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會
摘 要:隨著國家對教育教學工作越來越重視,當前中學教師的教學任務越來越繁重,導致許多人不愿意從事中學教育。中學教師數量越來越少,也會使課堂上的教學質量有所下降。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學識魅力、個人魅力、課堂魅力對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非常重要,對學生的人格塑造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對教師整體的魅力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教師魅力;中學歷史教學;作用
一、當前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教學的現狀
教師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課程資源,對于學生的道德品質、人格特征以及學識等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尤其是中學的歷史教學,對于學生增加智慧、以史為鑒有著更加巨大的影響。但是由于目前的中學歷史教學教師越來越少,教師的工作量逐漸加大,他們開始出現消極教學的現象。在課堂上忘記了自己應當本著對學生負責的初心進行教學。受當前社會中的金錢主義以及利益主義的沖擊,部分教師已經忘記自己身為教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無私奉獻精神。由于中學歷史教師個人任務負擔加重,他們沒有更足夠的時間去學習新的歷史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會使他們在課堂上的教學模式就是傳統(tǒng)式的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歷史課程感覺到乏味無趣。教師的個人魅力對于學生學習歷史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的整體魅力不夠的話,那么學生對于歷史課堂的學習興趣就會降低。
二、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升綜合魅力的途徑
(一)教師要完善自身的個人形象
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們總是無法抗拒對美的事物的追求。同樣,在歷史教學課堂上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中學歷史教師應該不斷地完善自身的個人形象,拿出美好的一面來,在課堂上面對學生,對學生進行教學。中學歷史教師還要不斷學習,增加自身的歷史學識,以及眼界的開闊面,以更好地提升個人的整體氣質。一個個人魅力足夠強的教師對于學生來說,往往能引起學生對他們的模仿以及內在品質等各個方面的學習。這樣在潛移默化之中,學生自身的歷史學識也會有所提升,而且他們自身的個人氣質以及形象也會得到大大的改善。身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還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一個三觀足夠正確的教師才能教出一群三觀正常的學生,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品德。
(二)要在歷史課堂上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
中學階段的學生對所有事物具有強烈的求異心理和好奇心理,好奇是興趣產生的源頭。因此中學歷史教師在歷史課堂上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設置一部分的歷史懸念,對于某些具有化時代性的歷史故事,要在講解的同時讓學生猜測歷史故事的走向以及曲折性。例如說在初中入學課程《鴉片戰(zhàn)爭》中,教師就可以適當地設置一些問題,可以問鴉片戰(zhàn)爭為什么最后沒有成功?或者如果鴉片戰(zhàn)爭最后成功的話故事的走向又會怎樣?當時我國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又會如何?這些簡單的問題都會引發(fā)學生對故事的遐想,讓學生對歷史故事產生好奇,然后經過認真地查看歷史教材或者課外讀物豐富自身的歷史知識。這種設置懸念式的歷史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三)創(chuàng)設并引導學生走入歷史情境之中
在新時代的教學背景下,任課教師也要根據新的教學手段進行歷史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歷史教師可以對某些劇情復雜富有曲折性的歷史故事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自主參加到歷史故事的表演中來。在此期間,歷史教師還要具有足夠的親和力,不能因為教師本身過于嚴肅,而導致學生不敢向教師請教情境創(chuàng)設中某個具體人物應該如何進行表演的問題。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課堂的氛圍就會變得輕松而又愉快,初中學生也樂于投入到這種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來。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魅力對于學生來說也十分重要,這是學生是否能夠在有效的課堂上進行歷史學習的重要因素。
(四)利用多媒體對重要的歷史內容進行演示
伴隨著我國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化信息技術被應用于歷史教學之中。多媒體技術是輔助當前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技術之一,它可以對某些歷史上重大事件的圖片進行播放,或者是某些保存完好并且允許被播放的視頻對學生進行播放。還可以利用投影儀和幻燈片等對學生進行歷史教學。比如說在中學教材內容《抗日戰(zhàn)爭》中,教師就可以利用當今的影視資源給學生播放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電影,或者是給學生講解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國的那些抗日英雄所吃的食物都是什么以及使用的槍械彈藥等是怎么樣的。利用技術手段也會增加自身的教學魅力。
綜上所述,教師的整體魅力對于學生來說就是黑暗之中的一盞明燈,它主要通過日常的教學對學生自身的學識、人格等形成重大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該不斷增強自身的學識修養(yǎng),為學生未來發(fā)展起到積極的影響,對學生課堂教學無私奉獻。
參考文獻:
[1]陳進才.教師人格魅力對課堂有效教學的影響[J].西部素質教育,2015,1(8):62-63.
[2]方穎.“跨界學習”推動中學歷史教師專業(yè)成長[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3,14(5):68-74.
[3]陳福志.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中學歷史教師專業(yè)成長主導因素初探[J].文教資料,2011(25):136-138.
[4]陳超.試論歷史教師繼續(xù)教育課程的設置與實施[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0,11(3):56-59.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