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琴 張根榮
【摘要】 ?數學作業(yè)訂正是學生學習效果反饋的重要途徑,作業(yè)訂正的提質增效有很多因素取決于學生與教師雙方的態(tài)度和觀念。在作業(yè)訂正走向策略的常規(guī)性教學活動中,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會讓學生的數學生命變得豐潤盈澤。訂正,是修業(yè),更是修心。
【關鍵詞】 ?數學作業(yè) 釋疑訂正 責任意識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6-042-01
一、前言
數學作業(yè)訂正是學習效果反饋的重要途徑。課余時間,常常能看到較為“壯觀”的場景:學生們排著隊,閑聊著,等待著老師的面批。好不容易輪到面批了,老師簡單的兩句問話“錯哪里了?”“為什么錯?”就問悶了一批學生,他們往往支支吾吾,說不清個所以然。很明顯,這批學生是“為訂正而訂正”的!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數學學科,也廣泛存在于其他考試科目學科。
針對這一現象,筆者試圖通過分析尋找其中原因,尋求破解“為訂正而訂正”現象的方法,探索課后訂正中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路徑,冀望學生達到“為釋疑而訂正”的自我責任回歸,并形成習慣。
二、“作業(yè)訂正”為何而來
1. 學生為什么而批
修正錯誤是一項作業(yè),總要完成。學生主要有三類心態(tài)表現:一是認真訂正,真想把不懂的問題搞懂,學習是積極的;二是應付完成面批,“露個臉”,表示態(tài)度是端正的;三是被老師重點點名的,是被“拖”來的。據觀察,不愿意不積極訂正作業(yè)是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這說明學生缺乏基本的責任意識。
2. 教師為什么而批
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反映了學生還有沒搞明白的知識。老師希望學生們都能把不懂的弄懂,理想著通過面批來達成,課后的“壯觀場面”也由此而來。觀察發(fā)現:老師們主要是通過“1對1”的形式逐一面批的,學生們面批的是“任務”,老師們批改的也是“任務”。當然,其間也有老師與學生的問與答,也有老師的耐心講解。但是,總體來說這種“任務”驅動模式批改效率偏低。還觀察到:當老師批閱一個學生時,其他學生在干什么呢?——閑聊,嘻嘻,發(fā)呆…這批學生等待的時間遠遠大于批閱的時間,這也說明了批閱效率的低下。
可見,作業(yè)訂正的提質增效有很多因素取決于學生與教師雙方的態(tài)度和觀念,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理應引起高度關注。
三、為釋疑而訂正
訂正作業(yè)的本質是改正,是借題目來消除認知及理解中的疑難。筆者認為,“課后訂正”更為確切地表述應該是“課后釋疑”?!盀獒屢啥喺笔亲儽粍尤蝿諡橹鲃有膽B(tài),更能體現反饋環(huán)節(jié)的本質。
面批形式可以通過變動一下方式,讓面批真正成為釋疑。老師可以讓有相同錯誤點的幾個學生組成小組,通過“1對多”來抱團釋疑。通過這樣的方式,很快可以變長長的隊伍為一個個小組。“1”可以是老師,更可以是學生。尤其要讓學生充當小老師角色,這不僅可以提升主講學生的表達能力,加深其對所講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更是讓“多”位學生肅然起敬,增強其認真聽講、盡快搞懂的動力。此時的老師隱身在旁,可以細致觀察臨時組成的各個抱團小組釋疑進展,必要時及時進行點撥。同樣的釋疑語言,變老師1人主講為學生多人主講、老師點撥,產生的價值更高了,效率提高了。
在作業(yè)訂正走向策略的常規(guī)性教學活動中,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助力學生“為釋疑而訂正”的自我責任回歸。
四、責任培養(yǎng)策略
馬克思說,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必須做,但你不一定喜歡,這就是責任的涵義。訂正是學生分內應做的事,是一種責任。但往往最應該做到的事,也是最難做好的。所以,我們老師可以通過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來促進學生訂正行為的自覺性,從而讓“為釋疑而訂正”真正實現。
1. 深識責任。老師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身邊小事的細節(jié),隨處可以為學生挖掘解讀責任的重要性;安排閱讀、視頻等方式,用正面案例讓學生沐浴責任的光輝,用反面案例敲響沒有責任意識的行為所帶來后果的警鐘……訂正就是一種責任,能激發(fā)自身原始向上的動力,是發(fā)展自我的機遇,也是自我反省的能力。
2. 明確要求。每天都有新的訂正,只有明確訂正制度及要求,才能保證在此過程中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當天的訂正應當天結束,學生就應合理安排好時間,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3. 營造氛圍。每天及時表揚訂正到位的同學,讓榜樣的力量持續(xù)在班級中發(fā)力。營造“不怕不會,只怕不干”的積極訂正氛圍,增強學生們的自信心。“不會”,因有人幫助而不焦慮;“不怕”,因可以挑戰(zhàn)自我而珍惜機會。
4. 感悟收獲。每天在行動中不斷感悟收獲:通過“1對1”到“1對多”的批閱方式改變,學生們的相互討論解決疑問,是一種互幫互助,團結友誼的品質得到了加強?!安慌虏粫?,敢于直面自己的不會,是一種勇氣,通過努力變“不會”為“會”,意志得到了加強。“1對多”的主講員,隨時面臨被更多的“1”問悶,隨時有被替代的可能,激發(fā)了競爭,公平得到了體現。
5. 養(yǎng)成習慣。每天的訂正都在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為了使課后釋疑更有效,老師可以讓每位學生整理錯題成集。在此基礎上,另外安排時間進行小組交流,互看糾錯,讓訂正反饋環(huán)節(jié)登上一個更高層次。在不斷增強責任意識的基礎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才有可能實現。
五、結束語
課后作業(yè)訂正釋疑不只是訂正而已,作業(yè)訂正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是學生重新獲得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業(yè)訂正是一種責任,體現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責任擔當;作業(yè)訂正是一種能力,折射老師“教”和學生“學”的反思力培養(yǎng)的過程。
責任是學生持續(xù)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和不斷促進進一步學習的可靠保證,事無大小,責任在心。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從平時熟視無睹的小事育起,從課堂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用心設計育起,從課后作業(yè)訂正的釋疑解答中育起。訂正,是修業(yè),更是修心!
[ 參 ?考 ?文 ?獻 ]
[1]張艷香.從品德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J].課程教育研究,2017(05):75.
[2]陸嘉欣.中小學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一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總課題組,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