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媛
【摘要】勞動與技術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涉及很多與生活相關的內容,對提高學生的認知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提高認識,做好充分的教學規(guī)劃,認真落實相關教學工作。為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師應結合該課程特點,以及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尋找綜合化實施策略,保證教學活動高效、順利完成。
【關鍵詞】小學;勞動與技術;實施策略;探討
小學生求知欲旺盛,對生活中的事物有較強的好奇心,但其自制力較差,認知能力不足,因此,在勞動與技術課教學中,教師要在以往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尋找綜合化實施策略,不斷豐富小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相關知識的學習中,逐漸積累勞動技術,實現(xiàn)認知與動手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深入研究,做好綜合化教學部署
為保證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教師在應用綜合化實施策略時,應深入研究,做好具體教學內容的部署,力爭進一步提高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效率。首先,從整體上對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進行分析與把握,制定總體教學目標,并根據(jù)每個教學階段的教學課時,將教學目標細分到每節(jié)課中,保證每節(jié)課教學的針對性與目的性。其次,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設計相關的教學方案,明確教學方法、教學流程,為綜合化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做好鋪墊。最后,做好學習效果跟蹤與訓練,圍繞相關教學內容,充分結合以往授課經(jīng)驗,制訂相關的評價指標,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合理評價,掌握學生勞動知識及技術掌握情況,圍繞學生知識的薄弱點,及時加以點撥,彌補知識漏洞。
例如,在講解《我家的廚房》一課時,為保證教學工作高效且順利完成,筆者進行了以下綜合化部署,從三個方面明確教學目標。其一,了解廚房設備的名稱、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時的安全注意事項;其二,學會安全使用灶具和合理選用灶具,學習各類鍋的使用和保養(yǎng)常識;其三,引導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生活習慣。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信息技術展示廚房圖片,設置相關問題,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并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點撥。
二、認真思考,應用綜合化教學手段
小學勞動與技術課教學中,為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fā)其學習勞動知識的熱情與興趣,應用綜合化教學手段尤為關鍵。首先,教師要做好以往教學方法的總結,注重推廣與應用高效率的教學手段,同時要與時俱進,注重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將信息技術與具體教學內容有效整合,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勞動知識。其次,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比賽活動,通過小組間的比賽,鼓勵學生認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的意識,激發(fā)學生不服輸?shù)木?,使他們更加專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最后,為檢驗學生對勞動知識與技能的理解程度,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做“小老師”為其他學生講解勞動知識,使其在角色扮演中意識到并及時糾正理解的誤區(qū)。
例如,在講解《洗茶具》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的圖片及茶具清洗步驟視頻,給學生視覺上的刺激,加深他們的印象。同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讓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到講臺上演示茶具的清洗操作,要求其他學生認真觀察,指出清洗茶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用綜合化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教師也獲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三、創(chuàng)設情境,做好綜合化技能鞏固
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相關問題情境對學生的綜合化技能進行鞏固,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能力。首先,教師在課堂上提問時應注重問題的綜合性,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是什么、為什么,更要讓他們知道怎樣做;不僅要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而且要鍛煉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有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圍繞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化模擬,如可在課堂上布置某一綜合化任務,要求學生根據(jù)該任務,積極回顧所學知識,鼓勵其嘗試制訂相關的實施計劃,把握動手的重點及注意事項,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描述完成任務的過程,以此鍛煉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做好綜合化任務完成總結工作,認真分析實施任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復習已學的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
例如,在講解《花圃管理》一課時,因知識點較多,學生不易掌握,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舉行綜合化模擬活動,讓學生設想自己是一位花圃管理員,分析自己在管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方法,制訂出一套合理的花圃管理方案,這樣,可以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其熱愛勞動的美好品質。
四、合理安排,提供綜合化訓練機會
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其熟練掌握勞動與技術知識,教師應做好合理的教學安排,為廣大學生提供綜合化的訓練機會。首先,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相關器材,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綜合化訓練,使他們能夠當堂掌握所學內容,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其次,教師要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根據(jù)教學進度,為學生布置綜合化訓練任務。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了解學生所使用相關工具是否規(guī)范、合理,并通過詢問的方式,給學生以啟發(fā),使其認識到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正,以保證訓練任務順利完成,同時使他們體會到訓練的成就感,增強學習的自信。最后,教師要圍繞學生所學內容,布置新穎的綜合化訓練任務,要求學生認真回顧所學知識,積極聯(lián)想生活中的場景,嘗試著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其學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講解《翻蓋垃圾桶》一課時,為加深學生對翻蓋垃圾桶原理的理解,教師可以布置制作翻蓋垃圾桶的任務,首先要求學生明確翻蓋垃圾桶制作步驟,即制作桶蓋、裝飾桶身、進行組裝,然后讓他們收集、準備相關的制作素材,鼓勵學生在課下動手制作,以鍛煉他們的綜合能力。最后,學生制作了很多形狀的翻蓋垃圾桶,基本都能完成翻蓋這一動作,順利達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本學科的特點和優(yōu)勢,開展綜合化活動,幫助學生及時復習和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同時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應用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和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徐衛(wèi)星.芻議小學勞動與技術課堂有效活動的“多維度”設計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9):64.
沈英.淺談小學勞動與技術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5):65.
楊軍.小學勞動與技術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適度融合[J].內蒙古教育,2018(16):51-52.
李江華.舞動指尖上的智慧——小學勞技教學“雙效”探微[J].小學教學參考,2016(18):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