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學習成功感,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目標的制訂過程。在自主探究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明確問題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除了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外,還應延伸至課外。積極中肯的評價對學生而言具有積極作用,每位學生都希望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的努力被別人認可,尤其是被教師認可。基于此,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目標;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6-0070-02
引 ? ?言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特點,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與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有真正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持其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才能讓基于自主探究的英語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
一、讓學生參與目標制訂,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每位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在學習方面獲得成功。但眾所周知,學生由于自身的英語基礎、學習習慣不同,學習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1]。教師在教學時往往是一對多,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也就是說,教師應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學習目標,讓學生通過學習和努力來完成目標。這樣一來,學生在完成自己目標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學習能力,逐漸樹立學習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開展Dream homes這一單元教學之前,筆者為學生設計了整體的學習目標,要求學生談論自己的理想居所,并識別不同國家的標志性建筑以及首都的英語表達方式,認識一些重要的詞組和句型。如Would you like to...? I'd like to... Which is your favourite...? The capital of...is...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自主設置學習目標,要求目標略高于自己的實際水平,并讓學生通過努力學習來完成目標。有位學生為自己設置了這樣的目標:(1)能夠聽懂正常語段的錄音,找到主題,并理解語段的主要內(nèi)容;(2)能夠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圖片或資料;(3)能夠流利而連貫地閱讀課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4)能夠運用本單元的重點詞組和句型與同學交流。有了學習目標,這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更有方向性,相信其學習效率也會隨之提升。
二、設計提出針對性問題,讓問題驅動學生學習
眾所周知,提問是一種課堂上常見的互動方式,合理的問題不僅能夠活躍課堂的氛圍,而且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使學生主動學習[2]。具體來說,要想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教師應從多角度著手。第一,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經(jīng)驗來精心設計問題,讓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并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水平。第二,教師應正確把握提問的時機,選擇恰當?shù)臅r機進行提問更能提高提問的效率,如在新舊知識的連接處、教學的重難點處等。第三,提問的方式應靈活多變,個別提問、小組提問、面向全體提問、接龍?zhí)釂柕?,教師靈活運用提問方式,更能促進學生合作交流,活躍課堂的氛圍。
以Birdwatchers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為了組織學生學習鳥類英文名稱,運用所學句型和詞匯來談論鳥類外貌和特征,筆者在課堂上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小游戲。筆者在課堂上向學生描述某一種鳥類的特征,然后讓學生猜測這個鳥的名稱。如“I live close to sea. I have black and grey or black feathers. I am long–winged. I am web-footed. I can swim very well. Who am I?”“I live in wetland. I am very tall. I have long beak, long neck and long legs. I have black and white feathers. Who am I?”簡單地讓學生猜了幾個問題后,筆者引導學生總結文章中提到的鳥類的特征,然后按照筆者的方式來與自己的同桌或小組成員相互提問猜測。在這一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有效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能整體應用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在課堂的尾聲,筆者設置了自由討論的活動,此刻大家已經(jīng)對本節(jié)課的基本內(nèi)容有了良好的掌握,于是筆者提問:“Which bird do you like best? Why?”筆者組織學生討論問題,并在下課前幾分鐘鼓勵學生上講臺上分享自己最喜歡的鳥并說出理由。
三、廣泛地開展課外活動,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課外活動的形式非常靈活,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及教學內(nèi)容來制訂不一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每個周末都能參與英語課外活動,提高英語綜合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收集各種各樣的英語報刊,讓學生閱讀英語作品,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及歷史故事。廣泛開展課外活動,對學生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
例如,在學習完TV programmes這一單元后,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筆者組織學生參與調(diào)查訪問的課外活動,讓大家根據(jù)本單元涉及的重點句型和詞匯來自主設計訪問問題,圍繞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以及對電視節(jié)目的相關看法開展調(diào)查。學生可以選擇采訪家人,也可以自由結成小組到公園等公共場所采訪民眾,了解大家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以及對現(xiàn)在電視節(jié)目的看法,并將被采訪人的觀點記錄下來,最后進行簡單的整理和匯報。在這個訪問調(diào)查的活動中,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時分析歸納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進步。
四、合理利用形成性評價,提高自主學習自覺性
評價的方式應豐富多樣,我們可以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在一起,也可以將學生的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和教師評價與家長評價結合在一起。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評價內(nèi)容應涉及多角度,如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學習策略及自主學習能力等。
筆者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經(jīng)常會根據(jù)學生的種種表現(xiàn)來對其進行評價,評價用語也會盡可能豐富多樣,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例如,在開展Great people這一單元的閱讀學習時,學生需要通過閱讀文章來完成相應的練習。在這一過程中,筆者實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及練習完成程度,并對一些學生進行了充分的肯定和評價。如“I could see you've practiced a lot. I'm very pleased with your work.”這樣具體的評價往往能讓學生感受到更大的愉悅。
結 ? ?語
總之,在制訂學習目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訂整體的目標規(guī)劃,引導學生制訂詳細的能力方面的目標。在師生共同制定的目標下,學生可以通過參加學習活動來完成目標,提高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設計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深入研究提問的藝術。同時,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啟迪學生的智力,還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自身實踐能力。為了保持學生自主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教師應善于利用形成性評價,時刻關注學生每一階段的學習狀態(tài),并對學生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的自覺性。
[參考文獻]
崔壽梅.農(nóng)村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之初探[J]. 中學生英語,2019(22):24.
胡健.探析初中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方法的運用[J]. 當代家庭教育,2019(05):176.
作者簡介:孫冬梅(1985.11—),女,江蘇鹽城人,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