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流
摘要: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其中以讀寫結合教學最顯著,讀寫結合教學法對促進小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思維導圖為例,具體分析了小學語文結合讀寫教學的有效性,以期能給大家提供更多的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 ?讀寫結合? ?有效性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學會引導學生將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作文中。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還是會出現教材和作文閱讀課分離的現象,最終導致讀寫分離的現象。目前,我國小學閱讀教學始終沒有走出讀寫分離的窘境。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遇到一些困惑。第一,由于低年級小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所以對閱讀普遍缺乏興趣,不能有效參與課堂教學;第二,學生只能粗略地理解閱讀文本的內容,甚至只能理解一些簡單的字詞和故事情節(jié);第三,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雖然教師采用了一些不同的方法,但小學生還是存在語無倫次和邏輯混亂的現象,甚至不能復述整篇課文的內容。正是因為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還不成熟,缺乏對閱讀的形象感知,所以他們才會在閱讀過程中出現各類問題,所以運用特有的工具對小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運用思維導圖促進讀寫結合教學
1.運用思維導圖更好地進行讀寫結合教學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整體認知水平較低,所以只靠教師的講解是無法寫出好文章的。而運用思維導圖,可以給小學生提供更加生動和直觀的學習方法。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造句,然后運用到自己的作業(yè)中。
2.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課前預習階段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課前預習階段,讓學生更好地感知閱讀文章的含義。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考初步畫出思維導圖,全面理解文章背景、主要內容和框架結構。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已經閱讀了一遍文章,并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全面梳理了所有內容,真正做到“心中有數”。
此外,學生可以趁機在思維導圖的內部標注出不理解的地方,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聽寫、思考和感悟。
3.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復習階段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課后的復習過程。一方面,學生可以運用思維導圖有效回顧整篇課文的內容,并更好地進行查缺補漏;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運用思維導圖梳理知識點,從而細化整個思維導圖的分支。同時,學生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全面總結整篇文章的內容要點,從而形成完善的知識系統(tǒng)。
三、將思維導圖引入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作用
1.有利于形成互動的閱讀課堂
將思維導圖有效引入小學語文閱讀課堂,能讓師生互動變得更加密切,最大限度地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思維導圖闡述自己的觀點,并在此過程中更好地取長補短,甚至可以在他人的建議下修改自己的思維導圖。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2.有效轉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教師可以有效運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教學設計的過程,轉變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模式。在第一遍閱讀文章時,學生往往能通過思維導圖更好地理清思路,并體會整篇文章的內容;在精讀文章時,學生往往能夠借助思維導圖不斷拓寬自己的思路,并通過聯系已有的知識模式有效完善知識結構。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思維導圖在引領小學生進行讀寫結合時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將思維導圖運用于預習、課堂教學和課后復習階段,都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達到提高小學生閱讀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段維清.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的知識可視化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5,(11).
[2]閆琳.關于我校小學語文閱讀考級的實驗與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6.
[3]李曉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能力的缺失及對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