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同伴之間、師師之間發(fā)生著頻繁而復雜的聯(lián)系,構成了一個復雜的交往系統(tǒng)。作為交往系統(tǒng)里的一個微系統(tǒng),同伴交往的自由性、平等性、開放性等特征,使兒童能夠體驗和探索一種全新的人際關系,促進其社會交際能力和社會判斷力的發(fā)展。班主任應致力于創(chuàng)生特色班級活動,為小學生同伴交往助力。
【關鍵詞】班級活動;小學生;同伴交往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47-0055-03
【作者簡介】何明濤,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南京,211102)小學部副校長,高級教師,南京市德育工作帶頭人。
現(xiàn)代兒童的交往水平除了受意識、情感、認知發(fā)展水平等因素影響外,還受到家庭和學校等多方面的影響。班主任應充分利用“班級土壤”聯(lián)動家庭,雙向互動,創(chuàng)生班級活動新樣態(tài),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親歷、全息成長”,從真正意義上關注、改善和重建學生的人際關系,促進每個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
一、讓日常創(chuàng)新活動成為良好同伴關系形成的潤滑劑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級這一學生生活、學習、交往的基本場所,創(chuàng)生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讓管理重心下移,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學生在活動中產(chǎn)生交往體驗,形成交往技巧,提升交往能力。
1.崗位體驗增進同伴相互理解。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為每位學生創(chuàng)設“公開亮相”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管理的體驗。筆者所帶的班級多年采用“值日班長”制,下設“文化宣傳部、文體組織部、生活服務部、紀律監(jiān)督部”四個部門。每位同學按照學號輪流擔任一天“值日班長”,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做好當天提醒督促、常規(guī)管理、問題匯報、填寫“值日大事記”等系列工作。筆者倡導“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念,同時賦予每個學生平等的權利,創(chuàng)設同伴交往的機會,讓學生進行親身體驗?!八膫€部門”模糊了“領導”和“被領導”的界限,由“值日班長”崗位體驗產(chǎn)生具有領導力的學生擔任“臨時部長”,牽頭招募愿意參加或者有某方面特長的學生成為本部成員,共同為班級活動出謀劃策,從而保證每個學生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崗位和組織。在組織運行過程中,我們定期輪換“部長”進行角色體驗,讓每位學生在參與管理中進一步熟悉和了解他人,發(fā)現(xiàn)自己,學會換位思考,摸索交往技巧,在教師的幫助中積累交往經(jīng)驗,重建或改善人際關系。
2.主題活動促進同伴合作交往。
班級活動的創(chuàng)生,需要班主任整合各種資源,協(xié)調多方力量,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在活動中提高交往技能,提升道德素養(yǎng)。如開展“班級新年”主題活動:美化教室、“班級嘉年華”二手物資交換會、設計新年海報、設計新年紀念品、班級“年度人物評選”、新年愿望與承諾、互贈禮物與祝福、新年主題征文與評選頒獎、跨年演講、聯(lián)歡會、集體生日會等活動。
班級活動采取個體參與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形式,穿插在學生的課余生活里,讓學生感受到“別樣的班級溫暖和精彩”,極大地引發(fā)他們參與的興趣,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成為“班級主角”。為了小組成績爭優(yōu)創(chuàng)先,學生在家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到校后相互討論、互相啟發(fā),參賽時團結協(xié)作,互相鼓勵。各種層次的學生在活動中交往,慢慢懂得換位思考,包容理解,感受到成長的力量和幸福,這樣的小型活動容易成為良好同伴關系形成的潤滑劑。
3.“班級品牌”提升同伴相互信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好的教育是學生的自我教育。”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成長,是教育的終極目標,也是打造班級品牌的基石。如在班級創(chuàng)生“誠信超市”等品牌活動。班主任提供一些圖書、學習和生活用品,請學生擔任“店長”,負責超市的日常運營管理。所有商品開架供應,貨架旁邊有價格表和錢盒,拿了東西,自己照價付款即可。如果發(fā)現(xiàn)收到的錢和貨物不符合,超市就此關門。實驗結果是“誠信超市”運行良好,并成為班級品牌,影響并調整著學生的行為。應該說,這樣的理想結果也是學生在班級活動中的互動交往形成的,他們以正確的群體價值觀引導同伴的個人價值觀,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發(fā)展水平。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圖書漂流角”的無人化管理,考驗學生的誠信品質以及主人翁精神,能讓學生在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中親歷與他人交往的過程,并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讓每一位學生切身感受到:我很重要,我們都很重要!
