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力恒?哈哈夏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高速發(fā)展,微博、微視頻等使用越來越普遍,“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微課模式,激發(fā)起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視頻、練習等各種形式引導小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提升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構(gòu)建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關(guān)鍵詞:微課;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小學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涉及知識面廣,要求學生在掌握基礎的知識內(nèi)容外還要在學習過程中完成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了解課文背后的內(nèi)涵和意義。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擁有很鮮明的年齡、心理特點、好奇心強、活潑好動、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短,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位置,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特點和認識水平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才能構(gòu)建出高效的課堂教學。
1 解讀“微課”
“微課”是指以微視頻為載體,將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或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用數(shù)字化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微課”教學模式有別于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限制,輔助老師創(chuàng)設出更加真實立體的教學情境,化解了知識的重難點,更能發(fā)揮出學生的自主性,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起到了顯著的作用。
微課由微視頻組成,通常時間較短,一般5-8分鐘,主要針對某個知識內(nèi)容進行深入講解;容量也較小只有十幾兆,方便學生進行存儲;學生可以在微課的輔助下進行預習和復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于重難點問題可以做到隨時隨地觀看和學習。
2 利用“微課”構(gòu)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具體實施策略
2.1 利用微課,激發(fā)起小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要在激發(fā)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借助微課來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出貼近小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的教學情境,來吸引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比如學習一年級《靜夜思》這首詩時,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很難理解古詩的意境,這時老師可以借助微課來用生動的視頻刺激小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或者用動畫的形式為學生展示出這首詩的意境,幫助小學生走進古詩描寫的意境中,感悟到作者的情感,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又比如學習二年級《難忘的潑水節(jié)》這課,小學生對課文中描寫的傣族潑水節(jié)故事很有興趣,但是由于生活實踐少,很難通過文字對傣族潑水節(jié)擁有形象、立體、深刻的認識,老師就可以借助微課來為學生重現(xiàn)潑水節(jié)的一些節(jié)日場景,讓學生對文章深入理解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提升了小學生對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人情的探究興趣,促使小學生在求知欲的指引下完成了自主學習。
2.2 巧用微課,突破小學語文學習的重難點
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活經(jīng)驗少,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 抽象思維能力也較弱,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一些重難點問題小學生理解起來有偏差,很難準確掌握。將微課模式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用形象直觀的視頻資料來代替枯燥的文字描述,降低了小學生的理解難度,在微課下小學生更加積極的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使課堂教學“活”了過來。
比如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時,課文對錢塘江大潮的潮來時景象描繪得有聲有色,讓人如臨其境,也是這篇課文中的重點部分。為了能夠增強學生的感受,更加深刻的體會到觀潮的震感,老師可以在課前準備 “壯觀的錢塘江潮”的微課視頻。在進行課文講解時,先為學生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讓學生通過山崩地裂、悶雷滾動的響聲讓學生展開想象,接著通過播放潮來時的視頻,讓學生對觀潮有了整體的認識,然后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來觀看來潮的視頻,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文章中錢塘江觀潮的壯觀場景。通過聲像并茂的視頻資料,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在感官刺激下完成了知識重難點的學習,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
2.3 運用微課,進行教學拓展延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是單純的教會學生課本內(nèi)容,更多的知識蘊藏在生活中,很多時候?qū)W生在學完一篇課文中仍然意猶未盡,這時就需要小學語文老師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引導學生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講學習向課外拓展和延伸。老師可以利用微課,做好課內(nèi)外知識學習和運用的結(jié)合,調(diào)動起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學習《趙州橋》這篇課文時,老師制作趙州橋的相關(guān)微課資料,結(jié)合微課內(nèi)容引導學生思考:趙州橋為什么被稱為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除了趙州橋,你參觀過哪些歷史文化遺產(chǎn)?并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印象深刻的古建筑。這樣將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結(jié)合起來,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實現(xiàn)了課文外知識的融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總結(jié),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微課”模式,使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化被動為主動,將抽象化為具體,降低了知識的理解難度,同時也豐富了課堂內(nèi)容,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實現(xiàn)了高效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邱林炎.運用微課構(gòu)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實踐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7(10).
[2] 劉玉鳳.淺析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J].魅力中國,2013(34).
[3] 周桂香.“微”中見大:讓微課成就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中國教師,2017(12).
(作者單位: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富蘊縣吐爾洪鄉(xiāng)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