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勛
摘 要:古語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我個人認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單是要將前人的知識技能等直接傳授給孩子們,更多的是要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通過自己的探究學習去認識更多未知和真正掌握已有的科學文化知識以及各種技能。
關鍵詞:知識技能; 探究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6-040-001
我們許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夠依據(jù)自己的想法和認識,積極主動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教育做人、解答疑難,能夠將自己的認知幾乎全盤地傳送給自己的學生。誠然,能夠這樣做的老師,應該讓所有的人都認為他們是工作認真負責的好教師。但是這樣的行為僅僅只是讓學生們能夠掌握前人探究所得到的知識,也就是相當于直接給海邊的人們以海中的魚兒,這樣“授人魚”的行為雖好,但是如果能夠做到“授人漁”,也就是直接教給海邊的人們結網(wǎng)垂釣的方法的話就更好。我更多的是圍繞課本知識,從三個方面采用多種方法手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以便使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
一、在課前通過和家長一起準備來初步感知科學知識
在科學教學中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識。而科學課堂教學時間較少,每個星期僅僅只有一到兩節(jié)課。這短短的幾十分鐘時間,遠遠不能夠使學生對眾多的科學知識有較深的理解和認識。針對科學教學中有許多的實驗要做,因此我就想辦法讓學生在進行實驗準備時,從父母及親友這些成人那兒認識了解一些知識。
(一)利用術語,加深印象,激發(fā)興趣
小學生的語言還不夠豐富,跟各種語言環(huán)境的接觸還不多,對一些專用語言,即術語的理解還不夠。為了增長學生這一方面的知識,進而使學生理解掌握一些術語,我就讓學生在作課前準備時給予術語,讓學生對不了解的詞語感興趣,然后在父母及他人的講解過程中認識新知識,并對新知識有一個較深的印象。在教學科學四年級下冊《點亮小燈泡》一課時,我要求學生準備兩根導線。因為教學時間緊,所以我沒有給學生解釋什么叫導線。從學生們的準備情況中我了解到學生已經(jīng)全部認識什么是導線了。一問,學生所得的這一知識都是家長傳授的,學生回答說導線就是能導電的金屬線,也就是電線。從中可知學生對這一知識已經(jīng)是掌握得很牢固了,他們的印象是很深的了。
(二)利用家庭力量,增加淺層知識
學生在家里不可能學習系統(tǒng)的、完整的知識,但家長們能以淺層的知識來誘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能起到老師所難以達到的效果。這種現(xiàn)象在課前的準備過程中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還是在科學四年級下冊《點亮小燈泡》一課中,我要求學生準備一節(jié)1號大電池、兩根30厘米長的導線、一個電珠等材料。學生家長在幫助學生一起作準備的過程中,向學生傳授了書本上尚不涉及的知識。比如說:要求準備一節(jié)1號大電池,有些學生家中只有不滿1.5伏的小電池,家長就用導線把幾節(jié)小電池串聯(lián)起來,向學生初步傳授了串聯(lián)電池能加大電流的知識。有的學生家長已經(jīng)根據(jù)課文的內容幫助學生一起連接好了電路,在學生面前展示了一種電路的正確連接方法。如此種種,都給予學生以新奇,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知了科學知識。
二、在課中通過閱讀資料來進一步理解科學知識
科學課本的課文內容并不是很多,而且其中以圖片為主,學生要對其進行深層的認識比較困難,很多時候對老師的講述也并不是很能夠理解。為此,在有些內容的教授時,我根據(jù)課文實際情況和書本提供的有關資料,直接引導學生通過自行閱讀教材提供的資料來加深理解。比如在進行科學四年級上冊《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一課的學習時,書本內容對于骨骼的介紹僅僅只是“我們的身體里有一個支架,這就是骨骼。骨骼支撐著我們的身體,保護著我們的內臟器官,使我們能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而孩子們卻是更多的想知道我們人體到底是有多少骨骼,我們身體內的骨頭分別是叫什么名字?而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基本能夠知道我們體內有二百零六塊骨頭以及知道一些比較大的骨頭而已。這時我就通過課前的了解,引導學生直接一起來閱讀書本中《人體骨骼名稱》這一部分資料內容。這部分內容中包括了一張人體骨骼圖,在圖中詳細地標明了人體所有骨骼的名稱以及每一類骨頭的數(shù)量,使學生們通過閱讀這部分資料內容就比較詳細且形象地認識了我們人體的全部骨骼,對書本上骨骼這部分知識就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
三、在課后利用自主探究實踐來應用科學知識
科學是生活中的科學,跟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如果僅僅只是指導學生們在課堂上學習和認識科學知識,通過學生們的課堂回答就認為孩子們是真正掌握了科學文化知識的話,那肯定是不正確的,但是我們又不可能在課余時間直接去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那么該如何辦呢?我就經(jīng)常布置和引導學生在課外繼續(xù)進行有關的自主探究和實踐,以便通過學生們的實踐成果來了解孩子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提高了孩子們的自學能力。比如在進行五年級上冊《力》一單元的學習之后,我讓孩子們每人利用休息時間自行去收集材料制作一輛小車,要求小車能夠采用我們剛學過的各種動力驅動方式向前運動起來。在兩個星期之后,我組織了一次以班級為單位的小車行駛比賽,并在此基礎上選拔出每個班級最優(yōu)秀的幾輛小車進行年級的比賽,從中涌現(xiàn)出來了很多制作非常精良,行駛速度非常快和動力驅動方式非常新穎的車輛。有部分同學組裝和改裝的車輛還拿去區(qū)里參加了當年的創(chuàng)新大賽,并獲得了好評。
除了指導學生圍繞書本知識進行課前、課中以及課后的自學,鍛煉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方法手段之外,我還組織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籍、上網(wǎng)瀏覽、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等方法措施,自行探究了解書本之外的科學文化知識,并學會了歸納整理。其中我挑選了部分自學能力比較強的同學,組織他們參加了省里組織舉辦的“金鑰匙科技競賽”,并在此項比賽中屢次取得省級特等獎及一、二等獎,甚至還有同學代表全區(qū)小學生組隊參加團隊總決賽,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學生們成績的取得,其中有老師的指導之功,更多的是孩子們自學能力提高之效。真是“授人魚不如授人漁”,“授人漁”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