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卿
摘 要:在新課標的理念下,根據高中物理課程的內容和特點,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基礎,建構一套系統(tǒng)的形成性評價體系,以及將形成性評價運用到物理教學中,成為了高中物理教學重點之一。
關鍵詞:教學評價; 形成性評價; 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4-014-001
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是新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學生的評價模式,以及避免評價中出現的誤區(qū),就成為了高中物理課程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形成性評價內容
形成性評價主要是指通過對教育計劃、方案、過程,以及具體的活動內容等進行相應的整合和判斷。通過必要的評估方式,發(fā)現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供相應的反饋信息,利用科學評價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自身的學科發(fā)展戰(zhàn)略。形成性評價完成于教學實施過程當中,是對教學行為與學習效果的有效評價。
二、引用形成性評價的方法和途徑
不同于其他評價模式,形成性評價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具有導向性、科學性、多樣性、可行性等特點,這對高中物理教學具有重大的實施意義。
高中物理教學中形成性評價模式的運用可以讓學生感受成功喜悅的同時,又能發(fā)現自身的短板。此外,教師也能夠在物理教學中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從而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動態(tài)發(fā)展。學校也可以整合教師與學生的教學發(fā)展情況,不斷推動學校日常教學管理。在形成性評價指揮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可以實現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身心協(xié)同發(fā)展、綜合素質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因此,引用形成性評價這種新型評價方式就顯得非常的必要。
1.引用橫向評價方法和途徑
(1)課堂評價。課堂評價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以教師的評價和學生的自評為主要方式的評價。在課堂中,教師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多種教學評價,如提問、小組討論等。通過具體的實例可以證實,提問不僅可以及時、有效的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同時還有利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積極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例如我們在學習《曲線運動》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物體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然后再讓學生回答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鞏固以前學過的知識,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們通過比較這兩種不同的運動形式,總結出物體運動的一些特點,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
(2)課后評價。作業(yè)是課后評價最常見的一種方式,以往的作業(yè)都是局限于書面上的,很少能夠涉及到具體的實踐活動。為了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一些弊端,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貼近生活,而且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課后作業(yè)。例如在學習完《電磁感應》這一節(jié)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知識,制作小型的發(fā)電機。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查找相關的書籍、上網查找資料,或者是向教師咨詢等,從而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不但可以讓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與具體的實踐很好的結合起來,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等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除此之外,階段性的評價方式也是高中物理教學中常用的評價方式之一。主要是指在經過一個月,或者一周的學習之后,對該階段的學習情況進行一定的評價,從而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2.引用縱向評價方法和途徑
(1)開發(fā)式教學。開放式教學模式是縱向評價的必然要求。形成性評價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根據我國新課改的要求,學生在教育中不僅僅是處于被動的,更是教育的主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學習《勻速直線運動的研究》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在對這節(jié)課知識講授之后,讓學生結合所學的知識來完成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在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扮演一個指導者的角色,通過學生完成實驗的情況,來了解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除此之外,實驗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能激發(fā)學生對于物理課程的興趣,更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必經之路。
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課堂氣氛的掌握。據研究表明,學生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接受知識的程度是在壓抑氣氛下的10倍,因此,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對于學生是非常有好處的。教師既是學生在探索知識時的領航者,更是學生生活中的朋友。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符合形成性評價的基本要求,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更是科學發(fā)展觀“以人為本”核心的具體體現。
(2)分層教學模式。由于學生初中時的基礎不同,來到高中后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就不盡相同,這種個體差異性是教師和學生都必須承認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進行分層教學。分層教學也是形成性縱向評價的另一個重要要求,進行這種模式的教學才能將形成性評價落到實處。
分層教學是指按照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和對課程的興趣進行分組訓練,旨在促進每個階段的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身的發(fā)展。高中物理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物理知識基礎較好,并對物理學比較感興趣的學生分成一組,這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好,教師可以在其掌握了教材要求的基本知識后,進行拓展性訓練,著重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而對于另外一部分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和興趣不足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則著重培養(yǎng)其對本門學科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摩擦力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問學生為什么用傳送帶傳送物體的時候物體不會滑下來呢?在學習萬有引力的時候,可以問學生地球為什么圍著太陽轉?通過這些問題,激發(fā)學生對未知領域知識的探索能力。
教學評價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運用不僅可以評價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還可以調節(jié)教學氛圍,提高教學實施效果。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程序,從而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