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嶺
摘要:小學生安全問題多發(fā)是教育部門應該重視的一個問題,全面分析小學生道德與法制的實質(zhì),讓學生明白安全的意義和重要性,要讓學生學會保護自己。鑒于此,本文將對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中的安全教育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安全與法制教學;安全教育
社會對于學生安全的保護是非常重要的,兒童安全問題需要全社會加大力度關注,這是社會不斷發(fā)展的重中之重,站在學校的立場上分析,學生安全教育是學校開展教育工作的主要構成,同時,還是學校教學工作開展的先要條件,缺乏安全保障是不能進行繼續(xù)教育的。所以,確保學生在校的安全性,是學校以及教師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
一、加強情景教學,通過生活實例對安全教育進行普及
就情景式教學來說,已經(jīng)在我國很多教育中進行了應用,情景式的教學能夠讓小學生親身感受安全事故形成的過程以及導致的不良后果,如此一來,能夠促進小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逐漸提升,并且提高其自我保護能力。交通安全教學期間,必須讓小學生參與實踐,從十字路口和環(huán)形路口與T型路口走過,通過這樣的方式對交通知識全面掌握;防火教學期間,可以通過實景模擬的演練,對小學生的火災逃生能力進行培養(yǎng);還可以讓一些陌生人引誘孩子,告誡小學生怎樣對壞人進行識別,如果發(fā)生綁架或者是拐騙事件怎樣應對。與此同時,還要通過多媒體對因為綁架和火災與溺水,還有交通事故導致學生受傷的場景進行播放,讓小學生能夠知曉安全事故導致的后果,進而激發(fā)小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還要讓小學生從視頻當中感知犯罪行為,讓其明確犯罪危害性和可怕性,將違法犯罪的念頭遏制在搖籃之中。
二、真正地關心學生,開展針對性地安全教育
就小學生而言,這一階段無論是年齡還是身心的發(fā)展都是非常不全面的,不能準確地判斷事物,也不能進行辨識,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安全意識是比較薄弱的,會出現(xiàn)一定的危險。教師必須拉進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真正地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由于小學生成長的各個時期,都會出現(xiàn)一定的問題,需要學生自身充分地掌握突發(fā)事件以及不安全事件處理的能力,才可以讓學生很快地成長。例如,小學三年級有兩個關系非常好的女生,同時,學習成績也都是非常好的,兩個人在班級當中可以說是形影不離的,很多同學都非常羨慕,然而不只什么原因,兩個女生開始疏遠,幾乎成了陌生人,老師和同學都覺得非常奇怪,所以,教師就分別找兩位學生進行了談話,并且了解當中的原因,最終發(fā)現(xiàn)是因為當中一個女孩子的家庭環(huán)境比較好,但是另外一個學生的家庭卻非常地普通,條件好的女生讓父母帶著她們倆一塊游玩,時間一長,另外一個女孩覺得要禮尚往來,因此也想讓父母帶著她們倆去玩,就這樣決定了,游玩和吃飯的地方都是對方女生選的,都是一些比較高檔的場所,媽媽結賬的時候非常難堪,帶的錢不夠。所以,這名女學生就覺得非常地丟臉,并且覺得是對方女生故意這樣做的,就是因為這樣,兩個人產(chǎn)生了隔閡。當教師了解了當中的原因之后,就讓兩位女孩換位思考,最終,家庭條件普通的學生覺得自己有些敏感,好朋友怎么會為難自己呢,另一個女生也覺得自己在選擇地方時并未站在朋友的角度上考慮,對好朋友與她的媽媽造成一定的傷害,當這兩名學生共同認識到存在的問題之后,敢于互相面對,并且承認錯誤,又恢復了之前的關系。
三、加強安全演練,激發(fā)學生自身的安全意識
因為小學生自身的年齡局限性,并未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識,所掌握的安全防衛(wèi)意識也是非常薄弱的,加之活潑的性格和比較差的自控能力都讓其在日常學習以及生活當中備受安全隱患影響。例如同學之間互相追打嬉鬧,或者是走路的時候東看西看,還有過馬路的時候不能規(guī)范地行走等問題,都是導致小學生人身危險的誘發(fā)因素,提升了事故發(fā)生的幾率。所以,學校要在除了基礎課的教學以外,對道德和法制課程進行開展,以此促進小學生自身的安全意識不斷提高,并且要在面對危險以及突發(fā)事件的時候有一定的應對能力,對這一課程進行開展的時候具有多種方式,要通過教育片播放和情景模擬與自救演練開展教學工作,加強學生的安全直觀認識,并且讓學生感受危險所帶來的傷害性,讓學生加強重視,實現(xiàn)安全意識樹立和提高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xiàn)
一是,加強情景模擬,促進小學生處理能力提高。例如,教師要為學生開設“當火災來了”方面的課程,讓學生在這一課程中全面了解火災出現(xiàn)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并且知道怎樣進行自救,當小學生充分了解后,還要組織學生參與實際演練,促進其處理事件能力不斷提高。完成活動之后,要讓學生善于總結自救過程,還要在學生之間開展交流活動,針對學生的自救有效方法進行分析,并且揭示存在的問題,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面對危險與困難期間,頭腦清醒的重要性,切不可自亂陣腳,也不能出現(xiàn)相互擁擠的現(xiàn)象,不但不能實現(xiàn)自救,還會導致危險事情發(fā)生。就基本要素來說,主要有濕毛巾捂住口鼻以及靠邊彎腰行走等方法,必須讓學生謹記,促進其安全意識逐漸提高;二是,利用多媒體方式加強宣傳,促進學生危險辨別能力的提高。安全教育的課程當中,教師能夠通過多媒體的視頻教學將危險事件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例如,小虎離開家后,忘了關掉家中的煤氣,視頻播放此處,小學生們都高喊移居——“危險”,教師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辨別危險的意識,還能讓學生全面感知日常生活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增加自身的安全知識,提高預防安全事件的意識,促進自身防患能力不斷提高。
四、關注學生生活,善于從小事抓起
現(xiàn)階段,大量的小學生安全問題備受社會關注,小學生更加需要家庭的關愛,在很多家庭中,家長都忙于工作,根本沒有時間關注孩子,加之,一些地區(qū)中并未實施新的教學模式,缺乏教學設施,情景教學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教學模式并未應用,因此,想要提高小學生的安全意識,教師就要深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關注小學生的家庭教育,將道德與法治的安全教育深入到學生家庭當中,教師要從日常生活的飲食和取暖以及出行等多個方面宣講安全知識,并且從小事抓起。同時,小學教師在開展這一教學的時候,不只需要關注學生的安全,同時還要關注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讓學生明白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是不好的、不對的,通過積極地行為舉止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讓小學生可以明確法律,更好地認識法律。
結束語:
綜上所述,安全教育在小學教育當中是非常重要的,是必須加強關注的一個問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小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危險因素逐漸增多,怎樣讓小學生明確安全問題,同時,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就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安全知識教育方法。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并且善于運用情景化的教學模式,為小學道德與法制安全教育的開展做好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盧雪嬌.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07):84.
[2]陳孫義.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放性[J].當代教研論叢,2018(01):88-89.
[3]符晶晶. 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的大學生法制教育研究[D].西華大學,2017.
[4]黃雅芳.談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中的安全教育[J].華夏教師,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