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摘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不管是經濟形勢,還是科學技術,不管是個人的價值觀、理念,還是社會的價值準則都與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受大環(huán)境的影響,高校教育也悄無聲息的發(fā)生了變化,傳統(tǒng)的那種以老師為準的高校教育教學管理自然而然地不再合時宜,而是變得更強調人的作用,更多地提倡人本理念,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要以此為基準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管理。不管是對于教育者,還是對于整個社會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人本理念;高校;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
人是發(fā)展的基礎,沒有人一切都無從談起,一切脫離人去談發(fā)展的論調都是在沙地上搞建設。作為我國高等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高校教育在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成功的高校教育教學管理應該基于人本理念,能夠適應變化了的社會潮流,滿足當下需求,富有創(chuàng)新性,整合優(yōu)化各種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手段,調動人的積極主動性和能動性,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人的需求,充分發(fā)揮出人的潛力,科學合理地為高校教育工作、社會人才培養(yǎng)而服務。
1.當前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現狀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的教育教學管理還處于單純的管理階段。
首先,高校管理者更多地對學生采取或松或緊的監(jiān)督、約束,制定出各種各樣條條框框的規(guī)章制度用于制約學生,一切管理措施都以學生服從、配合為目的,而沒有必要的服務意識,對學生的實際需求視而不見,這種管理模式下,管理者、教師與學生是割裂的,彼此之間只有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其次,教師在課堂上也更多地處于照本宣科的狀態(tài)。有一部分教師數年如一日地拿著同一本教材用同一種方式上課,所講的內容甚至已經是完全不符合現狀,多年來沒有任何改變,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他們熱衷于參加各種各樣的評級、做課題,而對已經多次變化的學生和大環(huán)境視若無睹,只將授課當成了應付差事。從長遠來看,這樣僅有管理而沒有服務的管理模式僅僅是方便了管理者,而對于管理主體的學生卻并無太多助益,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需求,沒有尊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不能調動起學生的能動性,自然得不到學生的認可與配合,最終也必將損害到學校的權威與發(fā)展。
有創(chuàng)新,才有真正的成長。作為高校管理者,在教學管理中,要與時俱進,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堅定不移地堅守人本理念。
2.什么是人本理念
所謂人本理念,就是指以人為本的理念。教育本就是一種以人為核心的活動,其出發(fā)點和目標是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求的現代化人才,其對象是作為人的學生,一切手段的實行原則都應符合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教育教學管理也是如此。當多數人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教育教學管理也應該隨之發(fā)生改變,以滿足發(fā)生變化了的人的需求。
相應的,在高校的教學管理過程中,人本理念就是以管理對象——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從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長遠發(fā)展出發(fā),尊重學生的需求,并將這個理念貫徹到學校教學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在對所有學生采用方向統(tǒng)一的管理模式的前提下,承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彈性地采取高效的管理方法,促進學生的良性發(fā)展。
3.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
(1)吸引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主動性。毫無疑問,當前的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多數都是以學校、教師為主導的。不管是評價標準,還是課程選擇、安排,亦或者課外實踐活動的安排、學校設施的增減、學生管理等對學生的主導性的考慮都是不足的。但是學生是有獨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必將影響管理成果。高校管理者應該適當退出,賦予學生主導性,尊重學生的合理意愿和要求,讓學生愿意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比如,多設置一些能夠迎合當代社會的課程,采用一些先進有趣的授課方法,吸引學生在完成必要的課程以外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改變學校的考核標準,充分注重實踐活動,以學生的參與度和參與成果為準進行對學生的考核與評價,并對學生給予專業(yè)的引導和積極地激勵,賦予學生充分的成就感和激勵作用,讓學生有足夠的動力和信心參與到活動中去,真正地從實踐中學到東西??傊痪湓?,學校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從學生的角度來設置管理條例和方法,引進新的符合學生需求的方法與課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自覺自動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強化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是學校教育活動和管理工作的直接實施者,教師的熱情、責任心、能力高低都極大影響著教學管理工作的結果,好的高素質的老師,往往更容易吸引更多學生投入該課程的學習中去,而教學能力底下、管理能力不足的老師則更容易遭到學生的不滿。所以,在高效教學管理工作中,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高校管理者要從制度層面做好篩選工作,鼓勵教師們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積極主動探索更好的更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給予那些優(yōu)秀的教師以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平臺,而及時淘汰掉那些不思進取、應付工作和學生的教師。必要的時候,可以啟動學生評價機制,即將學生對老師的評價納入對教師的考核標準中去,真正地挑選出那些具有高度責任感、熱愛教育事業(yè)、能力出眾的教師,以便對學生進行更好的管理和引導。
(3)增強服務意識。追根溯源,高校的存在本就是為了服務于大眾,服務于社會,也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高校管理者在對學生進行科學管理的同時還要有服務意識。比如,設立心理輔導處,經常深入學生宿舍和課堂,與學生交談,及時發(fā)現那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并為其提供專業(yè)而及時的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聘請相關領域內的行業(yè)專家為那些希望獲取相關知識的學生們開辦座談會或講座、沙龍等;為那些即將走入社會的畢業(yè)生們提供畢業(yè)實習、面試等方面的實用培訓。其實,不管是什么方法,其宗旨都是想學生所想,關心他們所關心,提供他們所需,實實在在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獲得提升,這樣,高校本身也能夠打造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人才。
結束語:
在高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管理者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以人本理念為一切工作的重要的行為準則和指導思想,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從社會的發(fā)展要求出發(fā),人性化、科學化、高效化地進行管理和服務,真正地做人的教育、人的管理,促進學生的科學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為社會和大眾培養(yǎng)出更多的有素質、有文化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為社會的發(fā)展進步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王朝陽.對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的思考[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2(11).
[2] ] 張丹.新形勢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現狀與機制創(chuàng)新[J].科技風,2016(20).
[3] 洪志忠.高?;鶎咏萄惺业难莼c重建[J].大學教育科學,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