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祥云
【摘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一些傳統的教學方式也面臨著新的改變。教學工作中要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則起到引導作用,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初中語文教學中,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生活角度學習語文知識。本文將淺談從生活角度學習初中語文的意義,主要分析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利用生活化開展教學,期望與相關人士進行交流探討。
【關鍵詞】 ?生活角度 初中語文 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6-226-01
引言
初中語文的學習難度較其他課程來說并不高,但是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還是要重視方式方法,將語文視為文學藝術來對待。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蘊含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這些豐富的經歷都可以當做學生的語文素材,便于學生對于初中語文的深入學習。新課改要求,要全面推進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利用從生活角度進行語文教學的辦法,就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更符合新課改的發(fā)展要求。
一、從生活角度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意義
從生活角度對初中語文進行教學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學生通過從生活角度出發(fā)去學習語文,能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經歷去學習語文知識,引起了學生對語文教學內容的“同感”,容易引起學生之間的共鳴,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講到《春》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自己對春天到來時的感悟,能聯想到哪些詩句?是否對詩人的描述有認同?讓學生抒發(fā)完對“春”的感悟后,教師再引導學生了解新課文現代文人眼中的“春”。通過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春”各抒已見,可以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的作用。另一方面,學生從生活教學出發(fā)學習語文,還可以將語文知識中獲得的感悟帶入到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能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比如講到《三顆枸杞豆》時,學生認識到三叔年輕時和年老時的性格反差,就會聯想到生活中的自己是否積極進取,是否虛度光陰,以此能幫助學生自省,有助于學生轉變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習慣,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二、從生活角度開展初中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
(一)將語文教學內容用多種形式表現出來
語文教學內容中有很多形容景色、人物、年代和歷史事件的文章,為了使學生加深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文章后將自己想象中的文章景色表現出現。表現形式可以是手抄報、繪圖、詩句或者是舞蹈,教師不限制表現形式,可以給學生發(fā)揮業(yè)余愛好的機會。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就會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結合生活經歷融匯到一起,創(chuàng)造出一個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將教學內容表現出來,不僅能迫使學生投入到對課文的理解中,還能促進課堂上的學習氣氛,利用初中生個性鮮明,活潑好動的特點,使學生投入到語文教學中,讓教學效果逐漸改善。比如講到《蒲柳人家》時,課文內容對運河的風景做了細致的描繪,提到了“豆角秧”、“花藤蘿”、“運河灘”等。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將自己理解的運河風光和人物特征繪制出來,在班級上做展示。這樣就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加深了學生對《蒲柳人家》這篇課文的理解。
(二)讓學生將生活經歷和課文內容做對比引發(fā)感悟
初中語文教材內的文章,都是經過反復精煉美化,文章對于字、詞、句的使用都非常經典。但是教師用傳統的教學辦法講一篇課文時,只是起到了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作用,學生對于文章蘊含的情感卻難以理解。要想讓學生對作者的文字感同身受,引起更深的感悟,就要利用從生活角度學習語文的辦法,在學習課文前教師先提問,讓學生對問題展開思考,然后帶著自己的感悟去學習課文。比如講到《背影》時,以往的教學辦法是先讓學生通篇朗誦,隨后逐段分析文章大意,最后默寫字詞。對于文章作者的內心感受,教師會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難以進行獨立思考。對于這種弊端,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回憶一下自己看到的父親背影是什么樣子?最近一次看到父親的背影是什么時候?當時都發(fā)生了什么,那一瞬間內心有什么想法?學生進行思考后,再去讀課文,就會靜下心去體會作者的感受,再聯系到自己父親的背影,會產生不一樣的情感。將生活感受和語文學習感受想結合,帶著生活感悟去學習語文,能挖掘出學生內心的情感,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能使學生的情感更加細膩,更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感人之處。
(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會課文內容
學生對于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會產生更多的感悟,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課文內容做實踐,將實踐中產生的想法帶入到對課文的理解中。比如講到《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生活中自己的母親,比如母親的職業(yè)、母親每天是如何安排時間的、母親是如何關心照顧自己的,然后要求學生在家中為母親做一次“服務”,為母親捶背、洗衣等。通過生活中的實踐,讓學生去認真地觀察自己的母親,感受到母親對自己的愛,再把自己的感悟帶入到對課文的學習中。通過這種先實踐后學習的方式,學生會對“母親”這一話題產生共鳴和情感反應,對于理解課文,深度學習課文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結束語
從生活角度出發(fā)學習語文,是對學生成長和語文教學都有益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將生活中的感受融入到語文學習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反之,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學習到的人生態(tài)度和情感表達方式,也一樣能給學生的成長之路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傊處熞匾暽罨虒W的辦法,給學生實踐和觀察生活的機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更大的收獲。
[ 參 ?考 ?文 ?獻 ]
[1]牛寧寧.捕捉生活元素,找尋別樣趣味——初中語文生活化教育理念研究[J].學周刊,2018(2):116-117.
[2]謝喬宏.淺談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生活化[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2):92-92.
[3]董亞梅.初中語文如何實現生活化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14):106-106.
[4]畢敬國,唐利霞.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探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5):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