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培
摘 要 高中音樂教學是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音樂教學應當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鼓勵學生對音樂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和實踐。基于這一教學理念,高中音樂教學的開展應當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個性特點在音樂學習中得以張揚,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本文就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進行了相關探究。
關鍵詞 新課程;高中;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8-0001-01
新課程提倡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要求培養(yǎng)學生基于各種知識和技能學習的綜合素質,做到德、智、體、美、勞均衡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重視相關科目的教學,從鍛煉學生綜合素質的角度出發(fā),發(fā)揮相關學科的重要作用。高中音樂教學的開展,可以鍛煉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表達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意義重大。長期以來,由于高考指揮棒的制約,高中音樂教學的開展被師生認為是可有可無的,許多學校甚至將音樂課的時間安排給了其他的科目教學,從而造成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習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整體素質的發(fā)展?;谶@一現(xiàn)狀,高中音樂教學可以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之所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推動音樂教學的開展。筆者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進行了淺析,發(fā)表一些個人的看法。
一、豐富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保障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形式的開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是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堂導入,使學生在上課伊始就對教學內容產(chǎn)生興趣。導入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利用多媒體播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畫面,或者通過講故事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景等。其次是注意教學過程中的形式多樣化。在教學過程中,為激發(fā)學生有意注意及無意注意,可以采用多樣化形式。在方式方法上,要適合學生心理特征,靈活多變,力求“生動”“有趣”,能促使他們從被動學習轉到主動參與中來。打破傳統(tǒng)單一的歌唱形式,多進行以聽覺、動覺為切入口的訓練。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年齡,精選錄像片段,配唱MTV幫助學生理解感悟,還可以采取邊唱邊跳、自彈自唱等多種形式,在活動中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內涵,樹立音樂形象。特別是民歌教學中,讓學生在演唱中探索地方文化和音樂的關系。比如《森吉德馬》是由作曲家賀淥汀根據(jù)蒙古民歌創(chuàng)作的器樂作品,樂曲分兩個部分。第一遍欣賞時,老師隨著音樂起伏波動,示范一些蒙古舞中常用的基本動作,然后學生分成幾組進行即興創(chuàng)編。在前一部分較為緩慢的旋律中,有的同學想象悠閑地騎在馬上,并做出飽覽自然景色的動作;在后一部分熱烈歡快的節(jié)奏下,同學們表演出歡慶解放的場面。課堂教學“活”了,學生自然就有興趣。
二、增強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參與熱情
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教師要注意在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增強學生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參與熱情,從而進一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使教學過程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愉悅和享受,進而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音樂之美,從根本上增強學生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具體的做法,可以參考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變換座位,增強藝術氛圍。根據(jù)課題需要,改變課堂空間的座位排列是對學生學習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方式。例如在日常的口風琴演奏練習中,小組競賽可采用半圓形的座位排列,使學生與教師近距離全方位地交流;在創(chuàng)編表演時,就以三個圓形的座位排列,增加團隊合作能力和小組討論;當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歌唱表演或是欣賞學生個人表演時,可采用大圓圈座位排列,使表演者貼近觀眾。二是“動靜”結合,師生共同活動?!皠印笔侨说谋拘裕螞r青少年學生好動,“動”是他們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的方式。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他們好“動”的特點,通過“動靜結合”的教學,激發(fā)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引導他們對音樂的進一步理解。
三、鼓勵創(chuàng)造性活動,彰顯學生個性特征
音樂教學也要做到與時俱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使學生的個性特征得到進一步彰顯,可以將音樂課的內容與學生的才藝相結合,開展音樂創(chuàng)作活動,一方面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能動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個性特征在課堂教學中得到盡情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基于個性的創(chuàng)造力。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設想并實施了這一種新的教學活動,即用多種形式進行配樂,引導學生進行充分想象。例如可以在第一課時,播放音樂《彩云追月》和意大利作曲家維瓦爾迪的《春》兩首曲目的片段,時間控制在三到五分鐘,讓學生仔細聆聽兩遍。要求各小組可以根據(jù)音樂,設計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同學們紛紛獻計獻策,生生之間充分溝通、交流,設計并排練各自的節(jié)目。第二課時各小組向全班匯報演出,充分展示,有配樂朗誦、配樂啞劇、魔術配樂、舞蹈的配樂,還有體育競技,如舞劍,形式豐富多彩,拓寬了學生的音樂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力。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激活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自覺地感受音樂的魅力,愛上音樂課。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的個性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真正體現(xiàn)新課標所要求的素質教育,全面培養(yǎng)學生素質,使音樂課成為高中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參考文獻:
[1]李淑萍.高中音樂教學如何貫徹新課程標準的愉悅性原則[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