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摘 要: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先生繼承其師約翰·杜威先生的教育思想并結合中國實情在大量教育實踐活動中總結提出的。當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是輕視學生生活需求、脫離學生生活空間、忽略學生生活體驗。生活教育理論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啟示包括:調節(jié)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教育內容生活化;改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使教育場所生活化;創(chuàng)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教育方法生活化。
關鍵詞: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論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
陶行知是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和思想家,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在他的教育目的、內容、方法等方面的主張,借鑒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論,可以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提供有益啟示。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概述
(一)核心:生活即教育
何謂“生活”,陶行知對此有較為精辟的闡釋:“有生命的東西,在一個環(huán)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譬如一粒種子,它能在不見不聞的地方發(fā)芽、開花”。[1]由此可見,陶行知概念里強調的“生活即教育”并非如“教育即生活”那樣去適應當下的生活,而是改造實際生活,在改造實際生活中接受教育。任何教育都需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實際效應。
(二)場域論:社會即學校
“社會即學?!笔恰吧罴唇逃钡姆秶?,是指以社會為學校,將全部社會活動作為教育的范疇,是關于教育組織的論述。陶行知強調應將教育推廣到全部的社會生活中,主張學校與社會的緊密聯(lián)系,通過兩者的有效融合與深化,增強學校對社會的積極影響,進而構建更為廣闊的社會教育系統(tǒng),促進社會和學校的共同進步與發(fā)展。
(三)方法論: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在教學上的方法論與具體化,陶行知認為,“教學做合一”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二是教法、學法和做法應當合一;三是教學不只教人學,更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2]以上三個方面,“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陶行知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法與方法論,正確處理了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關系。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一)輕視學生生活需求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前提,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本應是一個師生共同學習、開放的課堂。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偏向理論化的目標教育,這種理論與實際生活相分離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未能真正解決學生在“三觀”上的困惑,而是使很多學生答題講道理講得頭頭是道,分析推理準確無誤,但就是知而不行,只是善于坐而論道。
(二)脫離學生生活空間
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下,課堂被普遍認為是高中思想政治課進行教學的獨有場所,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場所與大多數(shù)中學生的實際生活空間相脫離,表現(xiàn)為過分依賴課堂教學和忽視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教育需要生活,不管教育是作為人的一種生存方式還是一個發(fā)展工具,它都必須通過生活才能發(fā)生作用,才能產生意義。
(三)忽略學生生活體驗
許多人對思想政治存在錯誤的認知,認為思政沒什么可教,沒什么可學。這樣的結果毫無疑問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熱情,教師缺乏教學激情。教師依靠教參,將所有的知識點“滿堂灌”,學生根據教師所教授內容停留在感知階段的情況,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是普遍存在的。只有從感知到體驗,最后上升為學生的自我理解及運用,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被提高。
三、生活教育理論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啟示
(一)調節(jié)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生活化
陶行知認為生活與教育之間存在一定的辯證關系,生活是動態(tài)的、生長的過程,那么教育也應該是動態(tài)的且體現(xiàn)“人”的生長、發(fā)展的過程。教學內容要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既要與時俱進,不斷賦予思想政治教育以鮮明的時代性,又要立足高中學生的實際生活,并結合學生成長的需要,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教學資源進行充分取材與挖掘,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引導學生由道德思考到實踐道德生活。
(二)改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環(huán)境,使教學場所生活化
“學生的生活形式不僅僅包括認知,還包括理解、體驗、感悟、內省、交往、探究等多種形式”[3]。教育者先受教育,實現(xiàn)教育場所生活化,高中思政課教師首先要意識到將社會主要因素納入思政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要對思政工作有全新的思考與認識;要將學生的學習活動生活化,使學生充分感受和體認社會生活,在生活中汲取養(yǎng)分并受到教育。所以教育者要關心高中學生的生活境遇,通過學生班級、宿舍、課余及校外實踐,引導中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社會要求的思想品德,使高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從生活出發(fā)又回到生活;并且,要通過對日常生活問題的批判,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超越日常生活的束縛,達到至真至善的境界[4]。
(三)創(chuàng)新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生活化
陶行知認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薄敖淌菫榱瞬唤獭?,教給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生存的方法和本領。教育者應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并注重與生活結合,引導學生發(fā)揮其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當代高中生的思想觀念、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呈現(xiàn)出多元趨勢,單純或過度依賴思想政治教學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的局限性日益凸顯,亟須發(fā)揮多學科優(yōu)勢,全課程、全方位育人??倳浿赋觯骸昂玫男oL和學風,能夠為學生學習成長營造好氣候,創(chuàng)造好生態(tài),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潤物無聲地給學生以人生啟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5]在教育教學中,既要注重在價值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也要突出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融會貫通。學校在教學中要以現(xiàn)實生活為立足點,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內容貼近高中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方法上以高中學生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作為切入點,實現(xiàn)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生活化、場所生活化、方法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契合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觀,閃耀著以人為本的光輝。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點化人生、潤澤生命,教育最本真的任務是讓受教育者學會做人,讓他們學會信任和尊重,學會理解和寬容,最終學會生活[6]。生活教育理論不僅是陶行知個人智慧的結晶,更是中國教育史上的精神財富,深入學習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對于高中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南京曉莊師范學校.陶行知文集:上卷、下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354.
[2]侯懷銀,李艷莉.“教學做合一”述評[J].課程·教材·教法,2013(8):19-20.
[3]郭元祥.生活與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基礎教育論綱[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325.
[4]周立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回歸現(xiàn)實生活的依據和路徑[J].大學教育科學,2013(1):49.
[5]人民網.習近平首次點評“95 后”學生[EB/OL].[2017-01-03].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103/c64094-28993285.html.
[6]李曦.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的生命教育思想簡析[J].教育探索,2013(2):8.