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字詞是文本最基本的組織結(jié)構,字眼則是文本結(jié)構中最關鍵的字詞。教師在教學中開展形式多樣的語言探究活動,不僅能使學生在品味字眼中獲得豐富的語言體驗,提升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而且能讓學生借助字眼透視文本,走進文本,沉浸文本,感悟文本之妙。
關鍵詞:小學語文;字眼;文本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6-0068-02
引 ? ?言
字詞是文本最基本的組織結(jié)構,字眼則是文本結(jié)構中最關鍵的字詞,它們就像文章的眼睛一樣[1]。品味字眼有助于我們借助字眼透視文本,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感受作者的情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到文本字詞的悅動的生命,讓學生沉醉于文本之中,獲取其中的語言知識。
一、文本字眼與文本解讀關系解構
字眼是文本最核心的字詞,它們對于文本解讀具有重要作用,能為學生解讀文本提供抓手,增強學生文本解讀的語感,讓文本解讀聚焦微觀,探驪得珠。
1.提供文本解讀的抓手
入文本是解讀文本的前提和基礎,品味字眼為解讀文本、深入文本提供了有效的抓手。字眼往往是文本的題眼、情感點、內(nèi)容濃縮點、思想折射點,抓住了字眼就抓住了文本的核心,抓住了貫穿文本的主線,從而使文本解讀如庖丁解牛,水到渠成[2]。
2.增強文本解讀的語感
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文本解讀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感感悟能力。目前不少語文教師忽視了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導致語文教學效率不高。抓住字眼將聚焦文本最基本的組織要素,教師在通過多樣化的語言品味活動,讓學生在品味字眼中獲得豐富的語言體驗,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讓學生在語感的幫助下深入文本。
3.聚集文本解讀的微觀
在文本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者往往于文本細處打造細節(jié),以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一個字眼就如文本的“起爆點”,抓住字眼就抓住了文本解讀的關鍵,教師應從字眼入手,引導學生聚焦文本細處,再通過文本細處的整合,撬動整個文本的解讀,讓文本解讀宏觀與微觀相得益彰,自然達到含英咀華的閱讀境地。
二、“聚字眼、入文本”策略探尋
品味字眼就是將文本解讀聚焦字眼,并使之成為進入文本的有效手段。然而聚字眼、入文本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在文本解讀實踐過程中,不斷探尋適切的策略,以精準捕捉字眼,解析學詞,自然沉入文本。
1.多樣吟誦,品味文本原味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边@句話生動闡述了吟誦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目前小學文本解讀過程中吟誦設計形式過于單一化,這需要我們基于品味字眼的需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吟誦活動,讓學生在吟誦中捕捉字眼,沉入字眼,感悟文本之妙[3]。
例如,在《靜夜思》一詩的教學中,筆者先播放一首配樂誦讀音頻,為學生進行示范性朗讀,然后引導學生自讀吟誦,讓學生在小組之間開展比賽朗讀。在學生充分吟誦詩歌的基礎上,筆者要求學生找出最重要的字詞,很快學生找出“思”這個字眼,筆者順勢引導學生抓住字眼進入文本:“思”是什么意思?一般情況下,人的行為與所見有關,詩人看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學生從詩人所思追溯到所見之“明月”,所為“望月”“低頭”,進而捕捉到“思故鄉(xiāng)”的情感。多樣化的吟誦為學生進行了有效的語感積淀,也為學生情緒的調(diào)動進行鋪墊。
2.捕捉字眼,追尋文本精華
品味字眼的前提是捕捉字眼,這需要教師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多角度地提煉字眼[4]。那么什么樣的字詞才算得上是“字眼”?一般認為字眼是文本中精要的字詞,能夠有助于增強文本的表現(xiàn)力,這些字詞都可以稱為字眼。因此,字眼的捕捉不拘一格,需要教師根據(jù)字詞的表現(xiàn)力和文本表現(xiàn)的內(nèi)容靈活選擇。
例如,古詩《小池》的教學,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抓住“小”作為字眼,引導學生進入詩歌,尋找“小”字在詩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學生很快捕捉出“泉眼”“細流”“小荷”“蜻蜓”等,感受到“小”營造的和諧意境,并透過“小”字,感受初夏自然之美。同時,透過“小“字,學生受到了啟發(fā),通過小素材也能寫出大文章。
3.比較辨析,揣摩文本匠心
比較是語言品味的一種常見方法,通過比較的品味方式,學生能夠提高語言鑒賞能力,對字眼的理解更加深刻、精準,進而捕捉到作者蘊藏于其中的匠心。比較的方式有很多種,教師可以通過刪除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字眼存在與否的價值,也可以通過置換的方式,讓學生比較字詞表達的差異性。明確采用哪一種方式,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靈活選擇。
