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謀
摘要:新課程理念中,強調(diào)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語文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綜合學科,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運用和表達、思維的發(fā)展、審美能力的提高及文化的理解能力,對于學生學習和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特別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其正處于系統(tǒng)性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和表現(xiàn)力,這就需要教師應從創(chuàng)新授課的理念出發(fā),尊重并發(fā)揮學生的語文學習主體地位,著眼于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為促進其具有良好的表達、理解以及溝通能力而夯實基礎?;诖耍医Y合自身實踐,立足于當前低年級小學語文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策略,以期為構建語文高效課堂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語言能力
引言: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需面向全體學生,使其能夠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在促進學生具有熱愛祖國語言中,使學生具有理解和運用語文的基本能力,進而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其良好的語感,促進其思維發(fā)展,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1]。由此可見,語言的運用、理解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只有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才能促進小學生聽、說、讀、寫水平的不斷提高。這就需要低年級語文教師能夠:一方面,樹立生本意識,以小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特點展開授課,培養(yǎng)其良好的語文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促進課堂教學與應用實踐的有機融合,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互助學習、探究學習的空間,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
1.1學習氛圍沉悶
很多教師都會反應: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差,說話時前后邏輯不清晰、用詞不準確等。在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不愿意主動回答問題,或者只是簡單的說一兩句[2]。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學習氛圍的影響。小學生初入校園具有陌生感,教師又時常一幅嚴肅面孔,學生不愿意參與課堂。在沉悶的學習中,導致學生的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差。此外,家庭方面因素也會對學生的語言能力產(chǎn)生影響。例如:家長對孩子語言能力關注不足,或是家長自身存在不良語言習慣,對學生產(chǎn)生了語言的負面示范。
1.2學生自身的心理障礙
小學生源自不同的家庭,愛好和性格各異。其中,有些孩子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差,且自身存在膽怯心理,不敢開口說話,說話時緊張,不能流暢的表達[3]。這是由于學生自身性格內(nèi)向、膽小造成的。還有一些學生自尊心強,害怕開口說錯話引起別人的嘲笑,因此就選擇緘口不語。應試思維下的學習壓力也導致學生的自我封閉現(xiàn)象變得嚴重,低年級學生只顧著識字、背誦,不善于與同學、老師交流和溝通,因表達能力得不到鍛煉,使其愈發(fā)變得不愛說、語言能力匱乏。因此,對于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教師還需要多加關注,積極引導學生,勇于表達自己,以欣賞、鼓勵式教育促使學生開口說,形成師生、生生間的密切溝通和交流。
1.3教學理念陳舊
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倡導教育應面向全體。雖然很多教師注重給予學生語文自主學習、閱讀的空間,但在低年級的學習中,給予學生口語交際的機會很少,或是僅依靠教材對口語交際展開訓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知道,教材上只是引導,教師一味的給學生布置各種測驗和習題,導致學生沒有機會進行語言表達訓練;或是有時候只是找代表發(fā)言,只是一小部分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
1.4教學方法刻板
因一部分語文教師自身的教學方式存在問題,對高效教學的理解片面,認為應利用有限時間進行密集授課或是班級中學生語文成績快速提升才是高效課堂,忽視了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其心智比較懵懂,依然對有趣、動態(tài)的事物感興趣。而教師在課堂上一直滔滔不絕的講,不給學生反應、發(fā)言的機會,“一言堂”的知識傳授,讓學生習慣了這樣的教育,也就很被動、不愿意表達。
二、提高低年級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措施
2.1開發(fā)利用社會與家庭的學習資源
家長需認識到,家庭教育對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能力影響十分重要,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給孩子樹立榜樣。例如:在孩子面前避免使用粗俗語言,并積極引導孩子與人交流溝通,鼓勵孩子大膽開口,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主動與孩子進行溝通,以良好的家教和引導,促進學生具有良好的交際能力。
2.2營造和諧、平等的互動氛圍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營造一個平等、輕松的氛圍。給學生多一些互動的機會,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讓每一位學生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并且鼓勵他們大膽的說出來,引導學生形成主動思考、大膽發(fā)言的好習慣。例如:在“春夏秋冬”教學中,利用微課件播放描寫四季的兒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并能夠說出自己對四季的印象。與此同時,教師還可引導學生解釋一下自我印象中的“生機勃勃”、“郁郁蔥蔥”、“碩果累累”、“白雪皚皚”等,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2.3創(chuàng)設課內(nèi)外真實有效的交際情境
教師應勇于打破教材的束縛,要多創(chuàng)設一些讓學生交流溝通的機會,給其空間和時間去交流。可以成立興趣小組,給學生布置一些調(diào)查的小任務,讓其合理分工、互助完成。例如:以小組配合的形式,調(diào)查不同班級的衛(wèi)生狀況,并形成最終的總結。這樣就鼓勵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并且能積極的與別的班級的同學進行交談,既鍛煉了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又在無形中給予學生溝通鍛煉,讓孩子不再羞澀、膽怯,而是可以勇敢的與他人交流。
2.4引導學生積累語言知識
語言能力的基礎是詞匯量的積累,低年級學生的普遍特征就是詞匯量的積累不足。教師應意識到這一問題,加強對學生語言能力基礎的教育,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語言積累,這樣才能進一步地對學生展開語言表達方面的培養(yǎng)。例如:教師向學生推進適合其閱讀的書籍,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洋蔥頭歷險記》、《皮皮魯和魯西西》等,在形成簡單的讀書筆記中,以讀書交流的方式讓學生互相分享一下近期看到的有趣的故事,并以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主要事件為線索講述,鍛煉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為語文教學發(fā)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對教師的授課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標準和更高要求。作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在為“學”而“教”中,形成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機會,進而掌握良好的語文學習技巧,能夠自主學習、閱讀以及進行寫作,在提高其語言能力中,豐富其文學體系,使其具有更強大的詞匯能力、嚴謹?shù)倪壿?、準確的表達,在提升語文教學效率中,促進低年級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任冬梅.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J].現(xiàn)代教育,2016(11):23.
[2]王曉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4(10):12.
[3]許友良.讓學生“能說會道”——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