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摘要】史料既是教師進行歷史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行歷史思維的基本素材和對象。在歷史教學中引進史料,有助于學生真實地、近距離地感知歷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論從史出”的觀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課本中的史料,精心編排,適當補充,通過學生閱讀、教師講述和精心設計的思考題拓展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 ?歷史 ?史料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0-0157-01
史料是研究和認識歷史的依據,是“重現(xiàn)”歷史的基礎,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運用史料解釋歷史、還原歷史,理解歷史成為新課改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亮點之一,也是實現(xiàn)教學三維目標的必經途徑。新課標高考歷史試題中將史料分析作為一項重要的能力考查目標,史料分析題的比重在試題中越來越顯著。本文探討新課改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的策略。
一、立足課本,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新教材引用的史料很多,一般可分為文字史料和圖片史料兩大類。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記載的歷史資料。它可分為以下三種:(1)原始史料。主要包括文件、日記、報告、筆記、回憶錄等;(2)撰述史料。這類史料主要出自各種著作、典籍;(3)文藝史料。此種史料是指用詩歌、小說、戲劇、民謠等文藝體裁反映歷史的材料。圖片史料是將實物等不能變?yōu)槲淖值牟牧希脠D片形式反映的史料。教材中的圖片甚多。有文物、古跡、圖片、歷史地圖、數據圖表、漫畫等。教師對史料的運用既要有所選擇,又要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所選史料或所提問題必須符合客觀的認知規(guī)律,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無論是一段式還是多段式的史料,所設計的問題應該有一定的啟發(fā)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無論是一題多問還是幾題幾問,問題之間要相互聯(lián)系,又彼此區(qū)別,角度應有所不同,層次有深有淺,形成立體結構。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分析史料,結合教材內容,精心推敲,把史料和思考題有機融合進教學之中,以促進難點和重點內容突破,在教學中有目的引導學生在讀懂讀通的基礎上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地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結合內容簡明扼要回答思考題,充分發(fā)揮史料應有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二、深化教材,拓展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領悟和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的目的是要使學生成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讓學生只是簡單地記住一種答案或一種權威性的解釋。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教學時可恰當補充一些史料,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史料得出歷史結論。適當引用同時代人特別是名人的原話和原文,可以增強歷史感,使歷史教學富有時代氣息。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讓學生直接閱讀一些史料,接觸一些歷史文獻,并根據學情,介紹各種學術觀點,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歷史進行直接的探索研究,教師通過分析各種史料,印證課本中的結論或得出自己的看法,甚至由此及彼,形成新的學習能力和動力。
史料能夠比較生動地反映歷史的本來面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幫助學生準確地領悟歷史,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例如,講到蒸汽機對城市化的影響時,就可引用愛德華伯恩斯坦等撰寫的《世界文明史》中一句話作為史料:“一旦蒸汽機能把大批男男女女和兒童引到工廠工作,城市數量和規(guī)模就開始增大。在城市,交通運輸比鄉(xiāng)村要便利。因而原材料輸入和把產品運出去花費都較低。同樣,城市里容易招到工人,……然而19世紀初期城市發(fā)展的原因并不限于工業(yè)化一點。人口的普遍增長與工業(yè)化合力促成城市以驚人的速度發(fā)展?!边@段史料可以使學生更形象、更深刻地認識蒸汽機的威力與影響。
三、利用史料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
1.認真閱讀。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要認真閱讀史料,除了閱讀正文以外,還要注意閱讀史料的按語和尾注。這些要素提示我們把這段史料還原到相應的歷史背景下,有助于學生聯(lián)想到相關的歷史知識,正確答題。
2.仔細審題。認真閱讀史料是準確答題的基礎,仔細審題則是準確答題的關鍵。不少同學不會審題,特別是考試中遇到一些材料長,信息密度大,文字又比較艱深的史料題。一看材料,心里發(fā)慌,手腳自然就亂了。還沒有理解清題意,就草率答題。結果事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只有仔細審題,正確理解題意,才能準確答題。
3.準確表述。理解史料原意后,就要根據題目的要求有針對性的去回答,千萬不能丟、漏要點。這一步的關鍵是扣緊問題的核心去回答。同時對史料里的有效信息要進行整合和概括,表述時還要做到語言準確、邏輯嚴謹、層次分明。
四、重視歷史教材中地圖和插圖的運用
圖文并茂是中學歷史教科書的一大特色,靈活運用教材中的歷史人物畫像和照片、地圖、名勝古跡照片、漫畫等,能形象生動地補充說明教科書中的有關內容,調動學生的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感知歷史、理解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發(fā)掘地圖中的隱性知識,如在《清朝疆域圖》中,我們要注意兩個知識點:一是新疆(伊犁將軍轄區(qū))首府在伊犁;二是在東北的三個將軍轄區(qū)是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盛京將軍,其中管轄今天黑龍江下游、庫頁島一帶的是吉林將軍。在歷史插圖的運用中,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根據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選擇;不能喧兵奪主,仍要以課本的文字部分為主,插圖只是輔助資料。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運用史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該立足課本,激活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理解史料,運用有效信息進行論證的能力;并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和一定的方法,決不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