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視其他方面的塑造和培養(yǎng)。我國提出了“文化強國”的戰(zhàn)略,十分注重學生的語言文字素養(yǎng)。而提升學生語文文字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閱讀。閱讀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增長人的見識,豐富人的情感,一步步想成自身對世界的認知??傮w來說,閱讀帶給人極大的益處。因此從小學起就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僅可以使他們了解更多的知識,也能提升語文成績和語言文字素養(yǎng)。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進行分析,闡述在小學語文中進行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策略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一味的使用傳統(tǒng)的灌溉式教學,要學會靈活的運用閱讀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掌握閱讀的技巧,拉近學生和作者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其次要注重閱讀的方式和技巧,充分發(fā)揮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而一步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
一、小學語文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一)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小學的語文教材大多選自名著里的片段文章,僅僅依靠這些文章是不足夠完善對小學生的語文教學的,因此需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豐富小學生的見識和思想感情。而在課外閱讀的題材的選擇上也需要注意符合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水平。選擇具有可讀性的文章,難易程度逐步遞進,從而使小學生一步步提升自身的語文水平和文字素養(yǎng)。
(二)拓展小學生的知識面
因為小學生的年級尚小,對事物的認知也是一知半解,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世界觀。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需要涉及到多種方面的題材,科學、社會、歷史、生活等等,通過對這些文章的閱讀,小學生能將自己本身對事物淺顯的認知提升到一個高度,擴大了小學生所了解的知識領(lǐng)域,拓展了小學生的知識面。
(三)激發(fā)學生在語文上的興趣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是十分枯燥的,只要課文里面有需要背誦的片段和句子,就會加重學生一分的厭煩感。對小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激發(fā)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在語文上的學習興趣。選擇一些趣味性高的文學作品,由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使課堂的氛圍不再死氣沉沉。通過閱讀教學改善語文教學,激發(fā)學生在語文上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二、小學語文進行閱讀教學的方法策略
(一)掌握閱讀技巧,提升學生的課堂效率
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注意掌握閱讀技巧,注重因材施教的同時,不要忽略掉閱讀的趣味性。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引進閱讀,首先在材料的選擇上,選擇符合小學生年級且具有趣味性的文章,其次老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促進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講述完《春夜喜雨》這一首古詩課文之后,老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閱讀朱自清的散文《春》,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寫春天,傳達對春天的感情的。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無論是寫作還是思想,都會漸漸受到朱自清的影響。因此在日積月累中學生逐漸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培養(yǎng)了自身的語言文字素養(yǎng),使自己的語文水平逐步得到了提升。
(二)利用信息化技術(shù)進行教學,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老師可以在課堂中適當?shù)囊枚嗝襟w等信息化技術(shù)來進行教學,利用圖片、視頻、音頻等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在閱讀上的興趣,對閱讀教學也是有很大幫助的。例如在語文教材中會穿插一些神話故事,在講述這些神話故事的課文時,老師可以適當?shù)倪x擇一些動畫片為學生在課堂上播放,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的同時,還能使學生明白了課文的大致意思,再進行閱讀,就容易多了。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引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課件、視頻等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思維的開發(fā),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進行主題式閱讀,以學生為主
主題式閱讀是新引進的一種教學模式,是在短時間內(nèi)對同一類型的文章進行閱讀,從而加深記憶。主題式閱讀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學生為主,能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一般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這種情況之下帶來的教學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因此采用主題式閱讀,改變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學現(xiàn)狀,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中的主要地位,開始主動的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方式應用在閱讀教學中,能夠有效的提升閱讀的效率,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方法,從而進一步的提升了課堂的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
三、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中進行閱讀的教學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有益的,它能夠幫會組小學生更好的認識到語文的廣泛和趣味性;通過閱讀,還能增長小學生的見識,陶冶情操。閱讀一些充滿想象力的文章,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閱讀詩歌詩詞,鍛煉小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能力;閱讀一些名著,使小學生感受作者心中或悲憤或感慨或歡喜的心情,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也要注意把握教學方式的技巧,注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引進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shù)和主題式閱讀的方法來進行閱讀教學,對教學模式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一步步引領(lǐng)學生提升閱讀的質(zhì)量和水平,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從而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語文水平和文字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蔡銀霞.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之初探[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05).
[2]農(nóng)克寧.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
[3]席麗新.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注重訓練有效生成——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談[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
作者簡介
黃君英(1982.05.15—),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江西省永豐縣;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中小學一級教師;單位:江西省永豐縣古縣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