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華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初中地理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愈來愈重視。讀圖能力有助于學生學習和應用地理知識,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驗,教師在教學中也在長期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為了使學生能看懂地圖、學會根據(jù)地圖分辨信息,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細致的講解和合理拓展,使學生逐漸學會準確理解地圖信息,提高對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初中地理;讀圖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教學中,有很多重要知識都要借助地圖和各種圖形進行展示,學生學習地理的過程就是不斷識圖、讀圖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有助于學生將死記硬背的理論性知識活學活用,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實踐能力。初中階段的地理知識中有很多需要用地圖進行詮釋的內容,如《緯線和經線》《氣候的地區(qū)差異》《七大洲和四大洋》等,由于地理知識中存在很多抽象的內容,學生光憑想象難以理解,如教學《南北氣溫的差異》這些內容時,就必須借助圖形演示,包括多媒體教學也同樣需要以地圖的形式進行演示。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讀圖能力,才能真正將地理知識消化吸收,使所記的知識在頭腦中形成具體的信息,也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此外,地理知識是實用性很強的學科,生活中也存在很多需要讀地圖的場景,比如每天的《天氣預報》、旅游時看的指示牌、商場中的區(qū)域圖例,學生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具備良好的讀圖能力,才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靈活應用地理知識,提高對知識的實踐能力。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讀圖的興趣
初中地理教學中包含的知識十分豐富,讀圖的范圍也很廣,包括氣候圖、剖面圖、地形圖等,在此之前學生接觸的圖形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小學數(shù)學的數(shù)形結合中,因此教師要先使學生適應讀圖,使學生對讀圖感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適時插入地圖內容,使學生邊跟著教師分析邊看地圖的指示,讓學生體會到讀圖帶給學習的幫助。在初一階段,教師就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地理知識的與眾不同,要讓學生重視各種地圖的作用,使學生在意識上重視讀圖。教師可以在初一教學《地球和地球儀》時,先給學生利用地球儀演示,隨后借助多媒體資源中的平面圖進行細致的剖析。學生會發(fā)現(xiàn)平面圖雖然不如地球儀立體,但是學習起來更直觀、更詳細,能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讀圖對學習地理的幫助,學生才能不懼怕讀圖,逐漸對地理讀圖產生好感。與枯燥單獨的文字知識相比,地圖知識的確有其生動形象的優(yōu)勢,掌握讀圖技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地圖問題,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興趣,教師也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辦法,不要直接拋出專業(yè)性的地圖,可以帶著學生邊鉆研邊繪圖,讓學生在教師繪制的過程中體會到地圖知識中的要點內容。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
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教師可以更直觀、更高效地為學生展示地圖,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效率更高。教師應努力提升自身的多媒體技術水平,要習慣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學生通過多媒體資源和課件的演示準確理解地理知識。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地圖演示比傳統(tǒng)教學更方便高效,以往教學中教師習慣在黑板上手繪地圖,占用了教學的時間,影響教學效率。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制作電子課件,將繪制好的圖形錄入課件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尋找優(yōu)質的三維立體圖形,使學生在圖形的引導下思維更豐富,想象力更強??傊嗝襟w技術能節(jié)約教師的繪圖時間,還可以任意縮放圖形,能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如教學初一上冊《世界人口的分布》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xiàn)平面地圖,要引導學生學會認識圖表中的重要信息,包括制圖時間、位置分布、人口密度圖例等重要信息。教師可以一邊講述,一邊用鼠標進行控制,便于學生讀圖。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讀圖教學,比常規(guī)直接地對教材內圖形進行研究更生動,學生還可以看到動態(tài)的運動過程,有助于學生讀圖能力的提高。
(三)增加實踐操作,鍛煉學生讀圖能力
教師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強烈感受到讀圖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的生活中增加更多的讀圖練習。學??梢栽谧呃取D書館增添各種地圖資料,比如全球各地的特產圖示、我國南北地區(qū)農作物圖示等,要使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地圖,培養(yǎng)學生對圖形資料的解讀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多為學生布置一些實踐任務,比如要求學生繪制學校結構圖,要在圖中清晰準確地標注出教學樓、操場、圖書館、籃球場等主要建筑,使學生通過身邊熟悉的地理信息去構建地圖,培養(yǎng)學生對地圖資料的熟練解讀能力。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相關的實踐作業(yè)或練習題,使學生習慣通過讀圖解決地理問題。比如教學《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這一章節(jié)時,學生能深刻體會到讀圖的作用,用圖表可以非常形象直觀地展示降水分布的規(guī)律和范圍,比文字信息更加高效。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某一年我國的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數(shù)據(jù),要求學生自己繪制出地圖,并把具體數(shù)據(jù)體現(xiàn)到地圖中。這一過程可以使學生對我國的地理圖形更加熟悉,也能加強學生對地理的解讀能力。增加學生制圖的實踐練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思維,也能使學生對一類圖形的結構更加熟悉。
(四)分組實踐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
學生學習新知識時會感覺到陌生和不自信,尤其是一些方位感差的學生,在學習讀圖時更會感到吃力。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后,需要轉變對學習的態(tài)度,加之地理的讀圖要求會使一部分學生感到跟不上教師的節(jié)奏,教師就要注意這部分學生的讀圖困難,為學生安排分組,通過小組合作使學生快速提高。小組合作可以使學生之間產生積極融洽的學習氛圍,能使一部分沒有信心的學生逐漸調整心態(tài),也能學習其他同學好的讀圖經驗。教師可以為小組設置需要共同完成的讀圖任務,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合作,讓成績好的學生影響學困生,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
比如教學《從世界看中國》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每4人一組,每組共同完成一幅地圖,地圖中要標注并繪制出中國周邊的鄰國,還要總結出我國的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等重要信息。教師要給學生分配任務將畫圖形、標地名、總結氣候特點、海陸位置這四項任務分別分發(fā)給4位同學,讓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幅地圖。制圖過程中學生要相互交流,對地理信息進行分析,總結要點內容,要完成繪圖和上色,是一次群策群力的合作。教師為學生分配小組任務能促進小組合作的進行,可以發(fā)動小組內成員的力量共同完成制圖,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內容進行展示,也可以在同學的幫助下進行制圖,體現(xiàn)了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利用小組合作進行制圖實踐,能加強學生對地圖基本要素的印象,也能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讀圖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五)合理引入資源提升學生讀圖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就不能僅限于教材內的教學,還應為學生合理引入優(yōu)質資源,使學生多讀圖,熟悉各種圖表。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前制作電子課件,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內容繪制圖表,使學生可以通過看圖表加強對知識的記憶。教師引入新的圖表知識時,也要注意到學生的接受情況,要細致地為學生介紹各種符號、數(shù)據(jù)、圖形、線段的關系,使學生能做到圖文結合,準確把握圖表內容。為學生引入圖形資源時,往往要結合多個圖形進行闡述,最后利用一個圖形做總結。
三、結語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也能有效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理解情況靈活運用地圖進行教學,可以為學生引入多種類型的地圖,使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研究地理,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地理知識學以致用。
(責任編輯? 范娛艷)
[參考文獻]
[1]巴珍.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J].西藏科技,2018,303(06):42-45.
[2]譚珊.初中地理學生讀圖能力培養(yǎng)方法探析[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7:1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