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事禧
摘 要:初中語文是初中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基礎課程之一,語文教學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及成長意義重大。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有利于延展教育的覆蓋面,讓每一位學生均能從課堂教學中有效學習知識。分層教學立足于學生實際情況,對激發(fā)、持續(xù)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結(jié)合教學工作經(jīng)驗,從學生群體分層、教學目標分層、教學評價分層三個方面,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巧妙運用。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分層教學;巧妙運用
實施分層教學法,從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可有效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應如何巧妙運用分層教學法?
一、學生群體分層
學生群體是語文教學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教學方法及教學內(nèi)容均應圍繞學生群體開展。為此,在巧妙分層教學時,首要的前提是對學生群體進行分層。對學生群體分層需具有合理性、科學性和動態(tài)性。為了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群體至多劃分為三層,如A、B、C三個層級。劃分層級過多,教學工作勢必顧此失彼。而過于細致地劃分學生層次,也不利于集中教育教學資源,容易使得教學工作流于形式。學生群體分層的科學性,不應單一憑借教師的主觀意愿劃分,而應建立在對學生群體綜合考量的基礎之上。綜合考量學生群體,主要從三個方面開展:一方面,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它是一種甜蜜的牽引,能促使學生從被動接收狀態(tài)轉(zhuǎn)變?yōu)榉e極、自主的學習狀態(tài)。另一方面,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是否能夠獨立完成作業(yè),是否在課堂上積極互動等。此外,還有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學習能力。如學生能否有效地捕捉重點內(nèi)容、關(guān)鍵信息;能否有效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等。動態(tài)性,指的是學生在劃分層級后,隨著學習的深入、自我的改變而處于不同的層級。需要注意,劃分層級開展分層教學法,其目的在于讓教學更加趨近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避免在分層教學中因“另眼相看”而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
二、教學目標分層
結(jié)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教學大綱的目標設置,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可大致劃分為以下幾個層級:其一,基礎知識?;A知識面向全部學生,是所有學生均應熟練掌握的學習內(nèi)容。在教學過程中,生字詞、復雜句型以及文本的中心思想,需要學生完全掌握。其二,技巧知識。學習一篇文本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掌握作者的表達技巧,如文字表達技巧、情感表達技巧。大部分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均能感悟到文本中含有的表達技巧。語文學習可層層遞進,步步為營;也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抓住文本的技巧所在,往往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幫助學生站在更高的角度統(tǒng)領全文。其三,拓展知識。拓展知識也即是從文本而映射生活,走出文本,走出課堂。語文是人文學科,學習內(nèi)容十分豐富,且學習方法不拘一格。在語文學習中擴展知識,將文本內(nèi)容與所學知識聯(lián)動、融合起來,相互補充,達到學以致用的良好狀態(tài)。教學目標分層,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而難。比如說,在教學《背影》一文時,筆者向?qū)W生提出了如下問題:(1)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生字詞?(2)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父親的背影?(3)題目為“背影”,而文中的第一二段卻講述了家庭情況,能否刪除?(4)題目“背影”可否替換為“偉大的父愛”“我的父親”?(5)仿照《背影》寫一篇關(guān)于父母的小文章。
三、教學評價分層
在學生劃分層級,教學目標劃分層級后,教學評價也應劃分層級以符合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對待學生群體的評價“一視同仁”。評價教學張力不足,從而導致學生無法正確、客觀地審視自我。因評價教學的不完善,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難以找到切入點,無法有效彌補自我的不足??陀^而言,“教”與“學”之間存有不可避免的不對稱性,而忽略對學生評價的教學工作,無疑進一步擴大“教”“學”信息的不對稱距離。學生難以深入到教學主題中,對所學內(nèi)容懵懵懂懂,似是而非,此時語文學習將帶給學生極強的逆向體驗。而處于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下,學生的學習熱情日漸衰退,甚至發(fā)展為對語文課堂懷有抵觸、厭倦的消極情緒。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良好的教學評價可發(fā)揮出喚醒、激勵及鼓舞的重大作用。分層教學模式下,評價教學應從單一的側(cè)重“結(jié)果”,而過渡到重視“過程”的立體化評價。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對學習進步的學生給予大力褒獎。除了教師評價之外,教學評價還應還給學生群體。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客觀看待自我的進步與不足。學會觀察、對比與反思,直面自我。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如評價其他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
教學實踐中,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的因素眾多,如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那么教師應對學生群體進行合理的劃分;設置多維度的教學目標,讓不同層級的學生均能有序地開展學習;傳授學生評價的方法與技巧,豐富評價內(nèi)容,使其學習對方的優(yōu)點長處,以此不斷地提升自我。
參考文獻:
[1]程超.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分層教學[J].文教資料,2018(29).
[2]易培培.初中語文教學中分層模式的效用[J].文學教育(下),2017(11).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