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正吉
摘 要: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的啟蒙階段,關系到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所以在小學階段就應該注重科學的啟蒙教育??茖W作為小學的基礎學科,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促進個性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利用科學教育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小學生感知周圍的事物,接觸外面的世界,從而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提升綜合素質(zhì)。
關鍵詞:小學科學;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為了給小學生帶來更全面的發(fā)展,我國小學教育開設了許多課程,在其中科學屬于思維啟蒙,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未來學習理化學科的基礎。然而在今天,很多學校不重視科學教育,科學的學科教學質(zhì)量處于較低的狀態(tài),不利于新課標倡導的德育教育的開展。對此,要想改變小學科學教育的現(xiàn)狀,教師應該堅守初心,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學會總結(jié),更新教育理念,找到小學教育的有效教學方式。筆者結(jié)合自己的教育經(jīng)驗,談談如何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開展有效教學。
一、更新教學理念,建立有效課堂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有很多教師過于重視授課,而忽略了學生的反饋,造成了課堂的低效化。在課堂教學中往往也沒有科學的課程規(guī)劃,教學過程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用來思考吸收的時間很少,課堂提問也主要集中于教師的單向提問,學生很少能說出自己的觀點。若無法解決低效課堂的問題,就算教師有完善的課程計劃,嚴格的課程標準,先進的教學器材也無濟于事。低效課堂的根源在于教師的低效教學,所以教師的有效教學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基礎。小學有效課堂是指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用最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究。從而使學生能夠掌握科學知識,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發(fā)揚科學精神。而教師應該注意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改良自己的教學方法,重視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其美好品德。
例如,在講“多種多樣的植物”一課時,教師可以采取戶外教學的形式,先向?qū)W生展示各種植物,使學生認識植物,并對其按照相應的標準加以分類,比如按照水生陸生、開不開花、常綠還是落葉等進行分類。讓學生思考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對植物進行分類。發(fā)動學生進行思考,然后在讓學生們分享自己身邊的植物有哪些,可不可以前面提到的植物分類方法對其進行分類。通過引導性的授課,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使學生可以靈活應用,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
二、教學結(jié)合實驗,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小學階段,教師要學會善用多種方法,靈活運用課本,設計巧妙的教學實驗,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結(ji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引導式教學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采用情景創(chuàng)建結(jié)合實驗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將教材中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結(jié)合到一起,創(chuàng)建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小學生體會到科學源自于生活的道理。新課程改革后,小學課本增添了很多實驗課程,大幅提高了科學課程的趣味性。教師要結(jié)合課本相關知識,在教學時進行合理的科學實驗,讓學生參與進來,在實驗中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
例如,在“米飯、淀粉和碘酒”這一課的教學中,在上課前,老師可以準備好少量熟米飯、淀粉和碘酒,在教學時進行演示實驗。在學生了解到米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后,可以向?qū)W生提出問題:淀粉是什么樣的呢?米飯和淀粉的關系又是什么樣的呢?在進行試驗時可以讓學生先觀察淀粉的形態(tài),再用手感受淀粉的手感,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后在米飯和淀粉上各滴一滴碘酒,讓學生觀察變化。從而引出知識點,碘酒遇到淀粉會變藍色,利用碘酒的這個特性,可以利用碘酒來檢驗生活中的物品中有沒有含有淀粉。
三、開展小組學習,培養(yǎng)合作能力
教師還可以開展分組教學,構(gòu)建學習小組,加強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不同小組之間的競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加強他們的上進心。但在分組時教師學要注意根據(jù)各個孩子的性格能力等特點進行合理的分組,使學生們達到互補的效果。設立學習小組時需要確保各小組人員學習水平相似,以防小組之間水平差距過大。在小組中選取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小組組長,進行組內(nèi)統(tǒng)籌。讓小組可以在組長的安排下進行探究活動。
例如,在“用紙造一座橋”這一課中,可以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造一座紙橋,在完成后教師對其進行打分。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先提出對橋的具體要求,并對造橋的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在造橋結(jié)束后,可以要求每一組選出一名同學對自己小組的紙橋進行基本的講解,比如紙橋使用了什么結(jié)構(gòu)、紙橋的大小稱重、建造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紙橋的不足等。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按照新課程標準,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改良教學方法。在授課過程中要發(fā)動學生進行主動思考,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進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小組學習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競爭意識,讓學生主動投入學習之中,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錢春澤.論小學科學課程有效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04):157-158.
[2]趙曉強.談小學科學的有效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7(2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