例如,《葡萄溝》一課,文章首段“人們最喜愛的葡萄成熟了”一句中的“最”字,對于表現(xiàn)人們對葡萄的情感非常重要。在教學時,我們可以采用刪除法,先將該詞刪除,讓學生讀一讀,體會表達的情感;再將“最”字放到語境中,再反復讀一讀,體會“最”在表達情感中的作用,并結(jié)合文本下文的內(nèi)容,體會人們最喜愛葡萄溝的原因,從而借助“最”字進入文本解讀;最后,再結(jié)合末段“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一句,深化學生對“最”字表達情感的認識。通過比較辨析,教師不僅能完成文本解讀任務,而且能有效促進學生語言鑒賞能力的發(fā)展。
4.生發(fā)想象,潛入文本之境
想象是學生的必備能力之一,教師只有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才能讓學生借助想象力潛入文本之境。因此教師需要進一步提高教材解讀能力,從文本中捕捉能夠引發(fā)學生想象力的字眼,從而通過多樣化的想象活動,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例如,《黃山奇石》一課,文章主要介紹了黃石奇石的名稱以及奇石的形狀,形神兼?zhèn)?。文章最后一段回到總寫,概括黃山其他的奇石,其中之一便是“獅子搶球”。我們可以抓住這一處,聚焦一個“搶”字,模仿文章“金雞叫天都”“仙人指路”“仙桃石”“猴子觀?!彼亩握f明的方法,借助想象再現(xiàn)“獅子搶球”這一景觀。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抓住景觀中的“搶”字,為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提供引導,突出想象的重點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借助想象力感受“獅子搶球”景觀的特點。不僅如此,要完成學習任務,學生除了調(diào)動想象力外,還要精讀“金雞叫天都”“仙人指路”“仙桃石”“猴子觀?!彼亩?,從而從這四段中尋求支架,掌握語言表達的一般思維。這樣,學生就能總體感受黃石奇石的總特點,根據(jù)奇石的名稱顯現(xiàn)出景物的風貌,從而“神游黃山”。
5.角色沉浸,玩味文本之妙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角色定位仍停留在“讀者”單一化的角色上,導致學生角色體驗的單一化[5]。這就需要我們轉(zhuǎn)變傳統(tǒng)思維,除了將學生定位在“讀者”視角層面,還要嘗試引導學生以文本主人公、作者等角色進入文本,通過角色沉浸玩味文本字眼,在多樣化的角色體驗活動中,提高字眼品味能力,從而感受文本遣詞之妙。
例如,《小馬過河》這篇文章中,在聽了老牛和松鼠的話后,小馬嘆了口氣,接著作者用了一個“唉”嘆詞,并在嘆詞后面運用了一個感嘆號。這是一個頗值得玩味的字眼,為了引導學生透過這個詞感知小馬的內(nèi)心感受,筆者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反復朗讀嘆詞“唉”,體會小馬此刻的心理感受,并假設你就是那只小馬,讀出“唉”表達的內(nèi)心情感。
筆者采用角色沉浸法,引導學生自覺地從讀者角色轉(zhuǎn)向小馬,并沉入文本之境,體悟小馬的內(nèi)心,從而使“唉”潛藏的意蘊得以還原。
6.化簡為豐,引發(fā)文本創(chuàng)造
字眼是作者對文本的高度概括,體現(xiàn)出作者獨到的語言功底。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語言表達是一個訓練重點,必要時,需要教師利用文章的字眼進行逆向語言訓練活動,化簡為豐,通過還原字眼內(nèi)容,引發(fā)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造活動,從而促進學生語用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仍以《小馬過河》的“唉”字為例,在學生進行角色沉浸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根據(jù)“唉”字,將小馬此刻的心里話“說”出來,即引導學生從小馬的角色出發(fā),寫一段小馬的自言自語,要充分體現(xiàn)小馬此刻的心理活動。
這個環(huán)節(jié)有機結(jié)合角色沉浸活動,并將閱讀和習作有機結(jié)合起來,引導學生從小馬的角度補寫小馬的內(nèi)心感受,不僅深化了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及對小馬角色的感悟,而且促進了學生語言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本課表達的思想主題、揭示的道理也在語言補寫中自然地得以呈現(xiàn),讓學生明白了光聽別人說,是難以得到正確答案,只有自己開動腦筋,才能找到克服困難的辦法。
結(jié) ? ?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親近語言,開展形式多樣的語言品味活動,讓學生從文本最基本的語言組織入手,于細微處探尋文本解讀的“秘鑰”,使紙面文字立體起來,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從而以字眼為切入點,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構建富有磁性的“言語場”,讓學生愛上閱讀,享受閱讀。
[參考文獻]
魏孫英.芻議小學語文字詞教學的開展[J].新課程(小學),2019(04):21-23.
郭蓓.優(yōu)化小學語文字詞教學“三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08):56.
林亞鳳.隨詞潛入文 釋義細無聲——詞語教學策略談[J].小學教學參考,2019(06):50-51.
張向紅.在語言的叢林中穿行——談小學語文品詞析句的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8(47):56-56.
湯淼.走入文本,品詞析句——小學語文語感培養(yǎng)策略之我見[J].新課程(小學),2017(11):17.
作者簡介:覃健芝(1984.1—),女,廣西桂林人,研究生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曾獲廣西小學語文教學課例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