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麗
摘 要:小學階段的教學是整個教育階段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生正處于心理和生理的快速成長階段,在這個階段形成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對其一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作文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模塊,對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意義重大。在教育改革的不斷施行中,生本教育模式的運用很好的推動了小學生的作文教學。因此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進行思考,希望對廣大小學生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顧名思義就是以學生為根本的教育,其主張一切為了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獨立人格的形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教學理念的更新,生本教育已經廣泛應用于小學的教育中。在小學的語文作文教學中,生本教育理念能夠充分的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以及提高其寫作能力,讓其在快樂的學習中,高質量的完成學習。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了良好的培養(yǎng),從而為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傳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問題
(一)傳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缺乏生活情感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通常只注重教材知識以及相關寫作技巧的講解,所以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課堂氛圍呆板沉悶,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并不高。盡管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施行這樣一種現象有所好轉,但是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仍然沒有加強對生活情感的重視,因為他們并沒有意識到生活體驗和情感對于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性。致使小學的語文作文教學背離了生活的軌道,只是書本上木訥的文字,使得小學生失去了對作文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1]。
(二)傳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缺乏人文教育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的人文學科,其重要的教學任務在于教授學生相關知識的同時為學生們樹立一個良好的三觀意識。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內容是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道德情操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作文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模塊,很多語文教師卻只注重其技巧的教授而忽略了對小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如此教學之下,小學生的作文普遍空話和套話,沒有自己的真情實感,這對小學生的寫作培養(yǎng)是巨大的隱患。
二、生本教育應用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策略
(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充分融入生活元素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很多小學生的作文都是假話、空話和套話,并沒有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新型的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需要充分突出小學生的教學主體位置,在充分尊重其性格和情感的前提下幫助小學生進行作文能力的提高,讓其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所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融入生活元素來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真情實感。
例如,在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最后一課習作《記一次游戲》的寫作練習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玩蘿卜蹲的游戲。這是一個很簡單但是很鍛煉人反應能力的游戲,教師可以加入到學生中間和學生一起玩這個游戲。在游戲中,學生們都將自己的真情實感釋放了出來,課堂氛圍笑聲一片,教師也很好地和學生們建立了聯系。如此,在玩完這個游戲之后,教師將《記一次游戲》的寫作練習布置給學生們,這樣學生們就能通過剛才的游戲來展開敘述,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充分寫入到作文當中去。通過這樣一個課堂游戲,不僅提高了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還鍛煉了小學生的反應能力,加強了師生之間的聯系[2]。
(二)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加強課外閱讀的訓練
閱讀對于寫作來說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只有通過閱讀才能夠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也只有通過閱讀才能夠提高對文字和語言的運用能力,所以,在小學的語文作文教學中加強課外閱讀訓練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通過積極地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訓練,能夠拓展其視野,激發(fā)其性格,樹立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最終達到語文作文教學的高質量效果。教師對學生進行課文內容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與之相關的課外書籍的閱讀。
例如,在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第七單元第22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學習中,教師在進行完課文內容的講解之后,小學生充分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以及了解到周恩來這樣一個人。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對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引導,例如,可以推薦《恰同學少年》這本書給學生們進行課外的閱讀訓練。這本書中講述的是少年毛澤東求學道路上的經歷,小學生們通過閱讀,可以充分拓展其視野,激發(fā)其愛國熱情,樹立其良好的讀書意識以及正確的三觀意識。如此,在生本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訓練,能夠很好地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道德品質[3]。
(三)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施行學生作文自行修改
在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充分的豐富小學生的素材儲備和情感意識,還需要培養(yǎng)小學生對自我的一個認知。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學生是教學的主要位置,教師需要對學生有一個詳細的了解,而學生自己更是需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認知。在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作文自行修改的方式來加強小學生的自我認知程度,同時也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充分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修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歷史上一些傳世經典都是經過無數次的修改才最終得以成型,例如郭沫若的《棠棣之花》使用了25年的時間才創(chuàng)作完成。通過作文自行修改的教學形式的開展,生本教育也將得到很大程度的發(fā)揮,從而讓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全面提高[4]。
三、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作為小學生重要的一個學習部分,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可以充分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各方面綜合素質,幫助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左右逢源。所以在新教育形式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加強對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視程度,為小學生奠定一個堅實的作文基礎和綜合素質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會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56.
[2] 李倩.關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12(18):135-136.
[3] 張慧敏.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15(08):35-36.
[4] 夏靜.注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