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付梅
【摘要】 ?班級文化是班級管理的靈魂,是班級健康發(fā)展的基礎。本文主要從班級教室布置、班級人文文化和精神文化角度對班級文化建設進行探討,以促進班級管理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 ?班級文化 教室布置 精神文化
【中圖分類號】 ?G635.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6-138-01
簡單地說,所謂班級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班級師生通過教育、教學與管理活動,創(chuàng)設和形成的精神財富、文化氛圍以及承載這些精神財富、文化氛圍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tài)。班級文化構成了班集體形成和發(fā)展最穩(wěn)固、最有活力的基礎,體現(xiàn)了一個班級特有的風格。它是班級的靈魂所在,是班級存在和發(fā)展的動力與成功的關鍵,對于小學生的教育和學習,成長和成才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班主任是自己所在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設計者和實施者,應該從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健康成長的人文角度出發(fā)去營造具有人文關懷特性的班級文化。下面我結合自己當班主任的經(jīng)歷,談談班級文化建設的幾點經(jīng)驗。
一、以“溫馨”的教室環(huán)境感召人
班級教室環(huán)境是班級文化建設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級教室的衛(wèi)生狀況、設計、布置以及班級的教育設施等等,是班級文化最直觀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是一個班級精神面貌的具體反映,也是衡量一個班的班級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一個集教育性、美觀性與發(fā)展性為一體的班級環(huán)境,能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和交際的良好場所,也能促進班級文化的有效形成。我擔任班主任常常會對班級的環(huán)境布置進行初步的構建。首先是凈化教室。做到窗明幾凈,一塵不染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班級的老師和學生都能持之以恒地與不講衛(wèi)生的習慣作斗爭,真正養(yǎng)成良好的“環(huán)?!币庾R。我要求我的班級在衛(wèi)生方面要達到如下標準:
(1)教室內無蜘蛛網(wǎng)、球印、腳印;
(2)教室內的門、窗、桌椅沒有損壞的痕跡;
(3)墻面、桌椅面沒有亂涂亂畫亂貼的情況;
(4)教室抽屜內無垃圾堆積的現(xiàn)象;
(5)衛(wèi)生工具在指定位置擺放整齊,紙簍內垃圾要勤倒,不允許出現(xiàn)溢出現(xiàn)象;
(6)放學后,統(tǒng)一將椅子塞到桌子下面,桌子前后左右對齊等。
實施這一要求的過程,不僅是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的過程,而且是一個教育的過程,是一個創(chuàng)造新的文化和文明素養(yǎng)的過程。其次是美化班級。在五花八門的美化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通病,即這些美化往往只體現(xiàn)了一個淺層的裝飾性,而未能包含審美教育的功能。裝飾性固然能產(chǎn)生視覺上的快感,但它只是審美教育價值的很小部分。
二、以多彩的人文建設豐富人
班級人文建設主要指班級開展的各種文化活動。它是班級文化中最活躍的教學作風和管理水平,是班級精神和群體意識的動態(tài)反映。比如,在前面黑板的左下角,班級特地開辟了一個“名言角”。按學號,每天由一名學生將自己尋找到的認為有意義的名言警句工整地書寫在“名言角”內,利用每天晨讀課的2分鐘時間,由摘選同學帶領大家一起學習這句名言,并要求每人準備一本名言簿,逐日將每日一句名言摘錄在本子上。學習——則警句,一句名言,對學生的思想變化或許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每天堅持不懈,必然會對學生思想的變化、世界觀的形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室文化建設的功能在此就完全呈現(xiàn)出來了。
三、以高尚的精神文化引領人
班級精神文化是指班級所形成的價值觀、道德觀、行為方式、人際關系、集體輿論以及各種認同意識所表現(xiàn)出的文化形態(tài),它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和深層結構要素,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班級精神文化的主體是班風,優(yōu)良的班風能在班級成員的心理上產(chǎn)生一中內在的激勵因素,從而增強班集體的向心力和歸宿感。一個班級就好像一個戰(zhàn)斗的集體,需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迎接一次又一次挑戰(zhàn),而一盤散沙是毫無戰(zhàn)斗力的。因此,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我特別往重培養(yǎng)班級的凝聚力。蘇徽姆林斯基說過:“集體是教育的工具” 。班級的向心力就是一股強大的無形力量,會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起著巨大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激勵和制約作用。加強班級的凝聚力,首先必須建立起強有力的小干部隊伍。一個成功的班集體,除了要有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外,還必須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隊伍。要多方了解,精心選擇。選出之后,就應十分注意發(fā)揮他們各自的才能去組織和管理班級同學的學習與生活。應大膽放權給他們,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與工作的積極性,使他們有個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 真正成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與班級的中堅,而不是成為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傳話簡。第二,班主任要尊重學生。韓愈曾有“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之說。作為教師,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我們班有一個“溫馨工程”。在平時的生活中,教師要平易近人地對待學生,要在自己的點點滴滴的近乎是煩瑣的小事之中,叫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學生病了,心里遇到想不開的疙瘩了,經(jīng)濟上遇到困難了,情緒上失意了,這些時候,是最需要老師給予關心的,對他們在此時給予幫助,常常會密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只要班主任能真情付出,學生必然會真心相報。這將是凝聚力最豐富的源泉。學生們之間,平時也要求多關心,多鼓勵,比如同學生日大家同唱首祝愿的歌曲,為困難的同學獻一點愛心,都是很好的辦法。從心理上、生活上的小事著手,關心彼此,努力讓別人因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快樂。再次,要使班級有凝聚力,重要的一點,班級必須具有共同的目標。當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共同努力的時候,人才會走得更近,心才會靠得更攏。
總之,班級是學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識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體質的培養(yǎng)地,是心靈的歸宿地。班級文化建設因而顯出極其的復雜性和重要特性,僅僅靠全班同學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社會的榜樣支持,學校的活動支持、家長的教育同步支持,只有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成班級文化扎實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