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才芬
摘 要: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積累作文寫作素材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徑,本文在培養(yǎng)學生如何積累和選擇寫作素材方面做了探究和總結。
關鍵詞: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素材積累;選擇
現(xiàn)在中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經(jīng)驗積累不多,許多人往往無法根據(jù)題意廣泛聯(lián)想,去回顧和選取平時生活中的材料,從而感到自己想寫卻苦于言之無物,難以廣泛聯(lián)想,于是感到害怕,激不起作文興趣。
可見,平時善于廣擷博采,重視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是學生增強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的關鍵。如何幫助中學生廣擷博采,積累寫作材料呢?可從以下3個途徑予以引導、鼓勵。
一、閱讀積累
自然環(huán)境海闊天空,社會生活瞬息萬變,大千世界內(nèi)容豐富,人們靠直接觀察所獲的材料,只能是鳳毛麟角,必須借助間接觀察大量補充。間接觀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閱讀。閱讀包括課內(nèi)外,而作為積累材料的閱讀, 主要指課外閱讀。大量課外讀物內(nèi)容廣博,知識豐富,經(jīng)驗紛繁,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兼容,是前人觀察成果 的結晶,更是中學生寫作中可以廣泛采擷的素材。所以,課外閱讀是中學生獲取知識、開拓視野、承受熏陶、 積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師要提倡鼓勵和指導中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首先要從良好習慣培養(yǎng)開始,主要培 養(yǎng)自覺閱讀、動筆閱讀、多形式閱讀的習慣。自覺指興趣濃,千方百計找書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 會、哲學經(jīng)濟、文學藝術廣閱博覽并持之以恒;動筆墨指閱讀過程隨時動筆圈、劃、點、批、摘、記,將書中 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記錄下來,形成讀書卡片、筆記,到寫作時,便可自如運用;多形式如粗讀、精讀、詳 讀、略讀、泛讀、速讀等均需掌握,并會根據(jù)需要和讀物內(nèi)容決定讀書方式,提高閱讀效果,積累廣泛而又精 要的材料?!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筆下生輝運用自如,非從閱讀始不可。
二、練筆積累
上述各種途徑的材料積累,均屬無形積累,儲存在大腦中,使用時不僅要再現(xiàn)、梳理、選擇,還得考慮材 料的文字表達。有形的文字材料積累(除動筆墨讀書外)被忽視了,即練得太少。因此,要提倡練筆積累,教 師要引導學生在上述途徑的材料積累中勤于練筆,積累有形的文字材料,并從中提高運用語言技能。葉圣陶先 生說:“寫作的歷練在乎多作,應用從閱讀中得到的寫作知識,認真地作。寫作和閱讀比較起來,尤其偏于技 術方面。凡是技術,沒有不需要反復歷練的?!薄盀轲B(yǎng)成寫作的習慣,非多作不可;同時為適應生活的需要, 也非多做不可。寫日記、作讀書筆記、作記敘生產(chǎn)經(jīng)驗的文章,作抒發(fā)內(nèi)容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寫作的機 會,決不放過,這也是而且必須做到的?!睋?jù)推算,中學生寫作水平要能基本達到大綱要求,各類練筆不得少 于50萬字。因此,教師應在對中學生材料積累的指導過程中,結合給予練筆指導,并把練筆也當成材料積累 的重要途徑。
練筆的形式一般有:
(1)閱讀練筆,即動筆墨讀書,包括詞語摘抄,內(nèi)容概括,佳句警句抄錄,讀后感,書刊評論等。
(2)觀察練筆,主要是寫觀察片斷、觀察日記。(3)視聽練筆、活動練筆等,均可用日記形式寫觀后感、活動收獲等。
三、強記積累
不少名篇佳作、名言警句、詩詞以及成語、歇后語等,在閱讀欣賞之后,還必須反復吟誦,瑯瑯上口,達到熟練背誦,到寫作時,就能整句整段引用、模仿或遷移,成為錦上添花的寫作材料,這屬于強記積累。中學生是記憶力發(fā)展最佳時期,且能在理解基礎上形成長時記憶。元朝程端禮在《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中談到作文 要讀韓愈的文章時說:“日熟讀一篇或二篇,亦需百遍成誦,緣一生靠此為作文骨子也……。所以,應該著力背誦些名家名篇,如朱自清《春》、《荷塘月色》、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吳伯簫的《菜園小記》、楊朔的《荔枝蜜》、茅盾的《白楊禮贊》、袁鷹的《井岡翠竹》等。教師應提倡、鼓勵和指導并嚴格要求學生強記部分經(jīng)過選擇的名家名篇,讓學生終生享用。
古語說“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千劍”、“千曲”皆靠積累。“觀”、“操”概括了積累 方式,“千”強調(diào)積累的廣博;觀察、閱讀、視聽均系“觀”類,活動、練筆、強記可屬“操”類。當然“觀 ”、“操”均不應截然分開,觀中有操(如練筆、強記),練中有觀(如活動中觀察),但無論“觀”、“操 ”,要達“千”境,主要靠勤,靠學生自覺、主動,而要使“觀、操”有效,不成為無用功,全靠教師指導, 使學生“觀、操”有法、有度,從中把握“觀”、“操”規(guī)律,運用自如,只有這樣,才能大量積累材料為寫作服務,厚積薄發(fā),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語文作文素材積累的實踐研究[J]. 單金麗.? 成才之路. 2015(27).
[2]教育寫作,素材從哪里來[J]. 鄭文慶.? 江西教育. 2015(Z4).
[3]指導學生學會積累素材的做法[J]. 周惠娥.? 新教師. 2017(10).
[4]點面結合,提升素材性資源利用率[J]. 丁永儒.? 教書育人. 2018(22).
[5]走出數(shù)學素材選用的誤區(qū)[J]. 朱長青.? 遼寧教育. 2003(12).
[6]我的生“材”之道——淺談習作素材的開發(fā)和應用[J]. 謝麗成.? 學周刊. 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