二、讓假期系列活動成為良好同伴關系形成的活化劑
假期是師生自主調整身心、促進自我發(fā)展、形成綜合能力的一個有效時期。班主任合理開發(fā)“閑暇課程”,幫助學生進行合理規(guī)劃,讓假期系列活動成為良好同伴關系形成的活化劑。筆者所在的學校就進行了“你好,假期”的課程變革,進行學生假期生活和開學初生活的重建研究。班主任在對學生假期生活現(xiàn)狀調研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制訂“個人假期生活規(guī)劃表”,匯總形成班級“3+X”假期生活菜單(見下頁表1),學生從中選擇“必做”和“選做”作業(yè)。
在自主選擇“作業(yè)菜單”的基礎上,學生自行招募隊員,形成實踐活動“自組織”,在假期里開展公益實踐、參觀研學、制作實驗、才藝修習、科技探索等活動。開學初進行班級展示,優(yōu)秀作品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生假期生活成果展示”。假期活動有效拓展了學生交往的時空,凸顯了學生主體立場,充分尊重學生的交往需求,搭建交流平臺,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了同伴交往的“自組織”“自賦能”與“自生長”。加上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家長的跟進、評價,必然會催生更多學生的交往積極性和技能。尤其是那些平時成績平平,但是有某方面才能或者責任擔當?shù)膶W生,很容易成為班級“新星”受到關注。改變交往困境,共同奏響班級和諧之音,學生的榮譽感與幸福感由此加強。
三、讓親子玩伴團活動成為良好同伴關系形成的生長劑
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的人際交往問題正是因為家長的不重視導致的,所以將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力量進行有效整合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勢在必行。
“親子玩伴團”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設計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的實踐活動,如在重陽節(jié)策劃了“孝心推銷送溫暖”親子活動:第一步,“精心選擇購禮品”,讓學生召開家庭會議,共同商量街頭推銷產(chǎn)品,價格不能太高,適合老人使用并有意義能讓行人怦然心動;第二步,“真誠童言傳美德”,向家人貸款,采購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并走上街頭推銷,用自己的方式讓顧客知道重陽節(jié)的意義以及自己推銷商品的目的;第三步,“傾情準備獻孝心”,讓學生用推銷盈利為家中老人購買禮物,家長用錄音筆錄下學生的祝福話語。在這樣活動中,家長需要定位以下幾個角色:一個耐心的參謀,在推銷產(chǎn)品、推銷地點的選擇以及推銷方法方面多給孩子建議,不責怪,多鼓勵;一個細心的保鏢,注意孩子推銷周圍的環(huán)境,確保安全;一個敏銳的攝影師,及時捕捉孩子活動時的精彩瞬間,用相機記錄下來,留下永恒的記憶(假期活動同樣需要家長扮演以上三個角色)。
“親子玩伴團”活動讓大人孩子齊參與,家長能夠更多關注到孩子的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也能讓部分家長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及時教育。家長和孩子萌生主動發(fā)展的愿望,在日常陪伴中共進,不斷進行自我調整,同時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訓練,讓孩子習得相關交往技巧,促進良好同伴關系持續(xù)生長。
總之,多年的實踐探尋,筆者真切體會到,一個真正有責任感、仁愛之心的班主任,必須首先重視并關注學生的同伴關系,充分調動一切教育資源,創(chuàng)生班級活動新樣態(tài),通過開展有計劃、有系列的班級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同伴交往的機會,提供同伴交往的舞臺,讓學生在同伴交往中了解自己、他人和社會,促進學生的社會化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