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峰
摘要:在推行素質教育的當前社會,初中生物學科也要向素質教育的方向發(fā)展,傳授更專業(yè)的生物知識,努力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的生物領域人才。生物是一門細致研究生物體的課程,主要包括研究生物體的起源、構成、發(fā)展、變化、應用等,具有很強的人文性與實踐性。初中生物的學習是為高中生物的學習打基礎,學生在以后的生物學習中會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因此學生需要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以興趣為引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關鍵詞:初中生物;自主學習;重要性;策略
生物是初中教學的基礎學科,同時初中階段又是學生剛剛接觸生物學科的開端,所以在學生剛接觸該學科時就做好相應的引導和重視,對于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綜合成長具有一定的啟蒙作用。所以,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就要讓學生愛上生物課,再引導學生自覺地去學習和研究,逐漸形成生物思維,這樣才能提升學習效率,并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一、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
1.學生對生物學習認知不足
初中教育中,語數外三門學科占據的課程比例較大,同時老師對于三大學科的強調也要比生物學科強,導致學生在初中生物學習中,對于其認識存在偏差;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并沒有認識到除了語數外三門學科外其他學科的重要性,在這樣錯誤的認知狀態(tài)的指引下,學生自認而然就對初中生物的學習重視度不足,甚至在缺乏老師監(jiān)督的情況下,學生在除課堂時間下,都不會主動學習,進而影響教學效果。
2.生物教學模式陳舊
初中階段學生面臨中考的壓力,學校的課程設置就以服務考試為中心。這樣,教師的授課理念也就是服務考試。體現在課堂教學實踐上,就是過于偏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考什么講什么,拓展設計少,實踐操作力度不夠。如此的教學方式不符合學科定位的特點,對于教學大綱的理解也有失偏頗,學生并不能準確掌握學習重點,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足,學習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差強人意。這對于學生探究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不利。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
1.營造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
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如果處于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能夠降低心理壓力,在學習中會有激昂的斗志,為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奠定基礎。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課堂的主導者是教師,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所以課堂氛圍比較緊張,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失去學習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專注于授課,要打造輕松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重視對學生的情感關懷,還要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在教學中投其所好。另外,教師要改善自己的教學觀念,善于應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并根據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做好與學生的互通互動,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生物知識,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能力。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觀察能力
對于初中生來說,進行生物的學習大都是學習理性知識,但是并沒有上升到感性層面,這是因為學生只是通過學習文字內容了解生物知識,而忽略了生活中對動植物的觀察。因此,教師需要在生物教學中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實現自主學習的目的。教師不僅可以在教學中向學生展示生物的圖片和模型、標本,還可以把課堂延伸到課堂之外,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比如學習《傳粉與受精》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來到花的海洋,讓學生近距離觀察蝴蝶、蜜蜂是怎樣幫助花朵進行傳粉的,通過學生的仔細觀察就會更加深刻地領會書本中的知識。但是在學生觀察之前,教師需要像學生提出幾個探究性的問題,進而避免自主學習中出現盲目性。
3.加強學生之間相互交流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自己無法琢磨透徹的問題,這時,學生就會產生放棄的心理,教師的鼓勵與幫助在這一時期尤為重要。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解決學生的問題,其一是詢問學生對于這個知識點不理解的點,進行一一講解,但這種方式使知識講解出現片面性、不完整性等問題,容易造成學生對知識掌握不明的情況;另一種方式是教師鼓勵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對于不理解的知識點進行討論學習,通過這樣的小組學習,學生之間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最后每組總結這個小組還有疑問的知識點,教師進行統(tǒng)一的知識講解。這種形式的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且學生可以通過自主的討論與交流,學習生物知識,這可以給學生帶來成就感。
4.重視實驗教學,開拓學生的視野
百聞不如一見,讓學生實際觀察獲得生物學知識,遠比背課本,看黑板來和直接,適合生物科學的學習規(guī)律。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生物實驗,以此引導學生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可以讓學生自己熟悉實驗器具,親自操作實驗,與小組成員共同進行研究和探討,是獲得知識過程,也是動物能力提高的過程。例如,在學習“葉在光下制造淀粉是”時,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熟悉實驗步驟,再幫助學生完成實驗;學習“種子萌發(f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在家測小麥種子的發(fā)芽率,完成實驗。實驗教學可以提高初中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認知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學生需要擁有自主學習能力,而這種能力的養(yǎng)成需要建立在學科優(yōu)勢的展現過程中,需要建立在學生有學習需求的基礎上。老師要給學生搭建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差異,以榜樣的作用鼓勵學生,給學生樹立自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新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周春香.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J].新課程導學,2017(17):85.
[2]李學友.論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新課程,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