圖進行文本創(chuàng)作,需要注意避免選取關鍵詞過于隨意,以避免寫作過程中出現立意不明確、寫作思路混亂等問題。雖然材料作文并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題材和寫作內容作出明確要求,但是材料能夠賦予寫作一個基本的中心思想。合理地設定關鍵詞,是保證自身寫作思路正確的重要基礎。
2.避免將思維導圖變成公式化內容
思維導圖能夠保證學生將寫作思路不拘泥于一點或者一個方面,利用思維導圖的發(fā)散性能夠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信息元素組織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2]。但有些學生為快速完成寫作任務,將思維導圖作為了一種寫作公式,這樣文本創(chuàng)作便是“七拼八湊”的寫作過程,不僅難以保證寫作質量,還會使學生對寫作產生惰性心理,限制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寫作教學是中職語文的重要教學內容,為保證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和訓練,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學領域,教師需要避免學生應用思維導圖隨意化和公式化,以體現其教學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石榮燕.思維導圖在中職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教育觀察,2018(16):125-126.
[2]黃如婉.思維導圖教學法在中職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7(14):120.
作者簡介:黃文靈(1969—),女,廣西南寧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語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