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皓生
摘 要:生態(tài)課堂是將生態(tài)學的理念應用于教育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和“學生活動整體性”,使課堂形成一個有機生態(tài)整體,表現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及與教學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關系。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合作;生態(tài)課堂
一、引言
“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和“學生活動整體性”是高中課標所倡導“主題引領的六要素整合式英語學習活動觀”依據的主導原則,體現“知識+技能+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學理念(夏谷鳴楊良雄,2018)。《普通高中課標》指出“合作學習關注學習者與人溝通、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學生能否有效地開展自主合作與探究式學習是衡量他們學習能力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教育部,2017)。所謂師生合作,是指整個教學過程建立在師生雙邊活動基礎上,教和學活動有機統(tǒng)一,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學生做學習主人,由被動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訉W習知識,師生在和諧愉快氣氛中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小組合作中師生、生生的互動不僅彌補教師在教學中無法面向全體學生的不足,而且能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情感溝通,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fā)展。然而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合作學習形式大于實質。當前的誤區(qū):一是學生差異性考慮不足,分組隨意;二學生任務不明確,參與度不均衡,英語運用不足;三是教師指令不夠簡潔明了;四是教師重視形式,忽視學生獨立思考(王寶璽顏慧娟,2018)。
二、生態(tài)課堂的概念
1932年,美國學者沃勒在《教學社會學》提出“課堂生態(tài)學”。狹義上,生態(tài)課堂一是指作為教學雙主體的教師和學生與環(huán)境的互動狀態(tài);二是指教學雙主體之間的互動交流狀態(tài)。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文化知識技能,發(fā)展能力,形成品德,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依存,共同進步。與傳統(tǒng)課堂不同,生態(tài)課堂教師通過現代教學手段和高效課堂活動,把思維信息單向傳遞變?yōu)樗季S信息多邊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思維信息轉化率,給學生創(chuàng)造同教材、課外閱讀、教師、同學之間信息交流平臺,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學生對所獲得知識進行思維加工,把各種課堂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模式融為一體。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學生獨立閱讀、討論、評價、思維等活動同步發(fā)展,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處于主體地位。
三、構建策略
生態(tài)學理論下的生態(tài)課堂教學:教師與學生,從霸權控制到多元共生課堂教學生態(tài)中;課堂教學內容:從既定割裂到開放整體;課堂教學方法:從機械灌輸到有機參與;課堂教學環(huán)境:從過渡封閉到適度開放(趙詩樂,趙更樂)。
(一)教師與學生——合作共生
1.認清角色,合理分組
教師認清角色和定位,小組合作中,教師不只是書本傳授者,還是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輔助者和監(jiān)控者。了解學生特點、性格愛好,科學建立小組,選擇合適合作學習方式,啟用“同組異質,異組同質”,避免隨意分組。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給學生“講”和“思”的時間,學生有充分時間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避免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一言堂”。
2.難度適宜,指令清晰
所設計的問題和任務難度適宜,符合學生現有水平,學生積極參與,避免參與度不平衡,帶動學生獨立思考,同伴間相互學習;所發(fā)的指令以短促簡單為主,多次重復,讓學生順利完成合作任務。
3.互換角色,避免疲倦
小組合作一段時間后,學生比較熟悉自己的角色以及與他人配合,學生角色互換,體驗不同角色,激發(fā)責任心,保持新鮮感,避免疲倦感;教師主動參與小組活動,觀察互動,認真聆聽,發(fā)現問題,及時介入,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
4.生生互動,團體協作
教師引導學生,不只是一個“聽”的容器,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價值;“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取長補短,通過合作,培養(yǎng)團體協作精神。
(二)課堂教學內容------開放與整體
“合理利用、積極開發(fā)課程之一,拓展學生的學用渠道”(教育部,2017),立足本學科,利用課內外資源;活化教材,適當刪減增加,讓學生感受到更靈活開放接地氣的英語內容,形成開放性生態(tài)課堂。
(三)課堂教學方法-------有機與參與
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知識傳授者,向學生灌輸知識技能,而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容器。教學是一種單向傳輸,“一言堂”和“滿堂灌”方式,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師怎樣教,學生怎樣學。教師身心疲憊,學生思維受約束,課堂氣氛呆板,學生缺乏熱情,對所學知識缺乏興趣。而生態(tài)課堂中,教師根據教材、學生實際水平和學習特點,給學生“留白”,引導獨立思考,積極創(chuàng)新。通過優(yōu)化教學方法,誘發(fā)學習興趣,如利用英文歌曲、英文詩文、游戲等帶動學生,以輕松心情學習英語(王寶璽王靜娟,2017)。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思考鉆研,質疑解疑,變被動聽講為主動學習。
(四)課堂教學環(huán)境--------適度與開放
把封閉單向單渠道教學變?yōu)殚_放雙向多渠道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交換過程,課堂是一個由課堂物質環(huán)境和課程資源構成的生態(tài)單位(劉華貴、楊清,2011)。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是有效學習的基礎,置身于和諧自主學習環(huán)境,營造課堂氣氛尤為重要,多媒體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學生身臨其境,達到“學以致用”的氛圍,激發(fā)課堂表現力,發(fā)揮學生主動性靈活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教師只有加強學習,摸索經驗,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和教學能力,真正發(fā)揮好教學主導作用,才能適應新的教育教學形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17.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夏谷鳴楊良雄.2018.走進新課標,迎接新挑戰(zhàn)[J]福建教育(11):38-41
[3]王寶璽.顏慧娟.2018.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問題與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1):18-22
[4]趙詩樂.趙更樂.生態(tài)課堂:理念、特征與構建課程與教學論碩士論文
[5]劉華貴、楊清.“從標簽式趨同到內涵多樣-----生態(tài)課堂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教育研究》2011.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學院2018年度省“十三五”中學名師培養(yǎng)人選立項課題“實現師生合作共生,導學與實踐互補的高中英語高效課堂”課題編號:13MS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