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軍
摘要:知識推動了人類的進步,是人類思維活動的精髓。要想學好知識,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良好的思維能力作為基礎學生才能夠有效的進行學習,才能感覺到學習的快樂。小學高段數學將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作為了重點,同時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小學數學高段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以后初中,高中數學學習的基礎,需要引起重視。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段;引導;學生思維探究
引言:在小學中,高段是指五六年級。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基礎,數學教學要面對的是知識的優(yōu)化和整合。關注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為以后初中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思維基礎,是小學高段數學教學的目的。
一、引導學生思維在小學數學高段時期的作用
(一)使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和主動性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動力,在小學高段時期,數學教師的主要責任不僅僅是給學生傳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到快樂,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積極性。這樣面對數學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學生才能主動進行更深層的探索和研究。通過引導學生思維,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數學興趣和主動性也因此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
(二)提高小學高段時期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在小學中普遍存在一種現象,有些學生在小學中段時期數學成績不錯,但是到了高段時期成績卻出現下滑現象。這是因為,小學高段時期數學教師只重視了知識的傳輸,卻忽略了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小學高段時期,數學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數學素養(yǎng),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也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了思維基礎。
二、小學高段時期引導學生思維的具體措施
(一)引入情景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
小學高段時期,數學教學中有些知識比較抽象,學生的理解和認知能力有限,對有些知識點很難完全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所學內容,給學生設置一些情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使抽象的理論知識直觀化,可觸摸化[1]。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使課堂氣氛充滿了樂趣,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也起到了引導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例如,西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是關于百分數的學習。百分數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理解透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課本內容給學生設置這樣的情景,小紅去商場購買衣服,衣服標簽上顯示羊毛的含量是30%。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知識告訴學生,羊毛的含量是指將衣服的面料分成一百分,羊毛占其中的三十分,用百分數表示羊毛的含量就是30%。這樣,抽象的理論知識通過情景教學就直觀的展示在了學生面前,有助于學生快速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開動思維,讓學生自己來設置場景,舉出一些關于百分數的例子,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鍛煉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二)利用課本知識,設計具體問題,鍛煉學生思維
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過程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到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思維基礎,這個階段教師的有效引導對學生而言十分重要。有效的引導不僅要貫穿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在課后給學生設計一些與思維有關的作業(yè),提出一些與思維有關的問題,以此來加強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和鍛煉。例如,在學習圓錐和圓柱這一單元時,教師在課堂上結合課本內容和圖片給學生講解圓錐,圓柱的概念,然后引導學生開動思維,列舉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圓錐,圓柱物體,或者建筑。同時,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作用,讓學生查找一些關于圓錐,圓柱的物體和建筑圖片,并利用自己的觀點從理論上論述其設計原因,從藝術上欣賞其設計理念。這些課后作業(yè)的設計,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的數學思維不斷得到提升。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2]。
(三)定期組織一些開動學生思維的數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的廣泛運用,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小學高段學生的需求,這就要求小學高段的數學教師要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不斷開拓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革小學高段數學的教學方法和環(huán)境,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條件。教師可以利用課本內容定期舉行一些開發(fā)學生數學思維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充滿樂趣的環(huán)境中學到知識并提高自己的數學思維。例如,在學習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上進行四百米的跑步比賽,在比賽過程中,記錄下每一個學生所用的時間,比賽結束后,讓學生根據時間計算出自己的跑步速度。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對比,引導他們開動思維找出其中的比例關系。理論課堂教學和有趣的活動結合在一起,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結束語
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學生自己的努力和教師的有效引導,這就對小學高段時期的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能夠在課堂上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更要會利用教學工具,將學生的思維訓練作為重點開展多樣化教學,這樣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提高小學高段時期的教學質量,為學生初高中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廖雪野. 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方法的探究[J]. 成功:中下, 2017:227.
[2]臺莉萍. 小學數學高段如何引導學生思維[J]. 數學大世界(上旬版), 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