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
摘 要:導入作為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主要陣地。我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嘗試導入效果,對不同的導入方式進行了積極探究。在本文中,我將對所積累的導入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導入;導入效果;導入方式
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導入就仿佛是師生情感碰撞的一個音符,只有基調清脆悅耳,之后的音符才會優(yōu)美動聽。在新課改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對如何有效導入課堂進行了積極探究,總結了不少的模板、方式。我在研究的過程中,立足所要實現(xiàn)的導入效果,對以下方式進行了實踐研究。
1.立足教學目標,增強導入的針對性
課堂導入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可以說,課堂導入是為實施教學內(nèi)容,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服務的。因此,在信息技術導入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以教學目標為引導,使其在與教學內(nèi)容相適切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對新知內(nèi)容進行探究。我在組織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就將每節(jié)課的“緒論”作為導入新知的依據(jù)。因為,“緒論”中直接點出了本節(jié)課或本單元的學習目的,所以,以此為導入依據(jù),可以使學生在教學之初,就知道自己在本節(jié)課中需要掌握哪些知識,需要如何掌握這些知識,需要獲得怎樣的發(fā)展等,從而為其參與新知學習指明方向。
2.激發(fā)學生潛能,增強導入的啟發(fā)性
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各學科教學的目的之一,信息技術教學也不例外。學生是信息技術教學的參與主體,倘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講授的知識超出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將無法對其進行探究、理解,甚至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對此,我在組織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時候,始終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從導入環(huán)節(jié)入手,立足學生的學情和發(fā)展?jié)撃?,對其進行啟發(fā)引導,從而使其在“跳一跳”的過程中摘到“桃子”,享受到信息技術的學習樂趣。以“圖畫樂園歡迎你”為例,我在導入活動開展中,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地展示了豐富多彩的圖畫內(nèi)容。造型各異且色彩艷麗的事物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興致勃勃,甚至對某一圖畫內(nèi)容感到好奇。在學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之后,我立足本節(jié)課的知識,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些圖畫是如何制作的呢?在制作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利用哪一軟件呢?如此問題,正好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其在問題的驅使下,會自主地投身到教材內(nèi)容之中,從中探尋解決問題的答案。
3.豐富導入形式,增強課堂導入趣味性
就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在自制力是有限的,難以長時間地在課堂教學活動參與中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師所講授的知識上,總是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造成該問題的原因,除了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之外,還受到教師教學的影響。因為,在傳統(tǒng)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大部分教師為了充分把握有限的課堂時間,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一開就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面對晦澀難懂的基礎知識,自然無法產(chǎn)生學習興趣,久而久之,會做出一些違反課堂要求的事情。面對這種情況,我在組織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時候,嘗試在課堂一開始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興趣驅動其積極探究知識。具體來說,我在導入活動開展中,會利用多樣的導入形式營造趣味氛圍,以此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我用線條來作畫”為例,在組織本節(jié)課教學之前,通過與學生們的溝通,我知道過兩天是某個學生的生日。于是,我在導入活動開展中,將該學生過生日的消息告知全體學生,以此為背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們該其制作一張賀卡。如此情境任務自然會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我提出這樣的要求:在制作賀卡的時候,我們需要用線條來作畫。面對該要求,大部分學生手足無措,同時也對用線條作畫產(chǎn)生了興趣。之后,我則自然而然的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使學生在興致高昂的狀態(tài)下,有效學習。再以“網(wǎng)絡探寶大行動”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初,立足本節(jié)課所要講授的內(nèi)容,為學生精心地設計了升級游戲活動。學生需要完成一個個升級任務,才能摘取寶塔上的紅旗。而這些問題,則涉及到了信息與信息技術的概念、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等。此比賽任務一經(jīng)發(fā)布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之后,其需要在新知學習過程中,借助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內(nèi)容之外,我在導入活動開展中,還立足信息技術與學生生活的關系,為采取生活手段導入新知,以此增強課堂導入的實效性??傊?,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立足導入效果,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提問、情境創(chuàng)設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自主性的發(fā)揮下,積極投身新知學習活動之中,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成潔.多元導入 妙在開頭——關于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導入的教學實踐與探索[J].中小學電教,2017(11):49-51.
[2]柳峰.基于學生實際 巧妙設計導入——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導入的分析與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