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盛華
摘 要:課堂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主要場所,也是最佳時間,如果忽視課堂上的有效吸收,就等于放棄了寶貴而有限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數(shù)學學習就難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為此,就如何上好小學數(shù)學課,有效地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數(shù)學課堂效率,本人對自己幾年來在課堂教學中作了以下嘗試。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效率;熱情
一、指導好預習。
預習是學習新課的基礎。預習效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接受新課程的程度。而該環(huán)節(jié)卻往往是很多教師和學生容易忽視的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定要讓學生做好預習,并且要學生有指導、有目的地進行預習新課內(nèi)容。如果預習內(nèi)容是關于教學概念、公式、定理時,可以采用這種預習方法。開始,可以讓同學在書上圈點,或者做簡單的批注,在閱讀課本后,把自己的理解、體會或獨特見解寫在書上的空白處;其次,可以讓同學做摘錄筆記,就是預習后,在筆記本上摘抄重點概念、關鍵語句等等,以加深對重要知識的記憶、理解,并簡單地記下預習過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處,也可以記錄自己在預習中的收獲。對于比較簡單的學習內(nèi)容,例如計算類課程,學生往往預習后提不出問題,覺得自己都會了,可是真正動手做題時,卻是漏洞百出。在提綱中設計 “自我檢測”欄目,預習時先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進行嘗試練習。 如果是操作性較強的知識,可以要求同學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實踐,通過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活動,體驗、感悟新知識。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nèi)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了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準備好。小學生只有親歷了數(shù)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二、把課堂歸還學生。
(一)“讓“愛意”充滿課堂。沒有“愛”的課堂算不上是理想課堂。課堂上師生之間充滿“愛”,課堂才會變得有活力,教師才會游刃有余地教,學生才會自由自在地學;課堂上有了“愛”,師生間才會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師不必將自己的觀點強塞給學生,學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師的想法;課堂上有了“愛”,教師不會將目光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上,而是更多地關注學生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存在。如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可以說“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學生,不妨滿懷期待地說“你先試試,輕輕地說給老師聽聽” “我就知道你一定行,這不,說得多好、多響亮呀!”……在教師暖暖的愛意中,小學生往往能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從而自主的學習和發(fā)展。
(二)讓“創(chuàng)意”引領課堂。只有營造和諧、自主、創(chuàng)意的課堂氛圍,學生在課堂上才能自由大膽表現(xiàn)好奇心、挑戰(zhàn)心、想象力,提出一些極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問題。如教學“1億有多大”一課時,四人一組進行討論,把所了解的知識填進相應的表格。學生開始無拘無束,有了自主的空間,從而激發(fā)了學生 的創(chuàng)新靈感、創(chuàng)新思維,使課堂成了他們快樂學習的樂園。
三、精講巧練,面向全體,人人參與。
精講巧練,是在數(shù)學教學中把握好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要在“精”和“巧”字上做文章,精講就是在熟悉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教師用精煉的語言,用盡量少的時間,突出講清所授內(nèi)容的重點、難點。精講力求講得清,講得精,講得透。而巧練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啟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訓練,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訓練并提高自身技能的活動。巧練必須精選訓練題目,精講是巧練的基礎和前提,而如果沒有巧練,精講的知識就得不到運用,也得不到提高。因此,巧練也是精講的深化和發(fā)展。精講巧練必須密切配合,缺一不可。 當然教師更應面向全體學生,要研究每個學生的身心特點,用符合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辦法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引導,因材施教,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但要研究學生的共性,還要研究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各得其所?!彼栽诮虒W過程中,我除了考慮學生的興趣、情境的真實性;還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任務的難度。難度太小,容易缺乏挑戰(zhàn)性,會使學生失去興趣;難度太大,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所設計的任務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要從實際出發(fā),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使每個學生在活動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施展才華的時間和空間。一個既有難度又能使人體驗成功的問題,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他們產(chǎn)生更持久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目標設計任務,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受益;可以給不同學生不同程度的材料,執(zhí)行共同的任務;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使學生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也展示了個人在集體中的價值和作用。
四、建立小組競爭機制。
課堂教學活動,不僅是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為開啟學生個人潛能,促進個性發(fā)展,實現(xiàn)人生價值,奠定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老師的主導作用,組織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我十分重視誘發(fā)學生的未知欲,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并以此為動力推動學生積極不懈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充分利用競爭機制,小組競賽的形式,將學生應該理解,掌握的內(nèi)容設計成一個小小問題,進行小組競爭,以此激發(fā)小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各個小組的同學共同合作,齊心協(xié)力、全以赴、樂于參與,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上課內(nèi)容當堂消化。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千萬不能讓學生留尾巴,把希望寄托于課后死記硬背。尤其是數(shù)學學科的教學,不少老師喜歡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講習題,講得學生聽到“昏昏欲睡”。細想這樣的課堂何來效率?我在上到一些需要記憶的定義時,從不會只在課堂上“蜻蜓點水”,卻讓學生在課后花大量的時間機械地記憶。我通常做法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給出限定的時間內(nèi)快速地記住,然后通過一些相關練習進行運用、鞏固。這樣學生既能享受到快速記憶帶來的成就感,也能促進其學習效率的提高。
我們說一節(jié)課時間不長,但這段時間卻最為關鍵和重要,只要認真抓好和發(fā)揮好,才能真正使學生“一課一得”,受“啟”而“發(fā)”, 只有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課堂的效率,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詹天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