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 萬明樹
摘 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是當前小語界最熱門]的話題。要真正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就得“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
關鍵詞:高效課堂;自主先學;合作學習;搭建舞臺;閱讀積累
當前語文教學存在“虛、鬧、雜、偏”四大重癥。要改變“高耗低效”的閱讀教學現(xiàn)狀,提高閱讀教學的時效,就必須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向40分鐘要質量,追求高效課堂。高效的課堂不僅關注教師講得多么精彩,更應該關注學生學得多么主動。怎樣才能使閱讀教學走向高效?
一、預習是前提
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必要途徑。因此,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應當認真抓好學生的自主先學,讓學生"先行一步”,做到有準備地聽課,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閱讀教學高效課堂的大前提。
1、精心設計預習提綱
提綱既對學生的“先學”起著決定性的引導作用,又對教師的“后教”有著質的規(guī)定性。精心設計先學提綱是轉變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先學提綱的設計要分層次,既要照顧一般的學生又要考慮有能力的學生;先學提綱的設計一-定要具體、明確,具有思考性、啟發(fā)性,學生一看便知道具體做什么,按照什么步驟去做。
2、重視檢查先學作業(yè)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他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茖W有效地指導學生先學,實質上是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推動學生主動學習。老師一-定要重視檢查,并及時反饋,逐漸讓學生在“自主先學中學會學習”。
二、合作學習是核心
學生的參與對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實踐證明,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小組間的合作學習,能夠顯著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如何組織扎實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呢?
1、組建小組
每個小組都是整個班級的縮影,各小組之間力量均衡,便于對各個小組的工作成效進行公平的比較和評價。同時,由于組內各成員在各個方面的差異,因此他們可以有效地開展互助與合作,最終促進組內每個成員在認知、情感、個性和社會交往各方面的提高。
2、合作探究
規(guī)范有序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能促進生生、師生間的多向交流,而且能有效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熱情。要做到規(guī)范有序,必須讓學生清楚合作學習的程序:①:老師分配各小組的“大任務”并提示學習的步驟;②領到“大任務”后,組長帶領組員按照學習步驟一步一步有序探究,確保每個組員都參與并掌握;③小組長給每個組員安排一“塊”小任務,組員積極為展示環(huán)節(jié)做準備;④小組長根據(jù)每個人的特點以及任務安排展示的次序。
3、匯報展示
合作學習是閱讀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小組匯報展示又是小組合作學習中的關鍵所在。對小組匯報展示要訓練有素。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多變地確定匯報展示的形式,使匯報展示成為課堂的一大“亮點”。
4、激勵評價
評價機制是小組合作學習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但要注意要體現(xiàn)"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理念;正視學生的客觀差異,側重于對小組集體的評價;評價的內容多元化。
三、搭建舞臺是關鍵
教育家杜威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缎抡n標》指出:課堂的舞臺上,主角將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和引導者。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積極為學生搭建各種展示才華的舞臺,包括聽、看、說、讀、思、寫、演等,激揚了學生生命個體的潛能和活力,使課堂真正地“活”起來。
1、搭建“看”的舞臺,讓學生的眼“活”起來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學習課文上的知識,還應該利用各種現(xiàn)代教學手段,把離學生比較陌生、久遠的閱讀內容轉化為生動的畫面或情境帶入課堂,給學生創(chuàng)造多看的機會,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用心靈去體會。
2、搭建“說"的舞臺,讓學生的嘴“活”起來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學習的助跑器。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欲望,開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要目標。在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從各個角度質疑,如此一來,學生的口動起來,問題多起來了,創(chuàng)新的思維活起來了。
3、搭建“寫”的舞臺,讓學生的手"活”起來
學生的“看”、“說”其實還是為寫服務的。其實,我們學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絕好的作文范文。多數(shù)單元的課文都是圍繞單元作文編排的,為作文服務的。在教學每一篇課文時,圍繞單元作文適時地滲透一些相關的寫作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四、閱讀積累是拓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閱讀是智力和思維發(fā)展的源泉,通過廣泛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使學生獲得知識底子、智力基礎,乃至情感、審美基礎。新標準則明確規(guī)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在400萬字以上”,由此可見,閱讀積累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是多么重要,只有保證了學生的大量閱讀,才能保證學生在課堂中的精彩,有了學生的精彩,才有了高效的閱讀教學。
1、誦讀經典,積淀生命的底色
經典誦讀具有激發(fā)潛能與智慧的作用,少年兒童是人生閱讀的黃金時代,應充分利用學生"記性好"這個閱讀生理優(yōu)勢,恢復“朗讀涵詠”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讓他們在基礎教育階段多背誦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多積累一些終生受用的文化知識。
2、閱讀積累,綻放生命的靈性
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實際上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在教師指導下,靠學生課外自學、自修而成。只有在長期的課外閱讀過程中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形成文化的積淀,逐步建構自己的文化。
總之,要真正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就得充分相信學生的潛能,讓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課前,科學地指導他們進行有效的"自主先學";課中,要敢于“把課堂還給學生”,切合落實小組“合作學習”,積極"搭建舞臺”,展示合作學習的成果,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課后,加強”閱讀積累”,保證學生的閱讀量,增加知識的厚度、深度和廣度。只要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堅持不懈地奏響這美妙和諧的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