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足球事業(yè)的發(fā)展,強化全民身體素質,國家明確提出在各大學校中要落實好“校園足球”的政策,校園足球的開展對于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身心健康、個性塑造等意義重大,因此如何將這一政策落到實處值得探究。文章也將從中學體育教學中“校園足球”的推進意義著手分析,進一步提出幾點推進策略。
關鍵詞:中學體育;校園足球;推進策略
基于全民健身運動,且為了相應國家足球事業(yè)的發(fā)展,校園足球活動正在火熱推進中。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理應落實好這一國家政策,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多為學生提供練球的機會,既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并立足學生的學習水平,采取更多靈活化和趣味化的教學活動,方可讓學生掌握好關于足球的相關知識技巧,并對足球產(chǎn)生熱愛。當然,這項政策正處于初期實施階段,尚存在諸多不足,所以中學體育教師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調(diào)節(jié),才能讓校園足球真正落到實處。
一、中學體育教學中“校園足球”的推進意義
近些年來,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上漲,對于學習需求度也愈來愈高,既重視學生的知識汲取,更重視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如個性發(fā)展、興趣培養(yǎng)、強化體育訓練等,特別是在講究“拼學業(yè)”“拼成績”的時代下,學生多數(shù)時間都在課堂或是培訓教室里度過,能夠參與集體活動的時間也被逐漸縮短。若能在體育課堂中開展足球教育,既可強健學生體魄,還可讓學生放松心情,暫時放下學業(yè)和生活壓力。這對于學生品格的塑造、團結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與積極樂觀態(tài)度的形成意義重大,這也符合正值青春叛逆期的教學方式。其次,長久以來,中國足球運動遭受國人乃至外國友人的吐槽說道,因為中國足球運動發(fā)展的確差強人意,這與一個大國的形象十分不匹配,國足運動的開展對于增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愛國熱情意義重大,且中國本就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足球迷更是不分男女,數(shù)量非常多,推進校園足球的開展,既是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更是每個國人的渴望。中學生接觸并接受比較科學、全面和系統(tǒng)化的足球教育,既可培養(yǎng)學生的足球熱忱,還能為中國的足球事業(yè)輸送更多的儲備人才,為國足的未來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中學體育教學中“校園足球”的推進策略
(一)游戲化教學,深入了解知識技術
雖已升入中學,但學生的年紀還不大,開設游戲教學將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足球學習之中,教師也可借此讓學生對足球相關知識技術做個深入了解,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踢球技巧。例如,在踢球準備階段,教師就要盡量避免采取跑圈等枯燥方式,這只會讓學生產(chǎn)生反感之意,教師倒不如采取曲線運球接力等趣味游戲,還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進入足球學習狀態(tài),使其在輕松氛圍中展開體育訓練。同時,還可將足球技術融入到游戲之中,如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然后每組設一個組長,每組隊員進行曲線傳球接力,最后一個隊員至關重要,擔當著射門的重要職責,每個成員都能精準接到球記1分,兩個人沒接到倒扣1分,射中球門記3分,通過這樣的游戲練習模式,既能幫助學生掌握有關于足球的基本技術,還可進一步增強足球練習的強度。除此之外,傳球游戲還可如此進行,即讓10個學生圍成圈,其中一個拿球,教師吹響哨子即開始傳球,每個學生可將球傳到左右兩邊任意一個人,當哨聲再次響起時,傳球結束,腳下的球沒傳出去者極為“敗”,值得注意的是,每個學生能碰到球的次數(shù)僅有2次,若超出這個次數(shù),也被判定為失敗。通過這一教學模式,不僅能訓練學生現(xiàn)場應變能力,還可鞏固學生的足球戰(zhàn)術。
(二)實踐性教學,加強學生實戰(zhàn)體驗
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無論學習什么知識,最終目的都是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足球學習亦是如此,只要將理論技巧與實戰(zhàn)體驗有機結合,才能讓校園足球在學校里徹底推廣開來。所以,教師在講解動作技巧時,就盡量以簡潔易懂的語言突出重點。在講解并示范完后,也要立即讓學生進行訓練,遇上高難度動作,難以展示出來的,教師則可借助多媒體進行動態(tài)呈現(xiàn)。例如,教學“腳內(nèi)側傳球”時,教師便可設計出多個環(huán)節(jié),即原地傳球、助跑傳球、對手傳球停球、運球再傳球等等,每實踐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都要給足學生一定的時間,不要操之過急,徐徐而圖之,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而教師則要在一旁指導,實施點撥錯誤,針對不同學生的發(fā)展展開相應的輔導。
(三)針對性教學,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勢特長
作為團體運動,足球運動是需要各個成員之間共同努力與配合的,不管是展開練習還是競賽,都必須立足團結合作精神。值得注意的是,每個團員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個性特長,學習水平也不盡相同,教師教學必須遵循以優(yōu)帶劣,差異化和針對性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獲得相應的發(fā)展。也就是說體育教師必須充分挖掘出學生的個性特長,例如:有些學生進球率非常高,且能夠準確控制好自個的踢球力度、角度;有的則是掌握一定的傳球技巧,能很好地配合隊員......對待這些個性發(fā)展的學生們,教師便可據(jù)此來展開差異化的訓練模式。即在強化學生們團結協(xié)作的同時,注重發(fā)揮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特長,諸如具有較強防守力的學生,教師在課堂上便可要求進球率、傳球技術較強的學生一同練習,讓擅長防守的學生能從中學習到當對方做出假性動作時,該做出怎樣的反應,而對手又是如何進球的,怎么接球才能減少受傷的幾率等等,通過這一訓練進球生也能掌握住一定的進球技巧,學會做出假性動作以進球,傳球生也漸漸提高自個的配合力度,一練多得!
結束語: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推進“校園足球”不僅有益發(fā)展學生的身心健康,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我國足球事業(yè)的發(fā)展,為國足儲備了一定的人才數(shù)量,現(xiàn)實意義重大。因此,作為中學體育教師,必須要立足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因材施教,設計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足球學習熱忱,讓學生在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足球訓練,真正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復合人才。
參考文獻
[1]朱春桂.中學體育中的”校園足球”發(fā)展探討[J].考試周刊,2016(90):110-110.
[2]金生.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校園足球”發(fā)展思路探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5(3):100-100.
作者簡介:羅藝華,男,1975.7,漢族,籍貫:廣東,本科學歷,中學一級職稱。主要研究方向:初中體育教育。郵編529808。工作單位: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qū)外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